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一脉相承,是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纽带。本文以东南广播公司闽南话节目《阮厝在泉州》为例,阐述闽南文化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闽南文化,提升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相较新闻前沿阵地的省市,一般性地市媒体的新闻创新难度无异更高。福建《东南早报》以本土民间公益特色为依托,在公益新闻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开辟了全省首个公益新闻版。泉州蕴含慈善沃土"以善为饥"——《泉州府志》中简单的四个字,听起来有些久远,但足以成为众多泉州慈善乐施者的无价追求。在古代,慈善总和宗教相连。而泉州,"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个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在当时就将佛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全媒体化已经成为传统报业发展的一大方向,而微信则是不可放弃的一块新媒体领地。时下许多报业纷纷开设官方微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个大型报社底下往往有多个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出区分度,保持差异化,而不是"一个报社,多个微信,一副面孔"呢?笔者拟以福建泉州晚报社微信矩阵中的泉州晚报社、东南早报、泉州网三个官方微信为样本,探讨一个报社底下多个官方微信的差异化运营实践,以供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从2007年1月1日起,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将原有在综合频道播出的《福建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在东南卫视播出的《东南早报》、《东南午报》分别合并为早间节目《早安海西》和午间节目《午间报道》。半年多来,栏目主创人员坚持"主流民生海峡特色"这一栏目定位,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民生新闻新局面,收视率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6.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闽台一家一脉相承。因此对台广播节目如何巧妙的运用闽南乡土元素,是广播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文章以东南广播《斌斌说南音》节目为例,阐述设置此类节目对传播闽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类节目正是对台广播与台湾民众之间"越走越亲"的一剂暖心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9,(10):F0004-F0004
《东南商报》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张都市类早报,为四开32版,每周出七期,发行量28万份,同时拥有自己的网络版。 从2001年1月1日创刊起,《东南商报》就以“满腔真情,贴心服务”为宗旨,努力实践“三贴近”,实现了新闻报道、社会活动、社区服务诸方面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打开了市场。  相似文献   

8.
陆炎 《新闻记者》2012,(9):81-84
去年8月以来,中宣部等五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上海《东方早报》迅速反应,一方面,创新新闻舆论场的顶层设计,以迎合转型发展的时代需要;另一方面,夯实内容、多维破题,为媒体在新闻蓝海中脱颖而出提供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了具有《东方早报》特质的"走转改"经验。顶层设计的创新和基层实践的破题,使《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春晚已从央视的"一枝独秀"演变为省级卫视和央视争夺除夕夜收视率的"大战"。多年来,地方台面对投资动辄千万的春晚望而却步,眼睁睁地看着除夕夜甚至春节七天长假的收视率被央视春晚、卫视春晚吞食而无可奈何。那么,地方台能否办好春晚、怎样办好春晚?本文以泉州台《金玉满堂——2013两岸闽南人春晚》为例,论述地方台可以以小博大办好本土春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两会"成功召开.《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围绕会议进行了精心策划,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导向,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传递民意、体现民本"为思路,以"活力泉州、创新生活"为统筹,整个策划前后动用了30多人,投入了50多个版面,获得各方好评.究其原因,在于报社提前准备,精心策划,做好代表委员及读者广泛参与的"两会"报道.  相似文献   

11.
林兴华 《东南传播》2020,(1):I0005-I0005,F0002,I0001-I0004,F0003,F0004
两岸交流,媒体先行。2019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日前,由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策划、两岸70家广播媒体参与的"第十四届两岸广播春节联播暨闽台红砖古厝联合采访活动"在闽南和金门举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以两岸红砖古厝建筑群为载体,共同探索两岸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在海峡两岸引发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2.
方奇 《新闻实践》2004,(12):20-21
人物档案: 詹晓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摄影记者。2000年创办并主持了个人摄影专栏"詹晓东的眼睛";2001年担任摄影部主任后,将专栏改为摄影记者的集体栏目"早报的眼睛",并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理念,成为早报吸引读者的特色版面。其中,他拍摄的《艰辛打工路》、《望子进名校,彻夜排长队》分获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革台帮的头家》是一部民俗题材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在闽南泉州活跃着的一支自发的以演出拍胸舞等民间艺术为生的农民演出队——“草台帮”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崔江红  蔡正鹏 《传媒》2011,(11):32-34
一度烽火连天的成都报业市场,经过近十年的"苦战",由21世纪初的"七雄争霸"演变为当今的"两军对垒"。两大报团分别以两份领军报纸《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为竞争主轴,以各自定位分别与集团主打都市报基本趋同的《天府早报》、《成都晚报》为补充,上演着成都报业市场的连连好戏。  相似文献   

15.
沈阳广播电视台《沈视早报》栏目创播于1999年4月19日,是辽沈地区首个自创的电视早新闻栏目,每天早上6点半到8点播出。13年来,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在辽沈地区同时段电视新闻栏目中名列第一,创造了早间收视奇迹。作为一档早间新闻资讯节目,《沈视早报》以"更新、更快、更全"的新闻信息播报为己任,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节目更新的速度上,强调"快字  相似文献   

16.
谢健 《新闻实践》2007,(3):32-33
《东南商报》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子报,2003年8月被列入浙江省和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1月起,报社全面改制,实行采编和经营分离。改革激活了机制,大大发展了报业生产力:刚刚过去的2006年,《东南商报》发行量一路飙升,零售数居宁波早报市场第一。广告到款额同比增长50%以上。在2007年的征订中,发行数又净增25%。  相似文献   

17.
调查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一直是《东方早报》能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媒体的武器之一。依法、理性、建设性,是《东方早报》调查报道秉持的准则。《东方早报》长期关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期望通过逼近人、逼近真相的还原式调查,以建设性思考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和制度规范的改进,力图推动中国社会点滴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隆重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之际,凝聚了百色市委几代领导同志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心血和关心的《百色早报》正式面世,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亲笔题词: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努力办好《百色早报》。为此,本刊刊发作为《百色早报》创办前后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的黄健先生的专文,以铭记《百色早报》的创刊历程。  相似文献   

19.
邱志坚 《传媒》2012,(4):73-74
正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台风多发区。近年来,依靠先进的防汛信息系统以及周密有效的应对机制,泉州在遭受台风正面袭击时总体受灾情况均较轻,也为防抗台风积累了许多经验,因此受到福建省乃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高度肯定。《泉州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在长期报道防  相似文献   

20.
7月16日,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东方早报》双年展暨2005《东方早报》视觉传播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报纸总编辑、视觉总监、图片编辑、摄影部主任,以及部分专家、学者、教授共200多人出席。东方早报副总编辑常河以多媒体形式向与会者介绍了东方早报的概况和《东方早报》的视觉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网络中心主任张蔚飞、《新闻战线》高级编辑许林、大众日报图片总监孙京涛等发言,对《东方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