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经济报道中呈现出了一种百姓化的趋向--改变了过去居高临下的思维方式,想百姓所想,说百姓所说,倾听百姓的呼声,并平等交流,使经济报道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徐侃 《新闻世界》2010,(7):13-14
当今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以及百姓日常生活高度关联,经济报道的导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员工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改进经济新闻报道,要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落地报道;增强可读性,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以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及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如何使经济新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以"三贴近"为基本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围绕"三贴近"做活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市晚报的财经记者如何履行对社会的守望责任?怎样把财经新闻做得既有前瞻性又贴近百姓的需求?笔者多年接触并从事财经新闻报道,一直在尝试"财经新闻民生化"之路。从贴近性上做文章,让百姓乐读财经新闻新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贴近性,贴近性对读者最具吸引力。河北《保定晚报》作为本地媒体,跟其他媒体竞争的过程,不是拼娱乐性和是否面向全国,而是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批评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要使批评性报道既坚持止确的舆论导向,又体现“二贴近”,重要的一条是把好关,把好度。佛山电台的《百姓事务所》栏目自2004年4月开办以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地方党委机关报坚持和发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关注百姓的声音,关注读者的意见,在以人为本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与都市类报纸竞争的过程中.重新赢回了相当一部分读者和市场但在集中反映党和政府工作,宣传党和政府主张的政务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元旦起,《大同日报》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四版。扩版后的报纸究竟应是什么面孔?外延扩大后,内在质量该如何提高? 在1992年12月13日扩版试刊《致读者》中,编辑部就明确表示,办“一份饱含新意、看过之后便知天下事的报纸”,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扩版的重点是,“加强经济新闻报道,力图使经济报道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读者的生活服务,使报纸的各个版面更贴近时代,贴近改革现实,贴近城乡百姓,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从近3年的新闻实践看,扩版初衷未改,整个报纸的确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界     
华西都市报──走进千家万户服务都市百姓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1998年,是华西都市报走向成熟、日益壮大的一年。我们将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将“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进一步落实到办报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提高为市民服务的水平,使华西都市报走进全省大中小城市的干家万户。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一是要强化“贴近、贴近、再贴近”的办报观念.使报道的内容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家庭;二是要加大信息量,全方位地满足读者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三是要增强服务性,从读者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0.
活字当头贴近百姓   面对收视群分流的事实,城市电视台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使其新闻节目报道内容与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形式更加灵活新颖,强化亲切感.由此赢得宝贵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尽管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报道的呼声在新闻界一浪高过一浪,但客观地说,经济报道脱离生活、故作高深等毛病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怎样才能使经济报道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能够充分唤起受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呢?笔者认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经济报道的制胜法宝,经济记者应通过体现适度、找准角度、挖掘深度的报道方式探求经济报道的贴近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7,(11):21-22
深圳商报定位为"以经济报道为主,以经济、文化为两大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在深圳商报如何加强和突出经济报道的谈话中,多次提到经济报道要有国际视野、全国视野、百姓视野和经济学视野。这"四个视野"中的国际视野、全国视野是指要向读者提供深圳视角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新闻以及国际和全国视角的深圳经济新闻,特别是对国内外比较重要的经济新闻要做大做深。深圳商报最近推出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连续报道,便是做大做深国内经济要闻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大量生动的采访实例,阐述在新形势下,党报应该转变思想,转变办报理念,让"民生"唱主角,让党报接地气。同时,提出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的概念,通过深层次多角度的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让"硬新闻"变"软",让党报的新闻更加耐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6.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国新闻宣传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台州晚报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主角定位为百姓,从去年年初开始,推出"改革开放30年·民间叙事"特别报道,让百姓成为报纸版面主角,用老百姓自己的话来讲述老百姓亲身经历、见证或感受的事,读者普遍反映这组报道"可亲、可信、贴近".胡舜文,台州晚报总编辑;陈向阳,台州晚报周刊部主任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18.
陈蔚华 《东南传播》2014,(2):127-128
媒体把"民生热线"做成新闻是不够的,应把"民生热线"做成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力促社会和谐为宗旨的节目,在坚持正面的舆论监督中更好地体现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真正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如何写好、写活经济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入手,多些贴近性、指导性,少  相似文献   

20.
正为更好地服务读者,践行"三贴近"原则,江苏省徐州市《都市晨报》编委会提出了"本土全覆盖,互动无极限"的办报宗旨。为此,《都市晨报》加大民生专题热线的策划,聚焦民生热点,服务百姓生活。它不仅在职能部门与市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把来自基层的声音和部门的回应汇集在《都市晨报》,帮助解决市民生活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更多的是关注百姓的生活状态,满足百姓的需求。在选题上或整合资源,或深度报道,或策划活动,体现及时、全面、透彻的特点。针对特别时期的宣传主题,推出专题版面,与读者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