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在媒体发展史上有着十分辉煌的时期。近些年来,广播业在一些新兴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正面对电视业的巨大挑战。(在工业化国家这种挑战并不明显,广播业仍十分繁荣。)广播界在不断开发和利用卫星及数字技术以推动其发展的同时,开始尝试着通过因特网来开辟新的传播渠道,以实现更有效的广播节目落地,网上广播已开始出现活跃的局面。本文仅就广播节目在因特网上的运作特点和发展走势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网上广播的主要特证。从目前进入因特网的广播电台运作情况看,网上广播主要有以下特点:1、以新闻发…  相似文献   

2.
我国广播电视业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后,怎样将这个庞大的媒体经营好,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尝试对广播电视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广播电视业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后,怎样将这个庞大的媒体经营好,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尝试对广播电视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一些分析. ……  相似文献   

4.
陈学善 《中国广播》2005,(4):30-31,35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广播业必须根据当代传播特点和变化,面向广播受众市场,自觉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媒介生存对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广播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播发展,在实践中如何保持广播发展的活力?怎样才能促进广播的可持续发展?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播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广播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广‘播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的多样性使其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媒体。在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广播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广播业以“节目对象化、频率专业化”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6.
谢小平  方锐  汤戎 《视听界》2012,(6):69-7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中国广播市场将会出现几大发展趋势:网络广播、数字广播、3G广播、广播播客。广播人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的普及,中国广播面临严峻挑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又一个比电视更强的对手站在广播的面前,因特网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积极与因特网合作又受到传统媒体的普遍重视。报纸、电视上网已成为全世界的热潮。面对新的形势,广播上网也浮出水面,广播界一些人士认为,这将是一个“广播业的革命”。 国内广播上网的基本情况 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成为我国第一个上网播出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电台其他三个专业频率也  相似文献   

8.
从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开始播音至今,广播媒介走过了86年的漫长旅程,人们既见证了二战时广播呼风唤雨的辉煌,也曾经历了电视崛起后广播业“黄金时代”的终结,但战后面对电视的巨大挑战,广播业并未沉沦下去,而是充分发挥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和收听方便的优势,从广播向“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传媒日益增多,对广播的挑战也日益激烈。有人甚至说广播业是“夕阳产业”。其实,广播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广播业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家知道,现代传播媒体都包括两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10多年里,广播经历了一个从辉煌、经受冲击、走向低谷到再复苏的过程。在广播业进人深度开发、规模竟争和结构调整时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文艺广播如何深化改革,以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关系到文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1999年6月中广学会广播文艺研委会就此组织了专题研讨。一、文艺广播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广播改革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沿海省市的电台开发较早,进入市场较早,有的已步人良性循环的生产经营模式。但更多的电台距离这步相差较远,还未能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营管理模式,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广播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且这种冲击是空前的。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不仅是竞争,也需要融合。厘清目前广播业的困境,找到未来的出路已成为传统广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关注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的工作实践,对3G时代市、县广播业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广播业曾以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气势,稳居“广老大”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广播业已滑至“广老三”、甚至更低的位置。面对广播业的整体滑坡和新闻媒体间竞争激烈的态势,如何重振广播昔日雄风,已成为跨世纪的战略性问题。当然办法和出路有许多种,很多广播电台也闯出了一些新路,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依笔者愚见,要提高本区域内广播业竞争的整体实力,组建省级广播集团已成为当务之急。组建省级广播集体,是广播业共同发展的需要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  相似文献   

14.
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以势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传媒生态环境和传媒业发展格局,广播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认清当前广播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广播发展制约因素,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如何从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入手,加快优化顶层设计,放宽机构设立许可,建立科学用人机制,推进类型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大力实施全媒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广播业发展新跨越,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本文尝试着在对我国广播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分析了影响广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广播发展的前瞻性建议,旨在能为关注关心广播发展人们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广播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轻看电视的人少有,看好新媒体的人多多,而疏于关注广播和研究广播的人却不在少数,这一现象发人深思。广播发展到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媒体竞争激烈、市场争夺烽烟四起的当今,如何争取更多受众、让历经百年风雨的广播媒体再展雄风,实现广播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广播人要充分认识到自  相似文献   

16.
LBs技术及其应用关注信息的空间成分,使信息传播更能凸显实时实地的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LBs技术目前的应用,通过分析广播业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机遇以及该时代信息传播的新需求,提出了广播业与LBs技术结合的一些趋势,也分析了技术应用存在的困难。本文认为,推动广播与LBs技术、3G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发掘可行的商业模式,逐步实现升级创新,是拓展广播业的服务领域和功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何光一次充满探索精神的研讨会为期三天的“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已按预定计划完成任务,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以珠江经济台为主的我国广播改革的经验,分析我国广播业面临的挑战,探讨广播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贺霞 《声屏世界》2002,(2):24-25
网络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的广播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和机遇势必使传统广播与现代化的网络传播、数字化技术形成新的复合传播格局,从而为广播业的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同时也对新世纪的广播人提出更为严格的队伍素质优化和媒介机制优化的要求。一、网络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趋势,计算机公司对媒体的渗透越来越明显,计算机公司力图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来控制媒体。传媒大王默多克曾说过“互联网将摧毁的行业比它要创造的多得多”。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广播业前景似乎不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 《视听界》2005,(5):19-23
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经风云变幻:曾经有过第一强势媒体的风光无限,后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之下几有寿终正寝之危,而近年来的发展显示,广播又呈异军突起之势。对于国内广播业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究竟应作何思?显然,在本文作者看来,过喜或过忧都非明见。挑战是巨大的,机遇也一样。那么光明在何方?开放市场,走技术之路,类型广播,集团化经营,这些也许是前路所在。文章作者从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吕锐 《中国广播》2006,(10):13-17
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广播业带来的影响传统的广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从而引发了信息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跨媒体传播手段的整合化、信息传播规模的全球化以及受众收发信息的主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