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变化真快,现在的人们热衷于玩微信,连微博、QQ都快"OUT"了。曾一直以"新媒体"自居的网站,面临着更新自媒体的严重挑战,尤其是地市级新闻网站近年来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地市级新闻网站难道就没有生命力了吗?其出路到底在哪里?生命在于运动。人如此,网站亦然,只不过,对网站的"生命"而言,"运动"更具体为多举办"活动"。但是,作为地市级新闻网站,无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工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特别是要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工夫见成效,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建立完善  相似文献   

3.
安徽马鞍山日报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新途径,将"走、转、改"活动作为报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谋划建立长效机制,努力使年轻记者编辑在新闻实践中逐步找寻到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真谛,让每个年轻记者编辑都锤炼、树立了新闻意识——价值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走转改"活动回答并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增进了新闻媒体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了新闻媒体服务群众的能力。结合开封电视台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切实践行"走转改"活动,必须克服"四种倾向",把握好"七字真言"。  相似文献   

5.
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闻策划”?进而解决究竟该如何“策划”新闻活动的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就从新闻采编策划的缘起谈起,讲讲它的定义、主体及原则。  相似文献   

6.
面对实力强大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中央级新闻网站,以及自身年复一年没完没了的资金投入,一个地市级新闻网站,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吴廷俊  陈栋 《今传媒》2007,(7):5-22
编者按:有专家认为,中国报业经历拐点,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报业的寒冬是否真的来临?报业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弱点在哪里,又该采取哪些对策?为了深刻解读这些问题,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特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并成立了"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毕志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吴廷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江作苏任组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思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陈栋任副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任组员.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仔细推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应是一次活动,而应是一种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常态.中宣部等五部门之所以发动和部署这场活动,并强调建立长效机制,很大程度在于我们过去或多或少偏离了这个常态,甚至忘掉了这种状态.根本问题在于,不乏有些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的根本性质有所误读乃至认识空白.因此,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对于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无论是大学刚毕业的新兵,还是从业多年的资深记者、编辑,大家都面临一个新的课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实践中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记者三问。而对于开播七年的《新北方》来说,走转改活动也是探索民生新闻发展之路的过程,民生新闻当下要怎么改、未来向哪里去?我们都要向脚底板下要答案。  相似文献   

10.
梁衡 《当代传播》2007,(1):9-13
新闻在社会上是一个耀眼的职业,我相信每一个报考新闻专业,又能进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以及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心里都存有一个当名记者、做一名杰出传媒人的梦想.这里需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是,干新闻要不要讲责任,责任和记者自身的成功矛盾不矛盾?责任到底是单纯的付出,还是同时能让媒体和记者收获成功的双赢?这是我们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闻教育需要革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蕤  刘靖维 《今传媒》2004,(1):60-64
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传媒和传媒教育都在超常规地发展着、壮大着,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大。新闻单位选人才,并不向传媒学生倾斜,而学生在为不能“学以致用”困惑的同时,还要承受“毕业就是失业”的压力。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同志们: 你们好!新闻策划及新闻策划活动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特别是一直站在新闻竞争前沿的都市报拼抢新闻、争夺读者的重头.我是做报纸编辑工作的.随着编辑、采访两大体系相对分离成为主流,各媒体独立编辑平台逐步建立,一个全新的编辑策划群体正从中日益崛起,并成为各媒体编委会、总编辑和各部门主任等传统决策人之外又一个影响媒体走向的重要决策体系.那么,到底什么是新闻策划?它的缘起、定义、主体及原则是怎样的?希望您们请长期从事新闻策划的同仁,结合新闻策划实践,给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13.
从对农民工心态的误读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三个长假,五一黄金周因为与劳动节有关,便有了更多关于工作和休息的新闻。我注意到,今年媒体上就不时地有诘问:黄金周是谁的黄金周?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黄金周还有多大实质意义?还不时有呼吁:休息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可是在五一长假里,大多数农民工却依然在以汗水作为献给劳动节的礼物!休息权失衡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诘问"或"呼吁"无疑是以农民工为本的,与过去那种"每逢佳节必快乐"的图解式报道相比是一大进步;然而,最广大的一线农民工的真实心态到底是什么呢?朋友在电视台工作,五一节他们又一次将镜头聚焦于外来务工者,不过,农  相似文献   

14.
在报社编辑部,文字记者为了丰富自己所写的报道,往往想起摄影记者:唉,配个照片吧。 摄影记者为了能使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单条新闻在报纸上发得突出些,便不愿意和文字记者一起去掺和。摄影和文字,到底谁配谁? 我以为,谁也不用配合谁,两者在报纸上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列同等的伙伴,只是报道新闻时所借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文字和摄影,在报纸工作中应该是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2012,(10):93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均可当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的救赎之道究竟在哪里?如何用脚、用脑、用心做新闻?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传播风格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社8月3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试图与传媒精英、高校专家共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私家车普及,全国各地的交通广播迎来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各地交通频率早间黄金时段形成了多种节目风格,也产生了共性的疑问:早高峰时段受众到底需要什么?路况、新闻、音乐、娱乐等多元节目要素到底谁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河北地区城市群体收听特点为基础,以在河北城市所有落地广播节目中连续6年收听率稳居第一位的《992早高峰》节目为例,探讨早间节目时段的受众收听需求和节目制播特色,在实践中回答“听众到底要什么”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17.
问:您近来在思考些什么问题? 答:考虑得最多的是新闻教育改革,怎样为新闻实际工作和深化新闻改革服务的问题。问:集中点在哪里? 答:要逐步改变学生(未来记者)的知识结构,改变单纯的社会科学知识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然而除了沿海城市和渔民,普通人到底离海洋有多远?对海洋新闻有需求吗?阅读兴趣在哪里?在海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的今天,梳理报道资源、探讨海洋新闻接近普通读者的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报道领域,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捕捉改革大潮中的精彩瞬间,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请一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1、您认为自己近几年在以摄影报道改革大潮中做了哪些比较成功的努力?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2、您认为近几年新闻摄影报道改革大潮方面主要成绩何在?有什么新突破?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3、您在从事这类报道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最苦恼的是什么?您认为新闻摄影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办法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4、您认为近几年来反映改革大潮的成功照片有哪些(请举出四五幅作品即可)?  相似文献   

20.
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中如火如茶地开展着。通过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笔者也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基层在哪里?基层既是厂矿企业,也是边疆哨所,更是田间地头……概而言之,基层就是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所,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