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管理新闻业的法律。今天,世界上建立了新闻传播系统的国家中,有不少已经实行了新闻法制。这对保证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新闻立法的形式纵览世界各国的新闻法,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针对新闻活动订立单项法规,包括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新闻记者法、大众传播法。欧洲的瑞典有《出版自由法》;法国早在1881年制订了它的第一部新闻法,后来又陆续进行修改和补充;联邦德国没有全国性的新闻法,而是各州自行订立新闻法;希腊也颁布有新闻法律。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委内瑞拉、塞内加尔、哥伦比亚等也都制订了新闻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新闻法。由于各国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新闻法的内容也不一样。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新闻立法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闻立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保障社会主义的言论、出版自由,限制有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新闻活动。罗马尼亚现行新闻法是1978年颁布的。它致力于新闻事业不仅成为完成社会政治任务的工具,而且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论坛。南斯拉夫1960年颁布过一个新闻法,后来他们根据1971  相似文献   

3.
由新华通讯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编撰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即将问世。它是列入我国“八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唯一一部新闻辞书。全书约230万字,包括新闻学基本概念、新闻业务、中国新闻事业、外国新闻事业、信息、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技术、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新闻队伍建设、新闻法与道德准则以及新闻界人物共10部分,收入辞目达5000条。 这部辞书是为适应我国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政策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层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对新闻政策的解释是.新闻政策是政党、政府对新闻事业规定的活动准则。广义包括新闻事业管理的政策、新闻报道的政策、新闻队伍的建设方针。狭义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政策,有时又以宣传纪律的形式出现。本文将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的宏观政策和具体的媒介改革政策两个层面上,试图对2004年学界对我国新闻政策的研究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新闻法制学? 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关系如何,新闻法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向怎样? 我国为什么要讨论与制订新闻法,社会主义新闻法应遵循那些原则? (一) 法制,顾名思义,即法律和制度。新闻法制,即新闻本身的立法与新闻业的管理制度。新闻法制学是研究新闻法制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通常包括:新闻立法与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难!报纸搞新闻改革,总编辑想有所突破,记者要从事批评报道,都会叹一声“难”。大家的目光于是便注视着《新闻法》,期望日后制订出来的新闻法能够保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曾长期是国人不敢触及的概念。在我国新闻事业几十年的实践中,新闻自由遭遇过曲折和迷茫。这种曲折和迷茫,使我们认识到新闻必须立法,以保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法制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闻法制的现状及发展□魏永征新闻法是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广义说,它包括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和,而不论是专门法,还是散见于其他法律、法...  相似文献   

8.
任奎菊 《青年记者》2012,(11):19-20
实现新闻法治化,一方面是对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层面的明确.一切新闻活动都应该在法治化的环境下展开.从我国现有的有关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出发,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出台一部全面具体的新闻法已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新闻法治化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证 新闻事业必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
(三)法制建设1、人大代表提案呼吁尽快制订《新闻法》。3月8日,在重大议题、议程令人目不暇接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侣志广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制订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的议案”,并得到了32位人大代表的附议。侣志广在议案中提出,建国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很快,新闻工作者队伍日渐庞大,但至今仍未出台过一部这方面的法律。而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司法诉讼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一部新闻法来加以判断和规范。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和政治体制改革,使新闻立法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方新闻法的产生及内容的探索和分析,指出我国应当借鉴西方的新闻立法中先进的思想、原则和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下的新闻自由是中国新闻法立法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证.这不仅是维护现成的新闻法律关系和秩序,同时也是促进新的新闻法律秩序的建立和中国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新闻诽谤”案件的增加,随着法庭内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相继传出,新闻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震动。特别是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沈涯夫、牟春霖诽谤案的判决,更是引起了新闻工作者的强烈反响。人们都热切地呼唤《新闻法》早日颁布,保护新闻工作者进行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的正当权利,同时,也希望《新闻法》对“新闻诽谤”有明确的界定,以便法院判案时有法可依。应当指出,由于没有《新闻法》,没有现成的案例可资借鉴,还由于一些法官对我国新闻事业的特征和新闻规律不甚了解,目前只能把新闻诽谤案当作普通的刑事、民事诽谤案  相似文献   

