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在太空制药,具有地球上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如失重、高真空、强辐射、无菌等。利用这些特殊条件,可以在空间制造出地球上无法生产或难以生产的特殊药物。  相似文献   

2.
开发太空的目的,一是到空间去获取资源,二是对人类是否能适应太空环境进行考验,三是向现代医学挑战。试验表明,航天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不仅能耐受空间真空和高低温环境,而且还能工作。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一系列航天医学方面的难题,如在失重环境中,血液大量涌向头部,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和平衡系统功能性紊乱,航天员在空间出现呕吐昏眩症状的所谓“空间运动病”;长期失重还造成人体骨骼疏松,脱钙与脱磷等无机盐代谢紊乱,使肌肉萎缩等;失重还对人体的免疫力和遗传有影响,而这些  相似文献   

3.
多太空旅游的巨大市场少人梦想着漫游太空,欣赏太空美景,体验失重的感觉。然迄今为止,太空旅行仅是寥寥几位大富豪能享受的奢侈品。2001年美国大商人丹尼斯蒂托搭乘俄罗斯的火箭登上了国际空间站,圆了到太空旅游的梦想,成为第一个到国际空间站的旅游者。此次旅游的花费是2000万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太空育种是一个热门话题。所谓太空育种就是将种子带到太空,在微重力条件下,使其直接受到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辐射,最终使种子DNA断裂,回到地面时,DNA重新排列组合产生变异。我想,我们可以在地球上人工制造“宇宙射线”。利用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如铱192,铱192可放出γ射线使生物体的DNA断裂。至于微重力条件,我们可以把种子和铱192放入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盘中,并使其旋转,这时铱192与种子会受到一个离心力,当我们将这个离心力控制在大小约等于重力的条件下,此时的铱192与种子会周期性地重复从失重到受2倍重力的力,于是间断的微…  相似文献   

5.
太空冶金太空冶金也叫宇宙冶金,是在宇宙飞行器中,在高真空和失重的宇宙空间里熔炼金属。宇宙冶金不需要炉体,只用一些电磁线圈和相应设备,被熔炼材料就悬浮在空中。电磁线圈通电后,被熔炼的金属感应产生巨大的涡流,从而使金属发热直至熔化。在美国发射的航天飞机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五眼联盟正强化太空领域的情报合作,此举将引发全球性军备竞赛,深入分析其历史演进中太空情报合作的背景、动因和举措,对我国维护太空资产与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根据历史档案、战略文件以及智库报告等资料,梳理五眼联盟太空情报合作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其合作的特点、途径,并以此分析其发展前景。[研究结论]五眼联盟正通过加强战略部署、推进技术研发、优化共享机制与创建太空规范等路径强化太空情报合作,预计该举动将持续下去并对我国科技、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领域带来切实的挑战。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五眼联盟太空情报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7.
张衡  谢婷婷 《情报杂志》2023,(4):70-77+147
[研究目的]该文试图通过全面分析美国智库对中国太空活动的认知,为发展中美太空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研究方法]该文以美国12家智库的45份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这些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美国智库对中国太空活动主要关注点是与军事能力相关的领域,认为中国太空活动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是大部分美国智库并不反对和中国在太空领域进行一定的接触。因此,该文建议:中国应继续加强自身的太空活动能力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通过公共外交等手段促进与美国智库之间的交流以增进相互理解;坚持在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应对中美太空合作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奇妙太空餐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太空生物技术是指在地球环境以外的空间的生物技术。这种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微重力(即通常说的失重)。在微重力环境中能够提炼出具有更高纯度和更高同质性的物质,这一潜在的可能性首先使生物技术专家们产生了在太空中利用生物技术加工高质量生物制品的设想。当然,这仅仅是微重力环境的有益应用之一。太空生物技术有着独特的发展前景。通常我们所说的“微重力环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从一般的物理概念上来说,“微”表示百万分之一。所以,顾名思义,“微重力环境”似乎应该是指其中的重力加速度只及地球表面重  相似文献   

