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顺诒在《词学集成》中通过对万树《词律》"未探词皆可歌之源"等进行批驳,透出江氏词学研究的用心,他的词学音律思想集中体现在《词学集成》前四卷,其中心旨意就是通过"审律考音"、"旁通曲证","以曲悟词"、"以五音配宫商"和"由工尺求旋宫之法"等方式,"寻源竟委",探寻词可歌之源,以期还原词体原貌,实现其"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词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词学研究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其词学观点主要承常州派,并与其“改造国民品质”的文学主张结合起来,侧重于词的社会批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倾向。其女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则推衍了这种词学观。后期,梁启超在使用社会批评方法的同时,还结合新的“审美趣味”采用情感分析,尤其是词学文献学等方法来进行词学研究。其弟梁启勋所著《稼轩词疏证》和《词学》对此作了梳纳补充。梁氏在词学研究的方法、思路、视角等方面多有开创,与王国维同为词学研究“现代化”之祖。  相似文献   

3.
两句诗又名两句歌。宋严羽《沧浪诗话》:“两句之歌,荆卿《易水歌》是也。又古诗有《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也。”古代的两句诗按其内容与作者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军旅之歌、文人轶诗、古代歌谣、小说之诗四大类。  相似文献   

4.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5.
李国强同学问“诗与词之不同处何在?”对于开始涉猎诗词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共同感到兴趣的问题。有人说诗的句式整齐,一般以五、七言为主;词则句子长短不一,故称“长短句”。然而仅仅从篇中句式之有长有短来区分诗词之不同,是不恰当的。因为有些古体诗中,也有长短不一的句式,如汉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武帝《瓠子歌》、《李夫人歌》、《落叶哀蝉曲》等均是。这种情况在古乐府中尤多。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二句是五言;后  相似文献   

6.
古人在《乐记》中曾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期,言、歌、舞是同出一源的,都是“心”的产物,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汉字它有声、有韵、有调,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古往今来,无论是谣谚、诗歌、词曲,大都能作为“歌曲”吟唱。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  相似文献   

7.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词学;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词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相似文献   

8.
刘永济先师,字弘度,别号诵帚,因以《诵帚庵词》名集。出版时,易名为《刘永济词集》。先生为词,可谓学深功至,出色当行,前贤交口称誉之。先生少时,受词学于姑丈松琴龙先生。既壮,又就学于清季词学巨子朱疆村、况蕙风之门。兼习词学理论及创作,打下了坚实的词学根基。复又主大学讲席垂三十年之久,且“日课小词”,精研词法。故其词继踵朱、况、凌、躒前贤,在理论与创作上均卓有建树。先生为词,可谓“能摘古人之菁英”,有守有变。具体表现在词中有冯正中之深婉,晏、欧之超妙,东坡之旷逸,白石之峻雅,梦窗之丽密,而一以清真为归。其统一、浑成之风格为“清峻、典丽、谐婉”。“清峻”、“典丽”之中,即有“(?)雄心,抗高调、变温  相似文献   

9.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0.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晚清蜀中文人张祥龄的词学著作《词论》广为人知,但对其生平与交游尚缺乏足够了解。而从廖平为张祥龄和其妻所撰墓志铭中,大致可以知晓其生卒年月等基本生平状况;他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词坛大家的词学交游活动也可从相关词学著作中得以考见。其《词论》从词体体格、词体发展、词学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尚雅的词学理念,而将“主文谲谏”“发展变通”观念引入词学与他的经学背景密不可分,从中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对晚清词学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人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相似文献   

13.
柳永词情论     
诗言志、词言情,是宋代以来形成的普遍意识.那么,特别提出柳永词情来加以讨论,有何必要呢?首先,柳词言情固是历来评论家所共认的事实,然而就此而形成的评价上的分歧之巨大,争论之激烈,古今词人殆无其匹.宋人张端义《贵耳集》引项平斋之言云:“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直说.”拟柳于杜,可谓推崇备至.张氏复云:“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认为柳词的魅力全在能达人情,读者易为其感情所动.而张炎《词源·杂论》则以此病柳,曰:“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张炎作为南宋清空词派的作家与理论家,以雅正清空论词,显然在于以诗救词,故对柳词言情深致不满.至清代,这种争论仍继续.冯煦《蒿庵论词》云:“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状景达情云云的称语,也曾是后人评价杜诗的言辞.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五引用陶篁村之言曰:“倚声之作,莫盛于宋,亦莫衰于宋.尝惜秦、黄、周、柳之才,徒以绮语柔情,竞誇艳冶.从而效之者加厉焉.遂使郑卫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雅奏几乎绝矣.”仍是以雅正绳词,不满于柳秦诸人.这种评价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4.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体性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启迪,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日 ,听 了 浙 江省 教 改 之 星张 莎 老 师 执教 的《 识 字 七—拍 手 歌 》,让 入 耳 目 一 新 ,现 攫 取 其 ——中 的几朵 浪花 与同行 共赏 。 “动物 园”结交“ 新朋友 ” 《 识 字 七— —拍 手 歌 》描 述 的 是 一 些 动 物 的 —生 活习 性 和特 点,其中 涉及 到 许 多 动物 的 名 称 :熊猫 、孔 雀、黄鹂 、雄 鹰、百 灵… … 这些 生 字 词 语结 构复 杂 ,笔 画 繁 多 ,对 小 学 生 而 言 ,有 些 动 物 还 颇 为陌 生。为了 让学 生 尽快 地掌 握 这 些 生字 词 语 ,张 老师 充分 利 用现 代教 学…  相似文献   

16.
从小野小町的“花色句”看和歌的幽玄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野小町作为《古今和歌集》的六歌仙之一,借鉴六朝诗歌的艺术手法,在其代表作“花色句”中,通过巧妙地运用缘语、双关词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在短短的一首和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寓意,充分表现了和歌的幽玄之美。  相似文献   

17.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8.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19.
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认为苏轼的词是天下极工之词,但不是本色;并且指出当代词手首推秦观和黄庭坚,他们的创作成就连“唐诸人”也比不上。那么什么是词的“本色”呢?《中国词学大辞典》说:“本色,此指本行,从词体特征来说,又指协律而歌的音乐性。”该《辞典》紧接着引用陈师道的这訇话一指m.“昕谮‘韭太囱.’一括煎姑词‘名不谐音徨’.苴宣煎姑诵睥害徨一枷十五f№谱竹词椎#韭不能  相似文献   

20.
我教了《夜莺之歌》(省编十一册)这篇课文后觉得,“宛转”一词学生第一次学到,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积累运用。因此,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 )的歌声,( )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可是,事与愿违。学生的答案分别是“悠扬”“动听”“欢乐”“清脆”等。只有少部分学生填写“宛转”一词。批阅后,我愕然了。课间,我随便找几个学生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