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推行的以汉为主加授藏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藏区最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的调查发现拉萨市大多数教师了解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认同双语教学政策,能很好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拉萨市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在教材方面,初中阶段学生除藏族班加授的藏语文课程使用藏文教材以外,其余课程全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汉文教材;藏汉双语师资以藏族教师为主,藏族教师占92.5%;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习得环境等三个因素是影响藏族学生藏汉双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是藏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期探索的教学活动的固定类型。较之一般教学模式,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双语文和两种文化系统的运作而显得尤为复杂。因而从分析影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诸因素出发,探索民族教育实践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西藏"藏语文授课型"双语教学模式和甘南"两个为主"双语教学模式的成功方法与经验,并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操作策略等几个方面科学地加以表述,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治区推行的以汉为主加授藏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藏区最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之一,为了更加完善这一模式,我们就藏汉双语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问题以拉萨地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研是通过了解拉萨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双语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等,分析西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语文和民族语文学习的双语教学,是汉语文和民族语文两者相结合在教育实践的产物。双语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论范畴中的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演化。同时由于藏汉双语教学设计模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针对于藏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虽已有了不错的进展,但藏族学生双语教学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宏观的视角对藏汉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审视,以探寻行之有效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以期望建立藏汉双语教学研究理论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角,分析了目前藏族教育中藏汉双语课程所存在的不足,并就构筑建构主义的藏汉双语课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藏族学生是建构藏汉双语课程的主体者;双语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社群中的相关人士在藏汉双语课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话语"作用。在藏汉双语课程的教学中应努力发挥以上三方面作用,并使之形成合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群加藏族乡隶属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全乡总人口2438人,其中藏族人口142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8%;汉族人口101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汉族中会说藏语的有814人,占总人口的80%;不会说但能听懂藏语的有204人,占总人口的20%;藏族中会说汉语的有1408人,占总人口的99.2%,不会说但能听懂汉语的12人,占总人口0.8%.群加乡设中心学校一所,全校共有教师30名,其中藏族教师15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学生300名,其中藏族学生156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全校设有7个班级,每个班一半以上都是藏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均开设藏语文课,是湟中县唯一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的学校.虽然群加地区5个行政村都是藏汉杂居村,但各村村民兼通汉藏两种语言,平时亦用藏汉两种语言交流,其子女亦兼通汉藏双语,这为当地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模式与藏族学生智力、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RSPM (中国版 )和自编背景问卷对藏族地区双语教育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语言水平的差异影响了双语儿童的双语学习 ;双语模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藏 汉与汉 藏教学模式的学生各科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两种双语教学模式中汉 藏模式更有利于双语儿童的双语学习 ;建立合格的双语师资队伍是藏族教育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一直坚持并遵守民族平等,而民族平等的一种表现就是语言平等。新中国成立之后,藏汉双语教学的政策及法规就已经制定,在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对藏汉双语教学这方面变得更加重视。本文结合藏区藏汉双语教学的状况,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并对藏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双语师资、汉语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梳理了影响藏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藏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设计开发了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系统的藏汉双语汉字教学软件,以探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信息化促进新途径。本研究选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汉语教学对比实验,辅以对实验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五个环节(认读汉字、组词、连线、猜猜认认、读一读)的测试最终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从学习者角度而言,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系统的汉语识字教学,能有效改善藏族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运用多媒体字源识字软件,能够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也能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人文素养,为藏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西藏自治区是人口数目较少的自治区,其主要采用的是"以藏语为主、藏汉双语两种语言相结合"的语言沟通方式。[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与援藏建设的实施,西部教育尤其是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受到了较大的重视,从长远的角度开来看,西藏地区应用的语言应该在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从幼儿阶段起,注重藏汉双语的教育工作,促进藏族人民藏语与汉语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效果的关键在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师培训方面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藏族地区双语师资的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受培训环境、培训模式、培训队伍的限制,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构建Moodle平台来开展藏汉双语师资培训,从藏文环境、藏汉双语资源、培训平台、培训过程、培训评价等方面来设计和实现藏汉双语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行双语教学主要模式,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存在语言要求和知识目标较难统一、大班授课影响教学效果、盲目追求英语、教学重点不突出和缺乏评估双语教学效果考核机制等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双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独立学院应以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藏汉双语人才是藏区的紧缺人才。培养藏汉双语人才是藏区高校重要的义务和职责。现阶段藏区高校在藏汉双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结构单一、学生入学时文化和专业基础较差、双语师资缺乏且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实践环节薄弱等不足。为促进藏区藏汉双语人才的培养,藏区高校应在确立均衡化与技能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藏汉双语专业结构、藏汉双语专业课程设置差别化、增强藏汉双语专业修业时间灵活性、强化实践实训、培养多元化双语教师与管理人员、加强校地合作、双语人才培养定单化、加强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G藏族自治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跨专业任教现象比较普遍,且部分教师不具备藏汉双语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学功能的良好发挥,这种状况归因于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育的结构缺失造成了功能萎缩。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完善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职前教育、继续教育的结构,充分发挥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育功能,是改善G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现状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青海、四川、甘肃三省藏区的九所藏汉双语学校的学生和家长采用问卷法调查藏汉双语学生的藏汉双语水平,家庭语言环境、社区语言环境、学校语言环境,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不同社会背景及开始学习藏汉双语的年龄等的基础上进行了藏汉双语学生类型分析和学校类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影响甘孜州藏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因素中的学校领导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影响该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学校领导因素为:双语教育目标的制定与执行、领导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和领导的专业能力。双语教育政策绩效既要受到学校领导因素的影响,同时,各因素间又相互呼应及配合,长年进行后,双语教育必可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了西北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存在着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一,双语师资紧缺,学生双语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等问题,并通过归纳探讨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藏汉双语教学质量,最后总结出基于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倡导信息化的双语教学课堂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自身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决定着外国文学的双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行性.与在外国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英语文学部分嵌入双语教学相比,开设英语文学的选修课程更易于实践操作.外国文学的双语教学宜采用文学、语言、文化兼顾,汉语和英语各占50%的混合型教学模式.为了缩小第二语言产生的距离,教师应更加注意教学方法.在外国文学双语教学发育不成熟的现阶段,教学模式不可过于僵化,应当允许理想模式和过渡模式的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广大藏区基础教育质量意义重大。研究从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入手,对“藏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人际交往倾向、职业发展动机、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探索“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调控和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藏汉双语教学是西藏基层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对80名来自西藏县、乡基层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从学生双语水平、学生双语学习环境、教师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语言使用等方面对西藏基层小学的藏汉双语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发现基层农牧区汉语环境的匮乏导致双语发展不平衡;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存在期望与实际间的落差。应构建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外的双语环境;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实现双语教学从"同化"到"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