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二十多年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是一个极不明晰且经常被滥用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双师型”教师并不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多数发达国家对于教师要求的标准是,除了有学历上的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其实践经验和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但一般地不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哲学家——兼论教师通向哲学家之可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赵继国 《教育家》2004,(7):16-17
所谓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养的集合体,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或说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所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是否具备这些内外品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那么,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本拟从“职业”视角,提出四句话,即具备教师职业精神,树立教师职业理念,端正教师职业态度,养成教师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具备研究素质的教师。“研究型教师”不是指专门搞研究,而是指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因此,研究型教师除了要系统深入地掌握所任课程需要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些重要的素养、素质。一、教学实践的理论与理论学习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有一个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问题,这就是“知所以然”。老师教的书本知识主要是一些理论,这些理论也有一个与实践联系的问题,这就是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把教学活动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来思考、把握,是教…  相似文献   

5.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现代教师素质结构问题教师不是"奇才"更不是"偏才"或"一技之才",而必须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国内外许多人已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概括了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只是尚嫌笼统、零乱.为了从理性上把握现代教师素质的全面性,还应把它视为独立系统,注意各种素?要求的集合性、相关性和有序性,即运用科学分类法,把具体素质要求归类,形成各自小系统,并按一定序列合理排列,概括出现代教师素质结构.解决此问题,可从"素质"概念入手."素质"定义多种,我们则把它理解为人们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具备的生理和心理品质.生理品质指人的体质因素,心理品质包含多项内容,大致可划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部分.因此,教师素质第一级划分,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把教师比作“春蚕”,不言而喻,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歌颂与赞美。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当作“蚕”,沿着一条一成不变的发展轨迹,蜕皮、成长、缚茧,把自己牢牢地圈在了“茧”中。笔者这样说,并不是批判对“春蚕”的褒扬之意,而是认为当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民“七一”重要讲话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使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思考现代教师素质问题,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素质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应该是教师追求“全面发展”的基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应该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鲜明的个性中体现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师研究的失范与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里的“教师研究”不是“关于教师的研究”,也不是“在教师的配合下进行研究”,或“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而是指由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开展的探究活动,是教师关于自身教学生活意义的持续不断的体验感悟与建构过程。关于教师研究的意义、价值取向、方式特点等,笔已有专阐释②,这里侧重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实践工作已然开展得如火如荼,并成效显著。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之一是“过程性”,指教师专业发展会受到一些新生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即是新生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何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该作何回应?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位现代教师必须承担的任务。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如思想道德、精神面貌;学识水平、教育技能等、每一方面都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自身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不断学习,完善专业知识,做到业务上的“精”;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研究教育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必须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现代教师不仅是实践,而且要成为研究。因此,还要学习和提高对人的认识、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的运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水平,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另外,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育案例点评式”教师教育模式,要求受训教师针对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案例,即针对某一个教育活动或某一个人的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螺旋式的反思、点评,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案例,从而获得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育情景的参与,通过案例剖析和创作,进行反思性研究,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从而形成行为研究的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其活动的价值目标是既注重系统化的理论素质的培训,又注重实践性的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积极互动的反思体验、专家与受训教师的深度对话,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育人格。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前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获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什么是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拼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指基于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经验的,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形成的,支配着教师具体选择与判断的综合性知识。”它不是理论性知识在实践中的直接运用,而是理论知识在与实践情境相结合中得到理解后形成的指导实践的知识系统,具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默会性及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际娥 《农村教育》2006,(7):100-100
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教育教学中。不是教师越勤快地讲授,学生就会学得越多。相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是“勤快”地讲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越少.学生独立探究体验的机会就越少,教师的“勤快”必然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实施者。这就要求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培养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此,我园立足“园本”,把提高现代幼儿教育的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成长为重点,使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为我园实施素质教育奠定扎实的师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当代教育发展证明,教师仅仅成为一个教育者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以“研究者”角色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社会对研究型教师的呼声已愈来愈高。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师应备如下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和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具有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求教师“形成终身学习和研教结合的理念,具备研究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此时代背景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崭新教育理念;同时,“反思型教师教育”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研究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对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由王义澄创造性地提出,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为,“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只要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标志着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和快速发展,各地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不论教育政策文件对“双师型”教师的表述,还是理论学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解读,都处在不断地演进、变化,因此有必要分别从教育政策文件和理论学界两个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嬗变进行梳理、审视,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赋予“双师型”教师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与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各项要求,全面推进教育创新,通过构建创新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和谐发展的人。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主动的“实践”和“反思”,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教师只有立足校本,扎根教育教学,真正做到“在场”,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产生教育的智慧,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教育的理解和体验,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育哲学观,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与特点,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