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今日快报》合并到《武汉晚报》,进一步增强了晚报的实力。在联合做强、改版创新的背景下,《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街头、面向现场的采访思路进一步明确,报社以昨日事件新闻为主的"现场新闻"专版推出后,大量来自现场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感到图片信息量加大、质量上升、可视性强,初步实现把"现场"带到版面,把新闻送给读者的既定目标。一、记者从请柬和会议中走向街头晚报因其阅读对象的差异,更多的强调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干预性与趣味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追求日报化的报道思路,使得一些晚报摄影图片的采访和运用,逐渐在拍摄题材、表现手法、报道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本地读者是晚报、都市报的阅读主体,也是晚报、都市报发行的重点。本地新闻与本地读者有着天生的亲密性,做好本地新闻,即可最大限度地争取本地读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对晚报、都市报来讲,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本地新闻。事实表明,谁的本地新闻做得足,做得到位,谁的发行量就大,日子就好过。  相似文献   

4.
好的新闻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能给人以震撼、启迪、愉悦;呆板的新闻却让人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如何将新闻写“活”。特别是将一些题材重大的新闻或时政报道处理得生动活泼?在这方面.《南阳晚报》近年来作了有益的尝试,即将散文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使新闻语言富于文采,给人以美感,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可以饶有兴趣地持续阅读下去。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快速阅读已成为广大读者的看报习惯.适应这一情况,新闻媒体纷纷提出新闻立报的宗旨,以短新闻、大信息量满足读者的"快读"要求.但作为担负党的宣传任务的党报,重大典型报道等"大块头"的东西必不可少,且分量很重,如笔者所在的河北日报,在2005年的报道中,重大典型人物报道近50篇.如何让这些报道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读者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读下去,从而达到典型报道的宣传效果?笔者的体会是:寓新闻写作手法于重大典型报道之中,以写新闻的思路写典型,强化典型报道的新闻价值,让读者在饶有兴趣地读下去的同时,受感染受教育,达到宣传、引导、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6)
想都市读者所想精心经营社会新闻齐宇强晚报与都市报的读者是广大市民,市民特别关心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因此,只有刊登质量高而又数量可观的社会新闻,才会使晚报和都市报办得让市民爱不释手。社会新闻,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一定新闻价值、包含一定偶然和...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晚报上经常可以见到采用冠以“焦点”、“焦点报道”、“新闻焦点”等醒目栏头的报道形式,对某些新闻或人物进行集中式的聚焦报道,通称为“焦点报道”。焦点报道突出的栏头和醒目的标题处理,往往会起到引人注目、唤起读者阅读欲的作用,而图文并重的版面处理,视点集中,好象一组组近镜头,把读者拉近新闻点。  相似文献   

8.
晚报与都市报无论从报纸的阅读对象还是新闻内容看,都具有城市报纸的特征:读者的主体是城市市民,报纸的版面内容是为所在地市民所需求的,报纸的传播途径是城市放射型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晚报上经常可以见到采用冠以“焦点”、“焦点报道”、“新闻焦点”等醒目栏头的报道形式,对某些新闻或人物进行集中式的聚焦报道,通称为“焦点报道”。焦点报道突出的栏头和醒目的标题处理,往往会起到引人注目,唤起读者阅读欲的作用,而图文并重的版面处理,视点集中,好像一组组近镜头,把读者拉近新闻点。  相似文献   

10.
服务性新闻也称服务性报道,或实用性报道。服务性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传播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基本的服务:从狭义讲,是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专门的服务性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无偿服务。《新晚报》市民消费版面就是市民消费的指导,属于服务性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读者本位"? "读者本位"是一种新闻理念,要求办报人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来设计新闻产品,按照读者的阅读特点来确定新闻的表现形式,使之最大限度地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读者每天要面对着海量的新闻,不可能都阅读,标题是读者筛选新闻的主要办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决定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在新形势下,晚报新闻标题也应与时俱进,使其更具有时代感、贴近性和感染力。晚报如何进一步做准、做好、做活新闻标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常常有读者批评我们的一些新闻写得干巴巴,可读性差,影响阅读情趣。有什么办法能使严肃的政治新闻活起来,又怎么能让经济新闻中枯燥的数字"跳起舞来",科技新闻中抽象概念的形象地再现?在报道中加入一些人情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直来,晚报以"软些软些再软些"为风格,因此不少人认为"硬新闻"是晚报的大忌,晚报的经济报道也是如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硬新闻"成为晚报读者所必需。那么,在报道时,如对经济"硬新闻"进行软处理,不但不会影响晚报的风格,反而使晚报成为经济"硬新闻"的有效载体,从而也更有效地体现新闻报道的多样性特点。一、晚报经济"硬新闻"软处理的条件现有的条件表明,晚报已具备了经济"硬新闻"软着陆的起码条件。经济"硬新闻"已成为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采编人员素质提高。采编人员对经济新闻有了更敏锐的感觉,特别是新一代的采编人员,他们本身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经济现象和事件有着更深的体会,并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因而由他们来操作经济"硬新闻",往往能与读者贴近。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如何吸引读者,怎样让读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呢?编辑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稿件和切入点。不要让人们追逐新闻,应让新闻追随民心。下面,笔者从编辑《安庆晚报》的《今日理财》版实践,谈谈自己选稿的一些肤浅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今年《金陵晚报》创办已有20周年。20岁的《金陵晚报》有积淀、有智慧、有活力、有勇气,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6月,注重"让阅读成为享受"的《金陵晚报》再次玩转创意,推出一份微报纸。这份报纸从策划到出街,全程都吸引了学术界、传媒界的热议。此外在营销上《,金陵晚报》成功锁定目标广告客户,取得了形式创新与广告创收的双赢。微报纸是什么?2012年6月6日的《金陵晚报》,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当天,一大一小两叠报纸呈现在读者面前。大报纸为普通新闻版面。充满设计感的微报纸凭借仅为正常  相似文献   

17.
冯烙 《新闻实践》2012,(3):66-67
地方晚报是以地方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经济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关注的重点板块,是地方晚报的传统产品。地方晚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了其经济新闻应该力求平民化,在经济新闻报道时,要心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情怀;眼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选题;文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表述,使地方晚报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实现地方晚报经济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晚报与社会新闻特别投缘。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社会新闻是主流新闻最多的“富矿”,值得大力挖掘,细心经营。有些人对社会新闻的理解和片面性,热衷于报道男女私情、自杀他杀之类。事实上,读者的阅读水平在提高,阅读心理在变化,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最终是会被较高层次的读者所鄙视的。怎样“经营”好社会新闻呢?①抢发新闻时要保持冷静,多想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②“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责任不放松”,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③寻找“官民同好”的共同点,力求共同关心关注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新闻的独特性、高新鲜度、高贴近度,打破了传统新闻选材的角度,刷新了写作的模式,更适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近年来越来越被业界所重视。《南湖晚报》社区版,从2010年7月正式创刊以来,目前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4个版与读者见面,内容包括市井新闻、有事帮帮帮、老娘舅、网事、寻TA等。笔者一直从事社区新闻采访,在采访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是勤追问、写微事、多参与。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新闻因贴近市民生活而受到读者喜爱。但素材相对单一,题材难以突破,是社区新闻的一个"瓶颈"。将普通的社区新闻写出新意,写得鲜活,是目前新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郑州晚报》的系列报道《望女成凤》,为新闻工作者在如何挖掘新闻、整理新闻、追踪新闻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