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读《国语·晋语》,时常会碰到一位人物,他在晋国历经献、惠、文、襄四世,而且每每在晋国政治格局处于转折的关头,便出现了他的警语言辞,甚至在晋文公时期从理论上指导了晋国的变革,并协助晋文公完成了一代霸业。他就是韩非所称誉的“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易晋,则桓、文不霸矣”的晋掌卜大夫一郭偃。  相似文献   

2.
晋国在文公手里实现了在中原称霸的愿望。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以弱胜强,一举战败了楚军。战后,在践土大会诸侯,周天子不得不承认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为中原的第二个霸主。从此,人们对晋国刮目相看。晋国在城濮之战中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为争霸中原而诉诸武力的战争。晋文公图霸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显的。《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  相似文献   

3.
赵氏宗族在晋国历史上显赫了三个多世紀。从叔带去周事晋到赵衷襄助晋文公明修德政,为晋国跻身于“五霸”之列建立了功勋。后经赵盾执政直至赵武复出,赵氏各代都为晋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貢献。  相似文献   

4.
绛商驰名于春秋中后期,这与晋国的强大和繁荣分不开。晋国初期主要使用的是原始空首布;晋文公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使用的是无字耸肩空首布;晋悼公宣布“公无禁利”后,允许私家铸币,使用的主要是标注地名的平肩空首布。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已经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晋国经过改革后,国力大增,继齐之后称霸。晋文公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晋国既想摆脱周王室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号令诸侯的目的;周天子虽说徒有虚名,但其声望还是起一定作用的;周王室与晋国之间是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传文,内容是叙述秦晋之间的战争.缘两年前,(僖公三十年)秦晋曾结盟进攻郑国,后因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王,秦才撤军回国,并派祀子等人带兵入郑,协助郑国巩固国防,以抵御晋国.晋文公由于感激秦国曾助他回国掌握政权的恩德,两国关系并未破裂.两年后,晋文公死,晋国发生内乱,当时派驻郑国的秦使祀子便密报秦穆公,建议借机出兵袭郑,自己则准备作内应,以使秦王能完成既定的东进计划称霸中原,但袭郑必经晋地,因此,遇到晋军在殽山的阻击.本篇就是叙述秦晋两军战于殽山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位于咸阳市底张乡的晋公庙始建于何时?晋公又是何时何许人也?虽有晋文公重耳的传说,但因史无记载,很难确证;又有此为晋国公裴度庙一说,这就更增加了考证的难度。本文根据搜得的有关资料扣对晋公庙的实地考察认为:晋公庙乃为纪念晋文公重耳所建的庙宇。  相似文献   

8.
晋国的军制     
晋国庞大的武装力量分为车、徒二种。武公代翼后,周厘王正式任命他“以一军为晋侯。”大约西周时期,晋国的车兵,仅止一军。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为了争霸诸侯而“作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递相统属。公元前629年,晋军蒐于清源“作五军”,在中、上、下军外,又添上、下新军。公元前621年,由于赵衰、栾枝、先且  相似文献   

9.
李离伏剑     
《历史学习》2005,(12):27-27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典狱长官,一向秉公不阿,执法如山。有一次,他在审阅过的案件中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感到惶愧不已,立刻脱下官袍绶印,让卫兵把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的大殿前,请判处死罪。晋文公见了,慌忙下座为他松绑,说:“官职既然有贵有贱,处罚也当有轻有重,再说这件案子是下面官吏弄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责。”李离长跪不起,说:“臣下占据的官职最大,从来也不让给下属一点权;享受的俸禄最多,也从没有分给下属一点利。今天我有了过错,难道就可以推卸给下属了吗?请判处死刑吧。”晋文公听了,不高兴地说:“照你这么讲,下属犯罪,上司…  相似文献   

10.
正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人,是晋文公的狱官。有次审理一桩案子时,因听信了下属人员的一面之词,将一个人冤死了。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怎么能将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李离拒绝晋文公的赦免,伏  相似文献   

11.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率晋军自晋都绛出发,经卫国北部边陲城邑五鹿,东南经敛盂,再东南攻破曹国都城陶丘,遂撤退至城濮这个地方与楚国军队进行的一场战争。史料在记载晋国进军路线时,对于自五鹿至城濮之后半部分记载比较详细,对于自晋都绛至五鹿之前半部分记载不详,尤其是晋军如何穿越太行山、如何渡过古黄河,均是史学界最具争议的议题,也是探寻晋国进军路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称燕惠王为“足下”,这是下称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称任少卿为“足下”,这是朋友相称。现代汉语“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为什么朋友之间以“足下”相称呢?这个敬词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诸公子争夺王位,白相残杀。公子重耳带着心腹门客逃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为了报答流亡期间的有功人员,决定论功行赏。介子推是有功之臣,却不愿接受封赏,逃到山中隐居。文公…  相似文献   

13.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称燕惠王为“足下”,这是下称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称任少卿为“足下”,这是朋友相称。现代汉语“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为什么朋友之间以“足下”相称呢?这个敬词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诸公子争夺王位,自相残杀。公子重耳带着心腹门客逃亡在外,19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为了报答流亡期间的有功人员,决定论功行赏。介子推是有功之臣,却不愿接受封赏,逃到山中隐居。文公…  相似文献   

14.
<正>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亦称“植枝节”“踏青节”“清明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相传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从人介子推的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跟随晋公子重耳流离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一次,重耳一行逃到卫国,卫国拒不接待,只好再往齐国而去。在路上,一连好几天没有看到人烟,一行人饥渴难忍。重耳更是忍受不住,过度的饥饿使他病倒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写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竭其兵力欲向郑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因郑国有备,故秦灭滑国。滑是晋的同姓国,加之晋文公新亡,因此,晋国上下对秦义愤填膺,元帅先轸力主发兵截击秦军。在殽山秦受到了晋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秦国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但是晋襄公偏听了母亲文赢(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的  相似文献   

16.
晋文公很喜欢吃烤肉,专为他烤肉的厨师自然也很得他喜爱,待遇优厚。一天,晋文公吃烤肉时,竟然发现肉上有一根头发。晋文公大怒,召来厨师,欲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初中生必读》2014,(11):13-13
[经典故事]晋文公很喜欢吃烤肉,专为他做烤肉的厨师自然也深得他的宠爱,待遇优厚。一天,晋文公吃烤肉时,发现肉上竟然有一根头发。晋文公大怒,召来厨师,欲治其罪。厨师连连磕头,说自己犯了三条大罪。  相似文献   

18.
曾祥辉 《考试周刊》2010,(36):43-44
晋文公重耳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诸侯,其从早年流亡到即位、称霸的历程亦是先秦历史上重要的一页。虽然晋文公的功绩和过人之处历来得到广泛赞许,但是文献中的许多细节亦揭示出晋文公性格中所欠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艰难险阻     
春秋时晋合子重耳受继母迫等,工乏理兰门~皿二少曰;入尹,一l逃亡在外19年。先后到过卫、齐、宋、枯、奏等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富的经验。后来在秦穆会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艰难险阻@孙壵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5,(3):55
<正>"东道主"这个词来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老臣烛之武求救。烛之武想了很久,决定深入险地,凭自己的口才设法为郑国解围。当夜,烛之武趁着天黑叫人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了秦穆公。晋国和秦国是当时的两个大国,但它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它们的矛盾,他对秦穆公说:"秦晋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