10.
洪云鑫 《情报杂志》2023,(11):100-104
[研究目的]“情报学派”理论与当前日美太空情报合作的现状相符,基于该理论研判两国的具体立场是分析其合作未来趋势及影响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方法,系统性梳理日美在太空情报领域合作的历史沿革,并剖析两国深化合作背后的逻辑。[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两国正在由单纯的太空情报合作上升至作战合作,且逐渐呈现出多边合作态势,同时遏制中国的权重大幅上升。鉴于此,中国应继续关注日美在太空情报领域的合作态势。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4,(2):49-49
私人进入太空旅行将不再是梦。国内首个太空旅行项目不久前启动,并接受公众预定报名。在首批100名游客中,中国最多可以占6个名额。他们将在3分钟内飞抵103公里外的大气层边缘,并至少体验20分钟的大气层外太空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2.
揭秘"太空失重"真相之谜,对于"太空失重"现象便会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物体要发生运动,首先要具有能够打破物体—平衡力—守衡力的力能,只有突破物体守衡的力能—是让物体发生动态运动的可能性产生。为了能够还原"太空失重"真相,揭示物体"失重"性运动之谜,认知物体运动的规律,为重新认识太空领域、宇宙世界开启一道视野更为宽广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专业天文望远镜连接照相机拍摄天体,曾是天文学家记录、研究天体的主要方式。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太空飞行器、太空望远镜穿过大气的干扰、近距离甚至亲临天体表面采集的天体信息,远远高于地面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照片的研究价值。地面天体摄影在天文专业研究领域渐渐失去主导地位之时,业余天体摄影却越来越热,并渐渐形成了一门新颖的摄影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文化》2007,(5):40-40
宇航员在太空的凌波微步让人羡慕不已,但是常人却可望而不可及。不过现在有办法了,只要你花上几千美元,乘坐失重飞机,在大西洋上空就能亲身体验太空遨游的感觉。2006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中学老师迈克·希基和其他38名老师乘坐一架经过特别改良的喷气式飞机在大西洋上空“跳水”(上下飞行),体验了“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5.
马顿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名技师,他接受了一项任务:要尽快研制出一种能软又能硬的绳子。原来,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常常要离开飞船。这就需要在宇航员的身上系一根绳子,以便与飞船保持联系;作业完毕后,宇航员也要拽动绳子,才能返回船舱。但是,我们知道,太空中的情况不同于地球,那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在那里,人和绳子都没有重量,随意飘浮着。因此,宇航员要想抓住绳子,如同想抓住一条被风吹动的轻纱,竟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即使抓住了绳子,要想拽着这根飘带一般的绳子向前运动,也是有劲使不上,让人干着急。如果用一种能软…  相似文献   

16.
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试验等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的太空物理演示课,也让科技界人士有话要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国际科学联盟中国协调委员会副主席陈家洱:我国宇航员第一次把课堂从地上移到了太空,这一件事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我知道在失重或微重力条件下会发生什么,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演示。演示非常有意思,非常吸引孩子们,这将极大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5,(3):24-24
为了培育出未来10年至40年太空探索新技术,美宇航局“先进概念研究所”已选出12项探索宇宙的新技术,进行首期孵化,每项的资助资金为7.5万美元。首期孵化评估后,其中的5项会进入第二孵化期,继续获得每项40万美元的资助。这12项新技术是:等离子束太空飞行器———利用磁化能束进行推进的新型太空飞行器;月球天文台———建在月球南极的液体透镜望远镜;地球测绘器———部署在太空中以研究地球的探测器群;火星植物———通过遗传工程改造可在火星上生存的植物;月球屏蔽物———保护月球基地不受辐射伤害的屏蔽物;新型行星照相仪———在太空中…  相似文献   

18.
太空婚礼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9,(18):12-13
浪漫的“太空婚礼”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新人们总想物色一个特别的地方,缔造人生永生难忘的婚礼。现代人已经不再满足在地面的婚礼,开始向海洋和太空“进军”。前不久报道了两位新人穿着潜水衣在海下举行婚礼的消息,最近又报道了美国纽约一对热爱太空的情侣乘坐一架失重飞机,举行人类首次“零重力婚礼”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太空育种技术前景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内江科技》2000,(2):13-14
一、具有广阔前景的太空育种技术 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与地面有很大的差异。空间环境的显著特征是辐射强烈、微重力(即失重)、微地磁、高真空和超洁净等。科学实验证明,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综合环境因素对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性状具有强  相似文献   

20.
吴季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235-1238
2021年以来,先后有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太空探索(SpaceX)3家公司成功实施了太空旅游飞行。如果发展顺利,这个领域将会在10年内发展成为一个千亿美元的市场。相应的,每年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往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如同人类当初进入大航海时代一样,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体验,将会深刻地影响人类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文章将从这个角度,回顾人类自1961年第一次进入太空之后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在更多的人来往于太空之间之后,对人类关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