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对美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成为目前中美双边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不时成为美国国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最不稳定因素。本文提出了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建立贸易服务,国别统计以及大力发展技术贸易等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贸易呈迅速发展态势。但“产消国”原则和美对中国出口管制等原因造成了两国贸易统计与贸易实现之间出现较大偏差。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办法主要是靠政府间协调,增加从美国进口,运用通用的统计技术等。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1979年中美签订了双方的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中美贸易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美对华最惠国待遇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年复一年的被延长。其原因在于中美最惠国待遇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传教士大量来华。虽然传教士有作为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一面,但仍有许多人忠于宗教信念,来华传播福音,参与救济赈灾,办学校医院,对中外文化交流贡献殊为突出。美以美会源起于美国1784年成立的新教卫理公会,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1847年美以美会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至“文革”期间为止,美以美会在山东逐渐形成5个教区,从事传教、慈善救济,建学校等活动。其中泰安作为“大本营”,是传教活动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差额、贸易结构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了我国对美的出口商品结构,但同时也扩大了中美贸易差额并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我国应合理地引进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尤其应在引资政策上贯彻"扶优限劣"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始于1979年7月签定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这一协定为基础,中美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到1996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无容质疑,在过去的18年中,发展依然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但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磨擦的表象分析,揭示了中美贸易磨擦的根源以及为进一步推动中美贸易发展,两国特别是美国所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参议院2011年10月通过《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以下称"S.1619法案"),法案的最大特点是将汇率问题贸易化,试图通过修改国内立法采取反补贴的贸易措施对中国输美产品征税。法案规定的根本性低估货币行为是否构成《SCM协定》中的出口补贴,是中美争论的核心所在。根据WTO的相关规定和案例,美国将汇率问题贸易化的做法,与WTO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背道而驰,不但达不到平衡中美贸易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致国际贸易争端,构成新的贸易壁垒。文章对此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1 中美经贸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始于1979年7月签定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从1980年2月1日起中美双方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此后中美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统计,1979~1996年中美贸易额从24.5亿美元增加到635亿美元,增长率达21.3%。1991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3大贸易伙伴,而那时的中国只是美国第13位贸易伙伴,到1996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也迅速发展。始于1980年的美国对华投资,截至1997年6月,就已批准的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达23250个,协议投资额156.7亿美元,许多在华美资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并追加投资。中国对美投资虽然数量、规模尚小,但也在不断扩大之中。我们可喜的看到,在过去的18年中,发展依然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但不可否认,其发展历程并不平坦,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概述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通过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因子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解决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争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机制设计理论给WTO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带来了重要启示。WTO现行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存在漏缺、歧义和冲突,其运行产生了多种效应。WTO典型成员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与WTO贸易救济制度的规定相比,都有其一致与不一致的方面,各国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国内产业保护,但欧美的规则对WTO规则的突破更大。相比而言,中国运行贸易救济措施态度最为谨慎,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印度,再次为欧盟,美国态度最为随意,准确率最低。中国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策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近些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在考察中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中美经济结构、贸易结构、贸易政策等角度深入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和扩大的原因,阐述双边贸易失衡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美自1784年开始直接贸易起,到现在为止,已整整二百年了。二百年来,中美贸易的发展有过曲折的变化,贸易性质也有所改变。由最初的民间互通有无的贸易,改变为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对华掠夺贸易。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又进入两国之间正常的、互通有无的贸易阶段。本文旨在探索1784到1894年这一百多年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为研究中美贸易发展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损害临界点模型"是运用投入产出理论,结合部门价格影响模型,分析贸易救济措施对相关产业影响,判断是否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方法.文章以美国钢铁贸易保障措施为案例,验证和应用"损害临界点模型",并提出应用"损害临界点模型"的实施贸易救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 2 0世纪 70年代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情况 ,分析了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因素 ,强调指出 :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济关系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十年来,中美技术贸易发展历程的总体趋势是在矛盾中前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技术贸易具有三大特点,即:美国对华技术贸易优势巨大、美国在我国技术进口对象国中稳居前列、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比重与其技术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为推动中美技术贸易朝着有利于我国、有利于实现“双赢”的方向发展,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经济措施。经过双方的努力,中美技术贸易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历了50年的岁月。50年里,中美贸易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既有曲折,也有顿挫。目前,中美贸易关系已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把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中美贸易关系带入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素静 《莆田学院学报》2011,18(1):42-45,49
针对2002—2010年上半年的最新中美贸易数据,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方法,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入世后近几年的中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为理性看待中美贸易巨额差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国际贸易相关原理和中美双方相关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的研究方法,从总量、结构、竞争力三方面分析中美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并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国际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探析中美服务贸易中差距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中美服务贸易发展上存在的差距,从政府角度对如何改善中美服务贸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历了50年的岁月.50年里,中美贸易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既有曲折,也有顿挫.目前,中美贸易关系已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把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中美贸易关系带入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复苏,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纷纷出台各种救市和刺激方案,贸易保护主义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抬头并迅速蔓延。文章结合中美贸易摩擦案,分析了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的起因、特点和危害,以及其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应如何趋利避害,在中美贸易中获取最优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