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记者》2013,(6):20-22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雅安全市遭受重创。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强烈地震。雅安受创更甚,芦山、宝兴、天全、荥经、雨城、名山、石棉、汉源六县二区无一幸免。2008年—2013年,五年,雅安,两次地震之殇。作为当地主流媒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见证了雅安这五年的起起落落,从受灾到重建,从重建到再度受灾。  相似文献   

2.
杨力 《四川档案》2013,(6):22-23
<正>"4·20"芦山强烈地震前,雅安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9个,其中市档案馆于2011年新建成投入使用;芦山、宝兴、汉源、石棉4个县的档案馆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于2010年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荥经县档案馆为雅安首个国家西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于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4月20日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巿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特大地震。8点37分,@头条新闻微博发出第一条播报地震的微博。上午11点,@央视新闻通过微博播报地震伤亡人数,该条微博一小时后被转发5000次。四川当地媒体@四川日报在微博及时发布灾区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巿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以下简称"雅安地震")。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了雅安地震的实时灾情。  相似文献   

5.
从舟曲灾后三小时到雅安的53秒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以下简称“雅安地震”)。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了雅安地震的实时灾情。  相似文献   

6.
蔡晖 《军事记者》2013,(5):12-13
薄日渐出.重雾欲散——4月20日雅安芦山7.0级强烈地震连续多日大雾阴雨后.当地入第一次依稀见到了太阳。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3,(9):4-6
经历了四川芦山7.0级的强烈地震之后,7月2日,我国传媒、应急管理方面多名顶级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北京召开了“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芦山心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的研讨会,探讨了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媒体在救灾及灾后蓖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网川、雅安、芦山等地厅广播电视机构启动“同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碎了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发出求救信号;雅安电视台女主持来不及换下婚纱,赶到第一线播报灾情;《第一财经》的男主持人在播报雅安地震时哽咽落泪;各大报纸把灾区的惊慌、恐惧、悲伤、  相似文献   

9.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芦山)2013年4月21日,"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芦山县城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为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震发生第二天,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次将大型充电车投入到抢险救灾现场,免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据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之后,为了及时报道相关的信息,媒体间的新闻大战也拉开了帷幕,第一天的报道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由于成都离地震中心相对较近,当地主要媒体都及时派出记者赶赴汶川等受灾严重的地区采访报道。本文试图通过5月13日成都三家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地震报道专版进行全面分析,评述它们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20日清晨8时03分,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凭借自动测定功能,发出芦山地震的消息——"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5分钟后,位于雅安芦山的一位微博用户传出了震中的第一个声音:"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作为主要受灾省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快速反应,率先行动,举全台之力、取非常之策,全力以赴抓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一现场     
地震 8月16日晚,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发生5.9级地震,到8月19日已造成4人死亡,42人重伤,1158人轻伤,当地有60多万人受灾。这是当地700年来最大的地震。 中央财政已紧急拨付了救灾资金1080万元。当地已转移安置灾民8.7万人。 目前这一地震灾区已进入雨季,这将使受灾农牧民过夜  相似文献   

14.
韩勇  吴彬 《军事记者》2013,(5):14-15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特别行动,这又是一场彰显人间大爱的动人篇章。4月20日上午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入抢险救灾。记者跟随救灾部队第一时间来到地震重灾区,在完成好采访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4,(10):I0001-I0001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4月22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帐篷里开播:4月25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宝兴开办分台。应急电台针对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等进行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  相似文献   

16.
李真 《中国广播》2014,(2):51-53
危险时刻,共同记录难忘中国之声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10点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7.
梁泽方 《新闻世界》2013,(12):145-146
四川卫视的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形式多样,内容全面。本文通过对四川卫视"4·20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探讨其在自然灾害报道上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图说     
(新华社照片,芦山)2013年4月21日,“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芦山县城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为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震发生第二天,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次将大型充电车投入到抢险救灾现场,免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据了解,该充电车可以同时为1000部手机或手机电池充电,极大地解决了灾区各方人员的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市报人》2013,(7):47-47
各会员单位: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众多会员报社也迅速行动,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高度关切,竭力支持雅安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雅安有灾,中国有爱。为帮助雅安地震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此,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向各会员单位发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20.
与五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相比,今年4月20日发生的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媒体的表现有了明显进步,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所产生的巨大效应是这一进步中尤其引人瞩目的亮点。在各类媒体将记者紧急派往地震灾区的同时,媒体的官方微博、移动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共账号等新媒体形态的产品也频频推出,发挥各自的能量。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平台,编辑记者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创造出了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元的视角和更具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说,雅安地震不仅是对中国社会危机应对和政府管理的一次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