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要求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央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 ,并在总结我国 2 0年来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国策的两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 ,一方面 ,要打开国门把外国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来 ;另一方面 ,又要把我国的资本、技术、优势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 ,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资源等。过去改革开放 2 0年…  相似文献   

2.
五、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影响日益增大的世界潮流中,各跨国公司通过其海外机构向各市场生产发送的货物已超过世界出口总量。  相似文献   

3.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和相关理论,从比较“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现状入手,分析说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走出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现阶段我国“走出去”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并提出加快“走出去”,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说到对外开放,人们往往会更多地想到引进外资.其实,对外开放从来都是双向的,有"引进来"就有”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我国在”引进来“取得一定成效和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适时地”走出去“大有可为。江泽民总书记曾提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优势有实力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东、东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令人高兴的是,过去20 年,我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自1979 年至1999 年,底我国已在160 多个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规模有所扩大,但不同产业的投资规模却相差悬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其中,产业选择对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1、特区的对外开放,既是特区对世界市场的开放,也是世界市场对特区的开放。它同时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层次。一方面,特区要大胆引进,博采天下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另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扬己之长于天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引进,是国家赋予特区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好特区的基本条件。没有引进,就谈不上对外开放。但引进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打出去,是为了创造更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打出去是特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打出去,能在多  相似文献   

7.
五、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8.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推动广西“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对策措施,以提高广西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确立是在经济“走出去”之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经过了两个阶段:从最初的侧重宏观构建“走出去”的开放格局和实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工程项目,到后来的“加快推动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扶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中观和微观并重战略,折射出国家高层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逻辑变化轨迹,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分工,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实施“走出去”战略,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这需要正确把握“走出去”战略内涵,认识“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研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财税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1.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2.
文道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上的一对概念,在引入语文教学以后,涵义发生了变化。文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对其涵义及两者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从文道的涵义入手,探讨语文教学文道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诗学理论中的"性情"说,发展到宋代,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北宋的中后期开始,理学思想及方法对于诗歌理论和诗学方法的渗透,儒家传统诗教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内涵,因理学的观念和概念的提出而扩充了.其中首先是对"发乎情志"的界定.此时的"情志",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出于自然的诗人个人情感,而是所谓合乎"天理"的"自然",这样,诗人的自然之情便要受到某种制约,而不是像先前那样,是随意的流泻.这里藏伏下来的因素,日后便成为后代诗学方法中,强调"性情"与"法度"统一的先兆.诗学理论与实践中,所谓的"自然"与"法度",或者"性情"与"法度"的统一,在"理"和"道"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实施,而只能落实到具体的诗歌技巧如"平仄"的运用中去.理学范畴中的矛盾最后导致诗歌创作实践中摹拟措施的产生.严羽及<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观点的形成,都与宋代理学观念与方法有联系,而并非仅仅是"以禅喻诗".甚至可以说,严羽只是对前期深受理学方法影响的唐诗观的一次专业性总结.  相似文献   

14.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 ,辞欲巧”的信仰型语言观和“得意忘言”解构性言语观 ;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性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因而“立象尽意”的重构性语言观。后两者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 ,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国家汉语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汉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影响,提升汉语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强势语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强国梦想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全世界的数千种语言中,汉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汉语战略,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不过,实施“国家汉语战略”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国家汉语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社会各种领域渗透,计算机普通率已成为判定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一种象征。但是,就在这二十一世纪快要到来的时刻计算机遇到2000年问题,即“千年虫 ”。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可以说是贞女贤妇;而非人类女性形象虽然也无妒,但她们美貌、向男性自荐枕席,与男性较自由地结合、几乎完全置封建礼教于不顾,可以称之为“自由”女性。这两类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源于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德、色双重需求的外化。  相似文献   

19.
"Pun"与"双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un与“双关”是英汉语中各不相同的修辞格。从定义来看 ,“双关”即“一语双关” ;而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 ,甚至“多”关。从分类来看 ,pun包括paronomasia,syllepticpun ,antanaclasis和ambiguity ,而汉语的“双关”只能与前两项对应而无法包容后两项 ,与后两项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分别是“换义”和“歧义”。由于英汉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的pun与汉语的双关多各行其道。因此 ,在双语转换中 ,pun或“双关”原来的用词和立意往往会消失。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海燕 《成才之路》2020,(1):106-1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语文阅读教学涌现出许多崭新的教学思路,创造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深度感悟和领会。文章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读代讲”中的“品读”展开论述,阐述“四读代讲”的基本含义,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语文阅读中“品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