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千年古都的洛阳,其辉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明给今天的洛阳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总体而言,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可以分为彩陶艺术、墓葬艺术和佛教雕塑,这些留存下来的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精品,同时也是今天洛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徐金星 《寻根》2004,(5):4-8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沙旭升先生都曾谈到,有开封禹王台所存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郑州、开封在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京城今何在?商: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周:镐京,今西安西南。东周:洛邑,今洛阳。秦: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西汉:长安,今西安。东汉:洛阳,今洛阳。三国:魏在邺(今临漳),许昌,洛阳;蜀在成都,吴在建业,今南京。西晋:洛阳,今洛阳。东晋:建康,...  相似文献   

4.
论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华夏化核心之一的洛阳化具有核心性、正统性、稳定性、扩散性等重要特征;洛阳经济具有多元性、超稳定性、环境的趋恶性、劳动思想观念的保守性等基本特征。洛阳化与洛阳经济关系密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5.
洛阳画院,秉河洛文化底蕴,纳现代艺术优长。以文柳川院长为代表的洛阳画院的书画家,以振兴中原河洛文化艺术为己任,放眼世界。扎根净士,勤奋耕耘,硕果累累。洛阳画院的艺术家在中国画领域,  相似文献   

6.
韩石萍 《寻根》2004,(5):15-18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而名闻天下,至今依然享誉国内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河洛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此奠定了河洛文化的起源.之后,朝代兴替,中原逐鹿,河洛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河洛文化就是指中国古代人民在河洛地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今天我们只能感受到它的某些气息,某些遗存,而欲观其原貌,只能望洋兴叹了.  相似文献   

7.
<正>《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撰。杨衒之,北魏北平(今河北满城县北)人。孝庄帝时官奉朝请,历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为人博学多才,兼通佛教经典,对北魏末年王公贵族的腐朽生活和佛寺的奢侈淫滥状况深表不满,曾上书痛斥奉佛求福行径的祸国殃民。其于《魏书》无传,事迹略见于《广弘明集·叙列代王臣滞惑解》。首先是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成书背景问题。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5年)之后,统治阶级崇奉佛教,王公百官、豪富地主劫夺百姓财  相似文献   

8.
丧葬文化的集览窗口□沈淑玲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一个以搬迁、复原保护洛阳考古发掘出土的历代典型墓葬为宗旨的新型专题性博物馆。这种将历代墓葬集中复原、保护、开放的做法,在中国尚属首例,堪称“华夏一绝”。洛阳古墓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北郊邙山乡冢头村。邙山,因埋葬...  相似文献   

9.
<正> 历史,是事物自身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这个过程不断积累,又倏忽逝去,成为不会停驻于当下的既往。"历史学",则是我们对于既往历程的深沉的回望、理智的反思。我们对于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疑惑,是如此地好奇,令我们不断地反观。而我们走过的路又是如此地漫长,以至于那些遥远的追忆模糊迷离、切近的经历繁杂陆离。历史学要求我们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走过的道路,不论它是切近的还是遥远的,亦不论其是平  相似文献   

10.
王子今 《寻根》2009,(3):54-58
现在考古工作者勘探地下土层与埋藏物时常用的一种工具,就是通常被称为“洛阳铲”的探铲。这种工具,其实是盗墓者的发明。“洛阳铲”的使用,体现了人们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地层土色,以准确判断墓葬所在的技术。近年不少以盗墓为主题的书籍问世,其中都说到“洛阳铲”。通过“洛阳铲”发明、制作和使用的故事,其实可以获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若干特质的有意义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洛邑飞雪     
萧泓 《寻根》2002,(1):101-109
2001年12月来访洛阳,其间或细雪如霰,或雪花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寻根》2009,(5):100-102
轘辕关与轘辕古道 黄河、洛河、伊河交汇的河洛地区,南有嵩山,西有熊耳山,河山拱戴,形胜甲天下。形胜之地洛阳,曾是夏、商、东周等13个王朝的都城。洛阳东南有一条轘辕古道,在历史上,轘辕古道不仅作为河洛地区的东南屏障发挥了拱卫洛阳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是自河洛地区东出淮水、南下南阳盆地最便捷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李一曼 《寻根》2006,(2):68-70
九朝古都洛阳处于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带,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祖籍地之一。近年来,许多海外华人,特别是客家人寻根中原,并希望在姓氏文化的发源地——洛阳建立中华姓氏总祠,了却魂系中原、根在河洛的心愿。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洛阳寻根祭祖,经各方努力,洛阳将在邙山筹建寻根祭祖圣地——中华姓氏文化园(百家姓祠)。该文化园计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碑刻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洛阳寻根记     
李元洛 《寻根》2002,(4):60-61
我出生在抗日烽火中的洛阳。在《故乡三叠》一里,我曾经写道:“地处中原的洛阳,是我儿时的摇篮;远在青海的西宁,是我青春的炼狱;而我假如是一叶曾经远航的船帆,那么,长沙则是历经沧海之后归来的港湾。”如今,与我晨昏相伴的,是港湾的依旧的涛声,而大学毕业后曾经远去的青海,几年前为了撰写《怅望千秋——唐诗之旅》一书,也曾旧地重游,作《青海青》一以记其事。  相似文献   

15.
北魏首都洛阳城市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首都洛阳城市经济●张振玉洛阳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显赫的地位,早在魏晋时期,洛阳就以商业繁荣闻名于世,“游食滋多,巧伎末业,服饰奢丽,富人兼美,犹有魏之遗弊。”这是当时洛阳城的真实写照。北魏孝文帝时,为了巩固其统治,加强对中原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政府开始实施自开商埠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金融业开始朝着近代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为数众多的银行在自开商埠出现,并且开始从事存款及内外汇兑、信托业务、发行纸币、控制税收,并以贷款方式维持实业,促进了商埠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兴起,使传统的钱庄票号受到挑战。一些旧式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经营方向和运作模式,出现了明显的朝着近代银行转型的倾向。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实业欠发达,加之传统的商事习惯又总是将中国商人与旧式票号、钱庄拉到一起,这就形成了中国近代金融业中银行与票号、钱庄并存的局面。由于自开商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低于全国城镇的平均水平,因此,对中国金融业所发生近代转型的程度尚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思想史的核心动力与基本性格为何,是一个了解这时代学术与化活动的关键问题。对于此问题最有影响的说法,为美国史华兹博士透过严复(1854—1921)研究所建立的学说。史华兹博士细腻而完整地追溯严复一生学术与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洛阳狮雕     
刘莉莉 《寻根》2003,(6):80-83
洛阳,向有“九州腹地”之称,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北有邙山屏障,南有伊阙耸立,西有秦岭在望,东有崇岳峻极;伊、洛、、涧蜿蜒其间,虎牢成皋、函谷渑崤、轩辕关、伊阙关环绕四周,气候适宜,风光秀丽,自古便是封建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自夏代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王朝在洛阳建都或以之为陪都,时间达1650年之久,历经105个帝王。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洛阳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不讲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也不谈…  相似文献   

19.
凌夫 《寻根》2009,(6):108-110
1939年,全民抗战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这年6月,作家老舍代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劳代表团,慰劳与日寇作战的军民。代表团从重庆出发,先到西安,再到洛阳。由洛阳、南阳到襄樊、老河口,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创新的尝试。清末新政既是戊戌变法的扩大和深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结局。辛亥革命确立共和制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新化运动则是制度创新在化层面的深化。从戊戌到辛亥的现代化历程凸现出改革孕育革命,革命深化改革的趋向,而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