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徽商与明清时期的传统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不仅以徽商和新安理学著称于世,而且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徽州的传统体育与徽州的尚武之风是在明清时期经商风气的日益炽盛和新安学派兴起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明清徽商对传统体育的重视,为我们探讨商贸活动与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体育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武术基础理论,探究明清徽州武术发展的基本特点,探寻明清时期徼州武术和商业的巨大成功之间的互动因素,分析商业因素对武术发展以及武术时徽商兴盛和徽州文化的繁荣所产生的影响力.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微州武术较为发达,它与徽商的兴盛以及经营特点密不可分;徽州武术,不仅为徽商的兴盛提供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徽州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永彪 《收藏》2009,(6):94-99
湖南省临澧县旧称安福县。据地方历史文献载,安福蒋氏是明清时期当地的大家族,著名作家丁玲(原名蒋冰之)就出身于这一家族。安福蒋家兴盛于明清时期,曾经是拥资百万的“荆南巨室”,民国以后开始没落。  相似文献   

4.
李心文 《收藏》2001,(5):60-61
1998年5月以来,笔者先后多次发现明清时期陕西合阳民间铸铁藏品。经调查,合阳县古代民间铸造业,从明成化年问开始,连续十几代,前后400年,其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工艺之精,流传之广,在中国古代民间铸造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明清时期医疗保健体操的理论发展与内容的更新,揭示其发展规律,以期为挖掘与整理中国传统养生术提供借鉴,使之优效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6.
蹴鞠运动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中起源最早、历时最长、开展最为广泛的一项活动。它起源于皇帝时期,在汉唐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到宋代呈现鼎盛之势,明清时期由于综合复杂的原因逐渐走向衰败、消之。对蹴鞠运动的兴衰进行研究,以期向世人揭示古代足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7,(12):171-171
南京正大拍卖公司2007年秋季明清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会于10月21日在南京夫子庙状元楼酒店收槌。此次推出的近300件黄花梨、紫檀、红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拍品总成交额为4780万元,成交率75%。据了解,最顶峰时期的明清家具近年来获得更多收藏爱好者的认可,市场价值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明清家具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艺术品收藏市场已掀起了明清家具的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8.
高琛 《收藏》2008,(12):64-65
明清画坛画派各异,世俗化的文人画渐为主导。在明清两代陶瓷的繁荣时期,斗彩瓷的主题与纹饰更是体现了世俗化的文人画风尚,日寸代特征处处流露。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8,(11):15-27
武当内家拳法在武当道人修炼的基础上而产生,而且不断丰富和完善。元明清时期,随着武当道场的兴盛——顶峰——衰落,武当内家拳法门派拳种骤增,且由宫中流传到民间,并向全国散布。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挖整出29个门派,208种功法套路,呈蔚为大观之势。  相似文献   

10.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11.
丁哲 《收藏界》2010,(12):41-42
"拉丝工"是古代玉器制作中一种以软性线具为主要工具进行拉切透雕或切割的技法之俗称。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法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中就已有之,其发展绵延于商周两汉,直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只不过各时期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具有所不同,但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明清武术论著概述与主要成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水清 《体育科学》2004,24(8):75-80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集古代武术之大成;同时受兵学之影响,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提出了诸如“内外兼修”、“形气合练’’等思想,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武术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高阿申 《收藏》2007,(9):50-55
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国绝迹,不仅在明清600年间近30个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连保存历代传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传承有绪的旧藏中,也不见有元青花。明清时期缘何国内少见元青花?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博 《灌篮》2021,(2):58-58
中国自古以来在武术方面就有着独特的魅力。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在技术与理论上都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事武术的实战技法的实用性和民间武术中拳种门派百花齐放、武术著作相继问世。通过借鉴明清时期武术的繁荣发展,探索其对当今武术发展在组织形式、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何启示,从而加大我国的武术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借鉴绘画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蔚华 《收藏界》2011,(4):83-87
西安博物院藏有大批明清书画,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画,可称之书画宝库。对这批书画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时期的书画艺术风格特征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现介绍六幅山水画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7.
耕生 《收藏》2008,(9):32-35
耀州窑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和宋代刻花青瓷之冠,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耀州窑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范围包括以东陈炉地区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等。存黄堤镇漆水河两岸分布着大量古瓷窑和作坊遗址。古人有“十里窑场”之誉。在陈炉一带的川塬梁峁间也布满元明清时期的古窑址和烧瓷堆积,厚厚堆积层中夹杂着大量废匣钵、支烧窑具和古陶瓷碎片。  相似文献   

18.
玉在中国历来是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便是明清时期玉文化的精髓。明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仿古玉器层出不穷。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进行分析。以《遵生八笺》为切入点,探析明清中国特色养生文化并得出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养生文化丰富多彩,趋于完善;继承与创新并存;养生术形成套路。为人们研究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姜涛 《收藏》2007,(8):133-133
砚台的制作和使用,最早出现于商周,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涌现出许多制砚名家。在我国制砚史上,砚雕大师高凤翰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