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报道员小徐走进饭堂,小王走上前说:“唉哟,你亲自来啦!”引起了哄堂大笑。吃饭不亲自去,难道别人能代替吗?其实,小王的诙谐是在提醒小徐,因为小王从报纸上看到小徐报道中“亲自”的用法不当:“某首长亲自走到演习场指导工怍。”  相似文献   

2.
某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明昆对报道员强化训练、给报道员加压是出了名的。报道员王全来到报道组,背包还没来得及打开,徐主任就向他交待了一篇关于团队改革利益观教育的稿子。这对一个仅见过几个“豆腐块”的新报道员来说,难度很大。小王经过一天的调查采访,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部队改革利益观教育的资料,又熬了一个通宵,终于脱稿。第二天,当徐主任看了这篇牛头不对马嘴的报道,又瞧了瞧小王那一双红肿的眼睛,意味深长地说:“苗儿茂盛靠庄稼人辛勤耕耘,但种子是否优良也是重要的因素。以后,你要拿出昨天的劲头来!”徐主任耐心地帮助小王…  相似文献   

3.
“咱团领导个个都是‘铁栏杆’,这是济南军区某工兵团官兵对团领导的赞誉。这个团自1993年以来,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没有出现一篇失实和虚假报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领导严把审稿关。不信,有例为证:团长詹习文──“这件事我不能干!”这天上午,报道员小王拿着一份稿子来找团长。“詹团长,这个稿子是好不容易从编辑那里约过来的,我已经写好了,请您修改一下。”这名报道员婉转地向团长解释。詹团长抬起头来对小王说:“这件事我不能干!现在部队还在进行教育,你稿子中想让我到太行山上搞演练,一是同团…  相似文献   

4.
顶着压力上     
“一个副军级单位,让一个小战士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行不行啊?”去年9月,当我一下子被推到了工程兵工程学院新闻干事的位置上时,不少人的心中都升腾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记得那一天,宣传处长出身的系政委郭宗达大校对我嘱咐了又嘱咐才将我送到政治部报到,政治部副主任张训彩大校又在他的办公室里与我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才亲自将我领到宣传处。尔后,宣传处长、原任新闻干事一遍遍地向我介绍着学院历年来新闻报道工作的情况,末了又加了一句沉甸甸的话:“小王,在咱们学院的历史上,拿战士当干事用你还是第一个,你可千万要争气啊!…  相似文献   

5.
当一张报纸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你也许对其中某条消息感兴趣,殊不知这也许是一位刚出道不久的报道员或通讯员的“杰作”呢。当你合报品味这条新闻的价值时,也许还没看清作者姓甚名谁呢。殊不知这一条条不起眼的小稿,凝聚着多少报道员的苦辣酸甜!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组来自部队基层很适员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苦在其中万事开头难,搞过新闻报道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对于刚刚走上新闻报道之路的报道员,他们的感受更深。报道员贾伟东,是刚刚从新兵连调到报道组不到5个月的“新手”。在新兵连里,他经常写写散文、诗…  相似文献   

6.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读报,可读报的效果、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的“浏览式”;有“一杯清茶一颗烟,一张报纸瞄半天”的“消遣式”;有一报在手,只找自己“大作”的“希望式”,等等。对于一般读者的读报,此处不加评判。笔者是办报的,单谈谈通讯报道员的读报。有经验的通讯报道员,翻开报纸,除了从中获取信息外,还会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这篇稿子为啥上了头条?  相似文献   

8.
列兵小王当报道员三个多月了,“萝卜条”、“豆腐块”均未见报,他很沮丧。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组长,我不想干了,想下连队,我真笨。”说完,他狠狠地捶头,痛苦地流下了眼泪。看到他失落的样子,我说:“你不笨,你视野很开阔,文笔很好,只要满腔热忱地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我相信你一定会上稿。”小王果真很努力,他每天坚持送一篇稿子给我。说实话,他写作水平一般,内容很空洞。即使如此,每次我都坚持认认真真地读完,并鼓励他说:“有进步,写得不错,如果编辑需要这方面的稿子,肯定能发表。如果句子再通顺、精练、内容再充实一…  相似文献   

9.
在报纸上频繁“认识”你时,我们曾以为你是一位专职新闻干事,直到去年3月才知道经常在报纸上“抛头四面”的你是~名志愿兵报道员。国开你那沉甸甸的剪报本,好家伙!从1995年间月到1998年吕月,短短两年多时间你竟抱回11本荣誉获奖证书,350多篇稿件(含照片)。钦佩之余,便开始追寻你身后那条弯曲的轨迹,…··温出来的本领1995年春天,因工作需要已当兵九载的你,从首都北京调到豫南某坦克师修理营。由于你聪颖灵活,勤奋好学,很快被推荐到师司令部于报道工作。坐上报道员这把“交椅”后,你时常有一种被人取代的危机感。当看到新闻…  相似文献   

