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组的《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和《小虫和大船》,课文体裁相同,都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把这三篇课文联系起来,往深处多想想,就会发现它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怎样学习辩证地看问题。根据三篇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包括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真实故事《画杨桃》和传说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本组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徐青 《山东教育》2011,(9):25-2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经典故事,其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乌鸦和狐狸》三篇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文本,喜欢文本,并且了解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五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学习本课,教师应着...  相似文献   

5.
王璐 《山东教育》2004,(28):26-27
人教社大修订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的第八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两篇略读课文《打赌》《同一个名字》和“积累·运用八”组成。本组内容是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课文讲述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做人道理,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同时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以期在阅读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一、整合教材,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同时…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青 《山东教育》2011,(25):25-26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经典故事,其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乌鸦和狐狸》三篇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文本,喜欢文本,并且了解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单元的  相似文献   

8.
抓住重点强化训练——《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青岛战继红《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8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正>《智子疑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寓言四则》里的一则简短的文言寓言,共43字(不含标点符号),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故事讲述了一个富人因故丢东西后,预见相同的两个人却遭到不同的对待。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预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的对待,以此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组文艺随笔,共有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内涵比较丰富,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或阅读应该注意“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嘲讽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们普遍认为这一个单元的课文比较难上。难度在于:(1)文章知识内容较杂,不知如何操作才更简捷有成效;(2)课文较长,不适合朗读,学生觉得枯燥;(3)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高一学生,有理解难度。  相似文献   

12.
寓言,往往是通过简单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小学课文里,寓言很多,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会摇尾巴的狼》等。学习寓言的方法可采用“三步曲”:首先可以从故事的情节入手,然后再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最后再思考一下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这样就读懂了寓言故事了。  相似文献   

13.
姜哲 《山东教育》2011,(9):30-31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编选了《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文章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反映的却是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而且每篇课文都有直接点明主旨的重点句.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从这个小村庄的悲剧中受到环保教育,从言简意深的表达中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5.
讲读目的学习通过生动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讲读步骤一、粗读课文,了解内容大意,明确文体。指定学生朗读并进行正音。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两篇寓言各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它们的结构怎样? 提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赫耳墨斯向雕像者询问神像价值得到意外回答的故事。《蚊子和狮子》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被蜘蛛消灭的故事。两篇课文篇幅短小,前者171字,后者203字,但都写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本组教材包括看图学文《精彩的马戏》《骆驼和羊》,课文《诚实的孩子》《蓝树叶》。四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图文并茂,语言平实流畅,故事叙述生动有趣。细细品读,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学这组课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恰当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是教读课文,《短文两篇》、《巴黎的桥》是自读课文。其中《短文两篇》又包括《吴门桥》和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母亲架设的桥》。这四篇课文的题材同是写桥,但文体不一,内容各异,因此,进行本单元教学必须紧紧扣住重点,否则学生就会学得支离破碎,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第三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本单元是第三册的开首单元,如何将上一册的记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篇课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和《活板》是讲读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属自读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分别说明建筑物的构造、书籍的演变状况、古代活板印刷的程序及花的颜色变化规律。学习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明确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说明文既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又要根据说明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