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中国式高职教育现代化飞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对接旅游专业集群的契合点。专业集群的布局直接依据旅游产业链条,对接产业打造专业办学特色。为适应区域文旅产业的转型提升,根据旅游产业(行业)的现状,结合区域特色专业集群建设的实际,深入分析了产业链条与专业集群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实体化运营、教学创新团队、“岗课赛证”新课程体系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融合型发展,增强旅游服务专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旅游商品是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武陵山片区国家政策优势明显,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商品集群化发展基础较好,但资金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合作创新不够等因素制约了旅游商品的集群发展。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需抓住四个要点,一是统筹区域协作发展,打造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三是加强民族文化挖掘,突显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地方特色;四是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展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我国国内旅游的新发展点,其独特的旅游吸引点以及旅游资源的历史情结性使得红色旅游市场火热,全国范围内开发红色旅游、组织红色旅游线路成为旅游热点,同时也产生重复开发、简单模仿、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红色旅游的秩序化、体系化、市场化以及区域化运作成为必要。红色旅游区域产业集群即是红色旅游区域产业化运作的体现,旨在提高红色旅游区域资源开发的整体性、产业化,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必要性的分析研究,构建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分析其内在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对策.为红色旅游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通过提升产业本身的竞争力来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利用2010年陕西省11个地市旅游产业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各地市旅游产业集群程度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得到如下结论:除榆林市外,其它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程度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能够推动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在旅游资源、市场等方面极为相似,导致产品雷同,竞争严重,亟需进行产业集群来改变现状。通过构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钻石模型,分析得出该区域旅游产业呈现高水平的专业化,适合产业集群发展,进而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深度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随着"两型"社会的积极构建以及区域旅游竞争的愈演愈烈,单一的观光旅游已不能带动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已成为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应用态势分析法对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形成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SWOT战略组合,对实现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业竞争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产业链的完备和拥有核心技术是集群制胜的关键。虽可依靠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来实现,但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各地资源特色不一。为此,提出了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区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以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较少的资金投入,带动实现区域范围内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助推产业由集聚向集群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为区域内产业集群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破坏、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模式,近年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研究关注较少。文章以旅游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为例,在分析贵州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和旅游集群空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以高级别行政中心和大型旅游企业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核心,次一级城市、知名景区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边缘的“核心(一超)——边缘(多强)”旅游集群空间结构,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联合战略和加强产业链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从产业融合对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作用入手,客观分析了目前辽宁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提出促进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花卉旅游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着巨大的助力。不过,由于乡村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鲜明的旅游特色,这也使乡村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花卉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在发展乡村经济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对乡村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名山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比较我国十大名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资源状况、形成原因等,揭示名山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个性,突出各地名山资源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名山个体的资源优势,同时有助于建立中国名山旅游网络,使我国名山旅游集群发展,形成我国旅游产业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新的核心,如何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无锡新区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发挥企业、区域资源和政府三者整合优化的作用,从确立发展重点、培育特色园区、延伸产业链和转变政府职能四个方面全面提升无锡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是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在知识、技能、资源等各方面全面融合的复杂过程。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和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突破口。针对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旅游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打造“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围绕与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知识、技能、资源等三方面“耦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豪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49-251
目前旅游需求更加复杂、特殊、具有个性化,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趋向多样化,旅游产业集群的现象普遍出现。本文以粤西地区为例,指出该地区要以"群"的合力提升旅游规模,凝聚旅游发展的力量,整合区域内的优势旅游资源,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使粤西旅游进入区域旅游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地处我国华东地区,区域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安徽省内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给出了以丰富的自然特色资源,打造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促进体育娱乐旅游产业发展,多引进一些国内外赛事,推动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块状经济已经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许多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区域性集群品牌.处于产业集群品牌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影响,发展营销能力、研发能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积极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8.
唐东会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2):78-82,86
通过深入解读集群定义、钻石模型、社会经济网络理论等有关大学作用的论述,从理论高度阐明地市院校对区域集群升级至关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得出地市院校的发展对策为:对接区域集群,加强特色建设;融入区域集群,积累集群社会资本;引领区域集群,促进集群升级。以台州学院为例,其发展对策应为融入台州产业集群,培育机械设计制造和医药化工等特色专业,引领台州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广西与台湾经济合作中发展最快、收效最理想、未来前景最广阔的行业。通过人文视阈的角度,对桂台旅游区域合作、产业对接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桂台旅游共同和谐发展提出优化产业对接软环境、打造产业对接合作平台、促成桂台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民间产业集群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SWOT分析的宜春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局面。地处祖国中部地区的宜春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又快又好地发展宜春的旅游产业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宜春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宜春旅游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熟的战略选择,以期对宜春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