10.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1.
维护报纸声誉,报社责任重大。但是,作为给报纸写稿投稿的报道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拥有一支庞大报道员队伍的军报,更不能忽视他们在维护报纸声誉中的作用。 维护报纸声誉是报道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近年来,受社会上一些实用主义、功利色彩等错误思潮的影响,新闻队伍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有偿新闻”和钱稿交易等不正常现象。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的军报能坚持自己的办报原则,风气是比较正的,用稿的机制是科学的,稿件质量也是比较高的,编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时不时有一些小稿被各种报刊采用,周围一些战友总爱问我:“你有什么亲戚在报社,关系一定很硬吧?”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我在报社根本没什么“关系”更没什么亲戚呀!当初我刚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时,由于上搞心切,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一篇稿。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满怀希望地把近一百篇自认为“得意”的新闻稿寄向各级报社,结果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块搞新闻的料。这时,周围战友的议论也飘到了我的耳中:“现在报社上稿全靠关系,报社没人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也不会被编辑采用。”于是,我写稿就开…  相似文献   

13.
某高炮团团长薛爱国是全团官兵公认的“武团长”,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薛团长也是新闻工作的热心人。他因当过战士报道员、新闻干事,因此,他对报道员的甘苦常挂在心上,用那份真情和爱心温暖着报道员。“别管了,采访第一”。这是薛团长在处理报道员和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报道员在需要帮助和支持时,他最爱说的第一句话。一次,报道员小王听说驻地有一名下岗军嫂谢绝上级领导对她的优先照顾,自食其力干起了个体服装加工业,生意红火。小王便想去采访,但当时天下着大雨,营区离采访地点有10余里地。小王走到营房大门…  相似文献   

14.
李师师作传     
石平 《传媒》2000,(3):41-42
话说大宋徽宗皇帝驾崩之后,那徽宗的情人——东京名妓李师师渐渐地“门前冷落车马稀”,家道中落下来。 一日,师师兀自在家中闷坐,只见李妈妈手中拿了一张小报,乐颠颠地进来道:“我的儿,咱们挣钱的机遇来了。你瞧这报上说的!”师师接过报纸一看,但见上面大书一则蒙仁书馆的广告:“明星作传,风行文坛。标新立异,出版优先。机不可失,包赚大钱!”师师看罢,苦笑道:“孩儿的本事,妈妈你还不知晓?也不过会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像一座山,横亘在每一张报纸面前。 任何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报纸总编辑、部主任、编辑、记者,每天在这座大山下忙碌着,绞尽脑汁寻找着登山的路径。他们明白,让报纸“重”起来,“深度报道”是一条不可不走的路! 深度报道:报纸恒久的话题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收音机、电视机在美国的大规模普及,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战士报道员凭着对新闻报道的执著追求、勤奋学习、刻苦实践,竟然独自挑起团新闻报道工作的重担,使这个团连续四年被集团军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被集团军和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他就是解放军报唯一的战士特约通汛员韩枫华。小韩1987年从中原某县入伍,当了两年文书后逐渐对报纸上的新闻产生了浓厚兴趣:为啥别的连队的事能上报纸,咱们连队的事比他们还过硬咋就没上呢!从此,他发“愤”了——一定要让咱们连也扬扬名。小韩一上路就鼓足三股劲:拚劲、钻劲和巧劲。1991年春节前夕,退伍战士张峰从千里之外的家乡给连队寄来一张…  相似文献   

17.
朱颂扬 《军事记者》2008,(11):68-68
初识你,是在我任连队报道员的那一年。由于我平时比较喜欢写写画画,又有几篇小稿子在部队的“猎豹之声”广播上被广播,于是我被指定为连队的新闻报道员。然而,由于缺乏新闻理论知识,自己辛苦熬夜写出来的50多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连一篇火柴盒也没在报纸上出现。我的写作激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甚至不想当报道员了。  相似文献   

18.
高文光 《青年记者》2006,(20):46-47
多用消息,让头条动起来报纸的头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头条又是头版的“眼睛”,头条之重要不言而喻。因此,不论是什么报纸,不论是什么人当总编,天天“操心”的,也许都是这张报纸的头条了。站在办报人的角度,头条有时的确难找。有本地的重要消息固然好,但不是每天都能找出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杨润 《新闻界》2002,(1):42
妻子下班回来,忙不迭地从小拎兜里拿出一张在本地颇有影响的报纸,严肃地对我说:“你看,报上说妻子讨厌的丈夫有五种,我对照了一下,你至少占其中四种,真不得了!”我拿过报纸,见上面《生活参谋》栏里,赫然印着一个标题:《妻子最讨厌哪几种类型的丈夫》。下面列着五条,仿佛一些法规条文。我很小心地像镜子一样逐一拿来给自己照了照,果然发现,除了“动辄骂甚至打妻子”一条外,其余如“争强好胜”、“不善揣摩爱人心理”等等,我均不折不扣地可以对号入座!我知道这“参谋”荒唐透顶,但又怕跟妻子解释不清,于是半晌后才怯怯地问…  相似文献   

20.
说起武警某部团长张家德,基层的干部战士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他“厉害”。这里,且不说在带兵上如何责任心强,标准高,只说三个关于“一”的小故事。故事之一:一瓶灭害灵去年夏天,报道员小王随张团长到远离机关的二营检查工作一回机关,就立即连夜突击稿件。晚上10点钟,从部队查铺回来的张团长,发现整个机关办公楼只有报道组亮着灯,只见小王身披床单,双脚泡在脸盆的水里,防止蚊子叮咬。张团长一看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就奔到市里,买了一瓶灭害灵。当小王接过灭害灵,将蚊子统统消灭时,心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他一直写稿到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