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     
上海:学校课程开进科普基地近日,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共同推出上海儿童博物馆等8个科普教育基地,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课程活动。自2006年至今,上海已分四批累计设立37个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上海提出,在科普教育基地实施课程活动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中小学应编制每学期的活动计划,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活动并列入学校及各年级的课程计划,活动时间在学校拓展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课时中予以保障。学生活动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保证每学年每名学生至少有2次在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经历。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将根据各中小学、各区县和各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情况,组织考核和奖励。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成果报告会上,报告者分别从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层面介绍了研究型课题的探究过程,市教委、区县和学校的代表介绍了开设研究型课程的经验和体会。中小学研究(探究)型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  相似文献   

3.
上海开发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上海开发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实践的形成过程目前上海不少中小学正在进行着开发研究型课程的实践,这种局面是在吸取多年开展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早在80年代,上海的中小学教育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学,为落实“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在智优学生中组织了各种学科的爱好者协会或课外研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题或项目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制作作品,市少科站还经常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地方政府和学校只能依照执行,无权做出调整,导致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受挫,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导致所有成果与过程,实验与实施、评价、编制等指标缺乏系统管理,使众多开发变成形式。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迫在眉睫。各省市中小学纷纷结合地方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编制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并组织各方力量认真实施,建立了适应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检查与考评制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在实践经验及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谈谈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中的制约因素与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管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寻找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上海市开展"研究性学习"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校园内,那是难以真正达到教育目的的,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这种教育理念出发,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首次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突破。“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因在各学段学习程度和要求不同,分别被称之为“研究型课程”(高中)、“探究型课程”(初中、小学)和“探究型主题活动”(幼儿园)。近年来上海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探索,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落实、推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长点。2000年10月下旬,教育部在无锡召开了“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海代表介绍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构想和做法。受教育部委托,上海市教委将组织编写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和教学材料。2001年6月19日,上海市教委在大同中学召开全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成果展示会,标志  相似文献   

6.
一种由学生从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以在教师指导下个人或小组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崭新课程——研究型课程,已经在上海市中小学全面推出。研究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中构建的一类新型课程,更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学习活动。研究型课程给学生以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与自由创造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最近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并于今年9月在全国中小学开始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实验 ,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课改任务。上海的课改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已形成了较好的课改经验和成果。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就是上海课改中的先驱 ,它是上海教委二期课改的试点校 ,是全市11所探究型课程试点校之一。从1999年9月起 ,该校先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注重低年级的语言教学 ,在国家课程设置调整、校本课程开发、探究型课…  相似文献   

8.
利用乡土资源,开设历史探究型课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型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所构建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在上海部分学校的初中年级中开设。历史探究型课程作为其中的一种 ,也已经开设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发展。历史探究型课程是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 ,针对历史课题 ,参照科学探索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逐步学会进行开放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历史探究型课程的资源有许多种类 ,其中乡土史资源具有分布面广 ,普及度高 ,贴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渗透探究型课程的内容,它是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求,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及教育者对课程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型课程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因此,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之一的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是必要的.那么如何让探究型课程走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一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供本校使用,还成为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辅助教材与练习册,以及校本活动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了科研课题的带动作用、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课程领导的组织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土资源的支撑作用、开发成果的共享作用。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扩大校本课程功能,促进学校整体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并以活动课程作为重要落脚点,突出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实现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1):6-6
前不久,上海舞蹈学校的学生向来自台湾的同龄人展示芭蕾基本功。这是“舞动青春·唱响未来”——沪台两地中小学生才艺交流活动的内容之一。在上海启动的沪台两地中小学生才艺交流活动为期6天,共有上海与台湾地区11所中小学千名学生参加,该活动由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上海电机学院教改课题研究项目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和认识,论述了创建高职高专"整合型"课程模式的意义、含义及其课程开发过程和课程设计技法.  相似文献   

13.
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动课程以教育文件的形式进入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它对教育实践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依然与预期的目标不甚相符。影响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都与我们对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有关。在人们对实施活动课程的热情日益高涨并对活动课程寄予厚望之时,我们重新反思和认识活动课程,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活动课程实施与认识上的问题(一)过度膨胀与流于形式并存1992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施以来,出现了一个开发活动课程的热潮,“积极开发、全面铺开”成为活动课程实施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上海市中小学第二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有较大的变革,整个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中的研究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称探究型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下面,笔者就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谈点看法。  一、研究型课程的定位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1〕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成果名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申报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团队成员:吴刚平、崔允浪、胡惠闵、赵丽萍、卞松泉、唐江澎近十年来,由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牵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组在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辽宁等地的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实践推广和政策研制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设校本课程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一门新课程,虽然国家规定了该门课程的名称和课时、并制定了指导纲要,但是,这门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更加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地处经济化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而言,它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难度更大,要面临比发达地区中小学更多的困难,要深入解决在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交流各地体育教学经验,肯定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优秀录像课评比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从2004年10月11日至31日历时2l天。2004年12月8日至13日又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举办,旨在普及并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紧密围绕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展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的全国性评比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中小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广受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关注。地理信息技术有助于研学旅行的开展,文章以长白山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为依托,融入地理信息技术,从前期准备、中期实施、成果展示与评价三个阶段开展长白山自然地理研学活动,在研学中渗透“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增进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20.
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型”,是探求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增课程独特个性的本质需求。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进程中学生需要支持的三个阶段:研究起始阶段、研究过程阶段与研究总结交流阶段中所可供推广的课型进行了案例归纳与分析.从而提炼出了选题指导课、开题论证课、方法指导课、中期交流课、成果总结课、成果展示课六类可供借鉴与深化研究的课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