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倪瓒(1301—1374),原名,后改为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居士、云林子、云林散人、海岳居士等,元代画家、诗人、书法家,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他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赵孟。其早年的画风清润,晚年幽秀旷逸、平淡天真,善于以侧锋干笔作皴,根据太湖特有的景物特点创立出折带皴法;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著有《清阁集》15卷。  相似文献   

2.
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相似文献   

3.
元代中后期,皖地宁国(宣城)、徽州二路诗文家辈出,群星灿烂。在宁国诗人群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显郝的诗文世家,即宣城贡氏。贡奎有《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贡师泰有《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贡性之有《南湖集》二卷存世。祖孙三代著名诗坛,其各自生平及家族传承,诗文集之板本源流、散佚辑佚、题材内容、艺术价值亟待综理考辨,论证判定。  相似文献   

4.
正倪云林,一位极有个性的元代画家。明代刻书家顾元庆所辑《云林遗事》,以高逸第一、书画第二、洁癖第三、游寓第四、饮食第五来概括他的一生。元大德十年(1306年),倪云林出生于无锡梅里一个富庶优裕的家庭。但恰逢元末战乱,又不愿改变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散漫自在的生活方式,只能像他的"述怀诗"所说:"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甚至以欠交官租被关进牢狱。一次,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差人拿来绢请他作画,还送上很多银两。倪云林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诗文集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宋刻,据所知共有三个:一是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刊本《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宋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年)刻本《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刊残本《刘梦得文集》,存一至四卷。三个宋本,除北京图书馆所藏残本外,两个完整的宋刻,都有影印本流行。崇兰馆所藏《刘梦得文集》,一九一三年由武进董康影印(以下省称“董  相似文献   

6.
《元氏长庆集》唐本百卷已亡,佚篇尚存于《唐粹》、《苑英华》、《才调集》中。宋代重编为六十卷本,有闽、蜀、浙刻。今蜀刻已亡,只存闽、浙两种宋本。有称为残宋本蜀刻的,实是闽本之误。明代各个重刻本都出自浙本,亦无出自蜀刻之书。  相似文献   

7.
晚清著名学者、文人邵懿辰,死于太平天国之乱.其生前未能系统整理自己的诗文作品,均赖其同辈友人与家族后人的努力而逐渐完善.同治八年潘祖荫安顺堂刻本和同治十年丁氏八千卷楼刻本,是邵懿辰诗集的两种早期刻本;同治四年吴棠望三益斋刻本,是邵懿辰文集的早期刻本.邵懿辰长孙邵章将诗文合刻,形成了光绪三十四年的《半岩庐遗集》本,后经补订而形成民国十一年的《半岩庐所著书》本.其间又有抄稿本数种,与刻本一同构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且仍有散见邵氏书札27通,是各种诗文集版本均未收录的佚作,其价值须加发掘.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集》有大全集本与七集本两种.大全集本原出坊本,书商往往增添改换,赝品较多,故世以七集本为善.所谓"七集",盖指《东坡集》、《东坡后集》、《东坡奏议集》、《东坡内制集》、《东坡外制集》、《东坡应诏集》与《东坡续集》.然据苏辙所撰《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北宋时仅有前五集.至南宋蜀本《苏东坡集》出,始增《东坡应诏集》.明仁宗时,尝以内阁所藏宋本命工翻刻,然其事未竟.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海虞程某为吉州守,继刻东坡集,世称成化本.据李绍所撰《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此刻乃以宋时曹训所刻旧本及明仁宗所刻未完新本,重加校阅,旧本无而新本有者则为续集并刻之.由此可知,至此本之出,方有《东坡续集》,七集  相似文献   

9.
张燮年表     
晚明作家张燮诗文集五种,多达二日多卷。张燮又著有《东西洋考》,辑有《汉魏七十二家集》、《初唐四杰集》(骆集一种生前未及刻)数百卷,又拟编《唐贤七十二家集》、《闽中艺文志》,未竞。笔者撰著《张燮年谱》二十余万字,另成《张燮年表》一篇,先飨读者。《年表》没有详细考证,也没有更多书证。  相似文献   

10.
倪瓒 (130 1— 1374 ) ,初名王廷 ,字元镇 ,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 ,江苏无锡人 ,元代画家、著名诗人。他的水墨山水意境清远萧疏 ,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大家”。兼工书法 ,善诗文 ,留有倪氏诗文集《清 阁集》 ,《全元散曲》中录存其小令十二首。 [越调·凭阑人 ](赠吴国良 )“客有吴郎吹洞箫 ,明月沉江春雾晓。湘君不可招 ,水云中环佩摇。”是其中之一。吴国良 ,江苏宜兴荆溪人。倪氏诗文集《清 阁集》卷九《题荆溪清远图》云 :“荆溪吴国良 ,工制墨 ,善吹箫 ,好与贤士大夫游。张贞居 (即张天雨 )每馆寓其家。舣舟篱旁 ,…  相似文献   

11.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少负异才,在家乡结"西园诗社",为"西园十子"之年龄最小、最有才华者。在商盘编年诗集《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书信《质园尺牍》(二卷)以及所编国朝同郡诗人集《越风》(三十卷)中记载了"西园诗社"的一些情况,涉及成员中的刘文蔚、童啸巗、姚颗山、黄海、吴蓉五人,这对于我们了解"西园诗社"的结社情况,进一步研究清朝的文人结社,以及对于商盘的全面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身经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时期,著《幽忧子》文集二十卷,后多有佚失,至明,有张燮拾编《幽忧子集》七卷本,保留至今,颇为权威。笔者以《全唐文》和《幽忧子集》中的赋、骚、序、问、书、赞与碑铭部分进行校读释疑,对两书所收录的不同篇目以及同篇不同题等加以分析和考辨,给出理由,以推动卢照邻作品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依据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对早期金文“图形文字”进行考察、辨析,可以认定某些图形为氏族徽号,某些图形表示一种生活场景,某些图形后来发展为文字。其中, (何)、 (伐)、 (重)、 (卿)、 (竝併並并)、 (虎)、 (豕)、 (牛)、 羊、 (策)等便属于第三类。  相似文献   

15.
倪瓒作为"元四家"中以"疏体"见长的画家,其画作意境大多表现为疏简清逸、古淡幽远,其题画诗也尽脱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淡之情,与画作两相映发。倪瓒是元末题画诗存世最多、质量最高的画家诗人。元末及元以后题画诗的兴盛,与倪瓒的诗画创作实绩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汉末至建安时期,文体的繁富和辨体意识的薄弱造成了一些文体,如赞颂二体的混用。赞美或颂美是赞的后起之意,赞颂二体在形式和功用上的相近造成了它们的混同使用,但二者在文章篇幅、语言风格、内容和文体功能、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仍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东段通称汴河。由于早期文献记载或简略不明,或易生歧义,所以关于通济渠东段(汴河)的具体流经线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代历史地理学界主流观点是认可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里对汴河的记录,即西起黄河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向东流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宋州(今商丘市),再偏向东南流经宿州(今安徽市名),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中)入淮河。通过研究认可此说,并且发现盛唐人高适的《东征赋》是佐证此说的一条新的重要书证,它比《元和郡县志》早了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18.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四种《韩客巾衍集》均为四卷一册抄本,其中除了"古朝本"《韩客巾衍集》按诗体顺序排列作品外,其余三个版本均按照创作年代先后顺序排列。相较而言,"古贵本"《巾衍集》为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