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如没有空气,地面上将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下面的例子便可概见一般。地面上的东西与空气关系最大的是生物。例如植物除了需要太阳的热能外,还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地中的矿物。地中的矿物需要水来溶解,以便运输到植物的组织内;而水的来源免不了与空气发生瓜葛。动物需要空气中的氧、水和植物,甚至於其他动物来维持生命,所以假如没有空气,地球上生物的存在就困难了。空气缓和了地面上冷热的烈变化。白天太阳射到地球上来的热量只有百分之四十二被地面吸收  相似文献   

2.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人体各部份的组织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从血液中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很早以前,人们就观察到,在不同的温度下,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的功能,所需氧气的数量是不同的。譬如说,假如37℃时需要100%,而在22℃时只需要约25%,在6℃时就只需要3%了。换句话说,同样一点氧气,如果在37℃时可以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5分钟,那末,在6℃时就可以维持160分钟。这是由于代谢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慢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氧气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所必需的,所以人们通常会以为地球外的大气及其组成从来就是像现在这样的。如果有人提出怀疑,那么一定会遭到反问,如果地球上原来没有氧气,生命是怎样延续下来的呢?加之人类有史以来,特别是拉瓦锡著名的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大气成分有任何变化,因此人们很少考虑大气组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是的,一只蟑螂没有了头之后,能活上好几天。对于人类来说,斩首几乎可以立即致命,因为人体有一个高压血液循环系统,使人体组织充满氧气,可以进一步进行气体交换,维持机体正常运作。一旦颈部的颈动脉被切割,仅仅几分钟内,你就会完全失血。即使立即消毒止血,你还是不能活下来,因为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呼吸系统,动脉断了之后,也就没有来自大脑的神经信号告诉你如何  相似文献   

5.
林质华 《百科知识》2007,(4S):14-15
氧气是人类所必需的物质。如果没有氧气,人们就无法生存。而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人类得以自由的呼吸。然而,在有些时候,人们需要制造氧气以供给呼吸,这就需要制氧技术。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氧气呢,比如说,航天员就需要氧气,因为在太空中可没有氧气;再比如说,潜水员也需要携带氧气瓶,因为在水下也没有氧气。还有,很多呼吸功能不足的病人,也需要氧气,一旦缺氧,人就会休克,因为大脑对氧气的依赖比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都敏感。  相似文献   

6.
氧的另一面     
氧对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人类生命。当我们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就进入我们的肺,通过血液流入细胞,在细胞中把食物转化为能量。人体的60%是水构成的,而氧是水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需要食物提供的能量来维持。食物在人体内转化为能量的时候需要氧气。所以人就必须时时刻刻吸入空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约占21%)。  相似文献   

8.
奇变一:出现生命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现在38亿年,不过它们与今天的地球生命没有任何遗传关系,它们都是“厌氧古细菌”,后来被地球上越来越多的氧气灭绝了。  相似文献   

9.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地球生命离不开氧气的呵护,但氧气并非有百益而无一害,要想活下去,生命就得学会和氧气打交道.  相似文献   

11.
贫血     
医学上的贫血,并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的只是身体里面血液的缺少,而是指血液中缺少红血球或红血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即血红蛋白而说的。固然,在血液缺少的情兄下,红血球及血红蛋白都要减少,可以列入贫血的范围,就是在某些情况下,虽然血液总量没有显著减少,但是其中红血球的数量减少了,或者虽然红血球的总数没有显著减少,但是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了,也都算是贫血。红血球的数量在正常成人每一立方毫来的血液中约有四、五百万个,血红蛋白的含量在正常成人每一百毫升的血液中约有十三、四克,低於这些标准,就可算做贫血。红血球或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及运输氧气,供给身体中各组织活动时的需要。因此,在贫血的情况下,主要症状都是由组织缺氧而形成的。身体中最需要氧气的组织是神经(特别是大脑)及肌肉(特别是心脏),所以当发生贫血以後,即会发现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人类被砍掉头颅,马上就会流血,血压降低,妨碍了氧气和养料的传输,无法供应给维持生命所需的组织。另外,人类呼吸是依靠嘴或者鼻子,并且由大脑来控制这些功能,因此砍掉头,呼吸会停止。此外,人类没有头就不能吃东西。但是蟑螂与人类的血压方式不同。蟑螂没有像人类一样庞大的血管网络,也不需要很高的血压来保证血液输送到毛细血管。它们拥有一套开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些生物可以为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氧气吗?还有,你知道5亿年前生产氧气的大功臣竟然是一种石头吗?早期地球的氧气含量极低空气里有多少氧气?大家都会说,21%!但是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却远没有这么高。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地球是极端缺氧的。实际上,在地球接近46亿年的历史中,有着近一半的时间可供动植物进行自由呼吸的氧气的含量,还不到现在大气氧含量的0.001%!而现在占据现代大气含量21%的氧  相似文献   

