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坛佳话     
1941年,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昆明西南联大任历史系教授,国民党重庆“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部《明史》。吴教授很讲信用,边教学边写书,稿子写好一部分送去了,时隔不久,原稿原样退回。在退回的稿中附有一个小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意思是要吴晗改一个字,即把“红”改为“民”字,书就可以出版了。吴晗看了条子,非常恼火地说:“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红军(元末农民起义军为了便于和敌人区别,在起义时头上都包了一块红布,故当时人称他们为‘红军’或‘红巾军’)都怕,怕得好,就让 你一…  相似文献   

2.
1948年和1954年,毛泽东两次看了吴晗写的《朱元璋传》,都批评吴晗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1954年,毛泽东直接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肯定,晚年应该写得好一点。1946年,吴晗着手写《朱元璋传》时,想借朱元璋骂蒋介石,所以对朱元璋的评价很难说都是客观的。1954年,吴晗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修改了含沙射影骂蒋介石的话。  相似文献   

3.
【阅读导引】  吴晗 (1909- 1969),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就把吴晗同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在全国进行批判,致使吴晗受尽迫害,蒙冤而死。吴晗同志勤于治学,学识渊博,著作颇丰。与邓拓、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辟了《三家村札记》专栏。吴晗先生写了许多介绍古人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以及有关生活知识经验的杂文。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学史上笔记小品的传统,杂文写得新鲜活泼,别开生面,深受读者的欢迎。在我国现代杂文史上是…  相似文献   

4.
国立编译馆是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编审教科书学术机构。从1932年成立至1949年移至台湾,17年间国立编译馆编辑审定了各类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是从1943年后推行的国定本教科书,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立编译馆编审的教科书有效保证了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时弦诵不辍,见证了烽火岁月中教育奉献社会的力量与承载,保...  相似文献   

5.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志士和伟大学者。不少人曾为他写过传记。其中要数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写得最早,影响最大。解放后,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晗,为纪念顾炎武逝世二百八十周年,又以《爱国学者顾炎武》为题,重新作传。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是由对吴晗所编《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描开序幕的。 1959年4月,在中央上海会议总结“大跃进”教训时,许多同志都提出了要讲真话的主张。毛泽东同志便讲了明朝官员海瑞“直言敢谏”的故事,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于6月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9月写了《论海瑞》一文,1960年又写成了京剧《海瑞罢官》。但自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直言批评“大跃讲的”错误后,政治气氛已逐渐变化,毛泽  相似文献   

7.
明史讲座     
前北京市付市长、杰出的历史学家吴晗同志生前曾任我院历史系名誉教授,对我院和我院历史系的工作十分关怀,并经常来院讲学。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曾在中央高级党校讲授明史,他把这个讲稿交给我院谢承仁、张海瀛同志请他们帮助整理。文化大革命中,这两位同志把吴晗同志的遗稿妥善地保存了下来。吴晗同志是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含冤而死的。他的去世,是我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为了悼念吴晗同志,现将吴晗同志遗稿照原文分期发表。  相似文献   

8.
现代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依靠大量的确凿材料,给明末清初的爱国学者顾炎武立传,为我们写历史人物传记做出了榜样。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语言朴实是本文的特点,我们阅读时应该认真体会。简析全文可分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初三学生学写议论文,既是大纲上规定的重点,也是学生练得较少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较顺利地越过写议论文这一关,我作过“一题二作”的尝试。甲、做法初作: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吴晗的《说谦虚》,准备用课题当作文题作文,在课外用稿纸打作文草稿。明确地向学生说明:凡是认真学课文写  相似文献   

10.
苏双碧、王宏志二位同志所写《吴晗传》初稿这部分分析了吴晗同志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的作品和治学道路。吴晗同志的治学道路和方法,现在也有可资借鉴的地方。吴晗同志这时作品中反映了他正直、爱国的思想品德。这说明后来他奋不顾身积极参加反蒋、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以至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中国共产党都不是偶然的。吴晗同志走过的道路,对今天的知识分子是有教益的。现选登《吴晗传》(初稿)这一部分,以缨读者,并供征求意见之用。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6日上午,由北京历史学会吴晗研究分会组织筹办的吴晗研究分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论在我校历史学院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闻一多之子闻立雕、吴晗的侄女吴平、国家测绘局原局长李晓、民盟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副秘书长王麦初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裔、学生及吴晗研究专家等20余人。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教授作为吴晗研究分会理事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自1934年张荫麟和吴晗相识,到1935年吴晗帮助张荫麟编写历史教科书,两人友情已极为深厚。在国难当头,他们迫切希望"以史救国",展开通史的编撰,普及历史知识。吴晗的帮忙促成了张荫麟《中国史纲》的出版,两人在史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交流对吴晗的历史教学和明史研究都有不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晗同志的杂文《谈骨气》,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精当、震撼人心、令人回肠荡气的好文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作者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俗话说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像一代画师徐悲鸿就能说出这样的话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同学们看 ,有骨气的人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的。只有有骨气的人才能重视骨气 ,才能谈好骨气。吴晗就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 ,就与闻一多等人一起 ,为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 ,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文…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位很引人关注的人物。明史学者吴晗写过《朱元璋传》,毛泽东对这部传记提过修改意见。朱元璋传奇的人生和独特的个性、坚韧的意志和用人的策略、专制的权术和威猛的治官,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台湾生物科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生物系(225002)顾庆龙台湾中学生物学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由国立编译馆主编,国立编译馆国民中学生物科教用书编审委员会编审,供台湾中学一年级上下两学期教学之用。教材依照1985年4月台湾教育部修...  相似文献   

16.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一生勤于学习,他博览史籍,精通明史,在我国历史学界享有盛名。吴晗先生总结并向青年传授过自已的读书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做读书卡片。50多年前,吴晗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求学的时候,读书很多也很认真,常常记读书笔记。每  相似文献   

17.
经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的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谈骨气》,是吴晗同志的一篇杂文,发表于一九六一年,后收入《吴晗杂文选》。  相似文献   

18.
名人故事     
《学子》2004,(9)
朱自清不领救济粮1948年夏季的一天。吴晗找到朱自清,说:“我找你签名来了。”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1898-1948)当时患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当时物价飞涨,他那点薪水,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那有钱去冶病呢?他看着吴晗,问道:“签什么名啊?”吴晗展开折叠的大纸,只见醒目的大字: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朱自清只看了一眼,便用颤抖的手拿起笔来。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这次您……”“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签上了名字。吴晗走后,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与吴晗先生对读书的论述,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分别加以概括。朱光潜先生就读书的问题,曾经于上个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写过专门谈读书的文章。第一篇《谈读书》是他在1925年留学英伦时写给国内的中  相似文献   

20.
最近,许多报刊发表文章,揭露和批判吴晗同志的资产阶级历史观。这是史学领域的一场兴无灭资的斗争。本刊一九六一年九月号,曾发表过吴晗同志的《历史教材和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吴晗同志宣扬了不少资产阶级历史观点。为了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