12.
谈新闻立法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办事情有可盾,要好得多。新闻事业也不例外,立个新闻法很有必要。关于立新闻法,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法。这个新闻法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保障新闻自由;另一方面对违反法律的报道和言论给予必要的限制和制裁。  相似文献   

13.
现今的日本新闻事业管理体制是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形成的,是一种以自由化 为核心的国家法制与新闻界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既类同于美国,同时又有日本自身的特点。 日本现今没有制定专门的新闻法,类似于新闻法的一些条款主要分散在《宪法》。《民法》和《刑法》等法规中。因此,所谓的日本新闻法,其实就是由《宪法》、《民法》和《刑法》等法规中的有关条款拼凑而成,其特点也就由这些具体的法规所确定,因此,日本整个法制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日本新闻法的特点。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1875年曾颁布《报纸条例》…  相似文献   

14.
难!报纸搞新闻改革,总编辑想有所突破,记者要从事批评报道,都会叹一声“难”。大家的目光于是便注视着《新闻法》,期望日后制订出来的新闻法能够保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曾长期是国人不敢触及的概念。在我国新闻事业几十年的实践中,新闻自由遭遇过曲折和迷茫。这种曲折和迷茫,使我们认识到新闻必须立法,以保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了。目前已有的三部新闻法内部征求意见稿,都提出要保障新闻自由,并用相应的条款作了说明和规定。但三部征求意见稿的差别尽管不仅仅是微妙的,它们却给我留下了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都未免失之笼统。作为法律,每个条款要有准确定义,不能用抽象空泛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2月29日,新闻出版署王强华副署长主持召开了新闻法起草小组会。会上王强华同志传达了胡启立同志对新闻法起草要“加快进度,扩大讨论”的指示。王强华说,新闻法起草小组成立快一年了,起草小组和办公室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6月间提出了供起草小组讨论的新闻法初稿,7月间向政治局常委作了汇报,新闻法起草工作一直在正常进行。办公室的同志还翻译整理了38个国家的新闻法和近百万字的资料,为新闻法起草作了大量内查外调。目前需要对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难題扩大讨论:①新闻改革和民办报纸;②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③提高新闻开放度与加强保密;④新闻舆论监督与保护公民的权利;⑤新闻单位独立负责和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一、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新闻要立法,然而,谁是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加以澄清。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党的喉舌”、“党的耳目”,我们则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凡事都应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若如此说,则我们的整个新闻事业纯粹变成了执政党的工具,我们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自然也就非执政党莫属了。果真如此,则新闻法实在可以不要。因为执政党内部已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还要节外生枝地搞个新闻法做甚? 或曰,我们的新闻立法是为了保护新闻自由,因而权利主体自然应该是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这种说法也不无偏颇之处。什么样的新闻事业?哪一类的新闻工作者?谁才可以办新闻事业?哪些人才能成为新闻工作者?倘有人对此加了不适当的限定,则所谓的新闻自由的真实或公正的程度势必大大打上折扣。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此种方式,其特点是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二是没有成文的《新闻法》,而以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这在英国、美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18.
“新闻体制”这一概念,指新闻事业的组织形式,也就是一定社会协调新闻机构活动的制度体系。它应包括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两部分,具体讲应有以下内容:新闻机构的构成部分及其法律形式,新闻机构的管理和经营形式,以及国家新闻政策等。从理论上讲,新闻体制反映着一定社会中,国家代表人民对新闻事业的态度,及其对新闻机构作用的看法。一方面,作为法律确定下来的模式,新闻体制体现为社会统治阶层与新闻事业达成的一种协定,最终的目的在于二者的协调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从属部分,新闻体制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和国家的性质,它是基于一定社会制度准则之上的某种政治决定的产物。这里,新闻体制的阶级性是很明显的。资本主义国体决定了其新闻体制必然要维护资产  相似文献   

19.
李楠 《新闻传播》2009,(10):121-121
近年来,新闻侵权、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给高校新闻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将新闻法列为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但是,许多高校新闻学专业还没有足够重视新闻法课程的开设。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新闻法教学也需要时刻更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宣传政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政策的意义和作用新闻事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对政治,对人们的思想,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新闻传播媒介都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定,都要对新闻传播媒介的运作和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