14.
杨冬 《百科知识》2023,(20):8-12
<正>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把时钟拨回到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虽然地球上没有氧气,但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氧元素。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氦。  相似文献   

15.
生命诞生于海洋在我们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出现了海洋。早在46亿年前,被称为小行星的天体在碰撞后形成了原始地球。约到45亿年前,海洋诞生了。在太古的海洋中热水不断喷出,最初的生命也悄悄出现,但生命并非瞬间诞生的。首先,由小行星或彗星带来的简单物质与原始大气相结合,生成了带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系统;这个系统接着向更为接近生物的方向进化;不久后,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生成,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大大替换了当时大气的成份。从现在看来,远古时期地球上出现的生命好像本身就拥有改变地球环境的力量。作为生命的诞生之地——海底上的热泉喷水孔十分令人瞩目。早期地球,大气的压力约为90个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蜿蜒的河流、葱绿的山峦、辽阔的草原。鹰搏长空,鱼跃大海,蝶舞花丛,虎啸山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像。这景像得以维持乃是由于有大气层的保护,否则地球就会像月亮那样,变成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但是,对于天文学研究来说,大气层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天体在不断辐射波长从1万亿分之一厘米直至百万米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蜿蜒的河流、葱绿的山峦、辽阔的草原。鹰搏长空,鱼跃大海,蝶舞花丛,虎啸山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像。这一景像得以维持乃是由于有大气层的保护.否则地球就会像月亮那样,变成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但是,对于天文学研究来说,大气层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天体在不断辐射波长从1万亿分之一厘米直至一百万米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8.
煤气就是一氧化碳气,是煤炭燃烧不旺而产生的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煤炉刚生或将要熄灭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大量的煤气。此外,炉底灰积得太多或是炉内煤压得太实,空气流动不畅也容易产生煤气。煤气为什么能使人中毒呢?原来我们人体的组织,要维持正常的机能,需要外界不断供给氧气。氧气来自空气。在呼吸的时候,室气进入肺内,空气中的氧气就通过血管壁渗入到血液里,让血流带到身体各部分。血液中的成分很复杂,其中有一种叫血红素的,很容易和氧气结合。氧气进入血液以后,就由它带着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但是血红素更容易和一氧化碳结合,所  相似文献   

19.
正人在疲倦时,血液内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从而刺激大脑呼吸中枢,引起深呼吸活动,也就是打哈欠。通过一次大量补充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们身体能恢复血氧浓度,维持大脑正常工作。所谓哈欠的传染性,其实是一种心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需要食物提供的能量来维持,食物在人体内转化为能量的时候需要氧气,所以人就必须时时刻刻吸入空气,并把废气排出体外.生命时刻需要补充氧气,鼻子是空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鼻腔对空气起到加温和湿润的作用,鼻子内的黏膜和鼻毛可以挡住微粒和灰尘.进入人体的空气通过肺和体内的二氧化碳交换,肺由7亿多个肺泡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就发生在这些肺泡表面.每一个肺泡上面都覆盖有无数的毛细血管,新鲜的氧气通过肺泡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顺着血管流到心脏,心脏把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肺泡则把接收到的二氧化碳交给支气管,经呼吸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