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2.
《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刊载的韩自强、冯耀堂《安徽阜阳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铭文兵器》一文,图八著录一件据传太和县赵庙出土的“十九年邦司寇铍”,有刻铭两行十九字,原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蔺相如是否在赵国为"相"有争论。二十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我国东北地区先后出土了三件战国时期的赵国兵器,分别是《四年春平侯剑》《七年阳安君剑》和《二十年蔺相如戈》,真实地记录了战国时期的赵国三任相邦作为兵器监造者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二十年蔺相如戈》作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关于蔺相如的出土文物,对研究赵国历史和蔺相如生平简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河西汉简中的库及其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汉简中的库及其源流李永平《汉书》卷十《成帝记》载:“(建始元年)立故河间王弟上郡库令良为王”。如淳注解曰:“<汉官>北边郡库,官之兵器所藏,故置令”。这条史料给我们提供了汉代设有郡库用以贮藏兵器,有“令”进行管理的信息。除此而外,库的具体情况就只...  相似文献   

5.
晋系有铭兵器可分为非纪年兵器与纪年兵器.战国三晋纪年兵器的铭辞格式有多种类型.晋系兵器铭文经历了由物勒主名到物勒工名的转变,而物勒工名又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铭辞格式的变迁与三晋的相关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叶正渤先生的《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有许多独到见解。该书选取四十几件有王年记载的标准器以及所谓的准标准器铭文,结合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主要从历法方面进行历史断代,推算出若干既是标准器同时又是纪年铭文所记年月的相对和绝对的历法数据(月首干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铜器铭文历史断代的坐标来使用。叶教授在对西周标准器铭文进行考释的过程中严谨、科学,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在学术研究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1934年和1964年,已故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先后两次以《鸟书考》为文,将他搜集的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楚、吴、越、宋、蔡五国出土和传世的某些鼎、矛、戈、剑等青铜礼、兵器铭中,附有“鸟”形画像的铭文定名为“鸟书”或“鸟篆”文字(分别见于1934年《燕京学报》第16期,1964年《中山大学学报》1月号)。时至今日,大凡发现或出土类似这种铭文者,无不承袭此说,为古文字学、铭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普遍采用,似成不易之论,或谓“约定俗成”,莫能更改。以至马国权先生在《鸟虫书论稿》中声言:“鸟书既以鸟形为特点,不管是寓鸟形于笔画之中,或附鸟形于笔画之外,只要具有鸟的形状,这都称为鸟书。”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上铸有长篇铭文。《文博》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公布了《五年琱生尊》甲、乙两件铭文拓  相似文献   

9.
《文物世界》2016年第1期刊登的《厦门明代"大总戎"苏滨泉墓及出土文物研究》一文对苏滨泉的墓志铭文的抄录尚存误识、误断之处;对铭文出现的"同邑高浦"挥霍"徃"等词语或用字现象缺释、误释,对靳文以上缺失,试作纠正、补充,并重新识读苏滨泉墓志铭文,且对其纪年特点略作说明,认为墓主及立碑者是不承认清代统治的明末清初人.  相似文献   

10.
齐兵说"冶"     
齐国兵器铭文 ,向以简要而著称 ;并因其资料零散、字数甚少等原因 ,遂致使学界对之研究的进展 ,较之三晋与秦、燕尽显逊色。三晋并燕国兵器铭文中多有“冶”字 ,其不但有关当时兵器铸造 ,实行“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的管理制度 ,而且还因文字的形体、内容、格式 ,显现出各自的国别与特点。迄今所见于旧所著录 ,和新近出土的齐国兵器中 ,约有七件铭带“冶”字 ,这是十分重要的资料 ,其不仅对于深入研究齐国兵器冶铸管理制度、署铭格式、兵器分类、兵种组合 ,而且通过对这些铭带“冶”字兵器之研究 ,还可看出当时齐与周边国家地区间文化互相影…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激趣,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历史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图片,学生说名字)司马光和曹冲儿时都是古代聪明孩子的代表.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古代的聪明孩子,他叫王戎."戎"是今天要学会写的生字,右上部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横、撇代表铠甲...  相似文献   

12.
读诗札记     
《国殇》 《国殇》是屈原《九歌》里的一篇,诗的开头两句:“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彀兮短兵接。”对这两句诗中“吴戈”一词的注释流行最广的当是朱东润先生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注了。朱先生的注曰:“吴戈,吴国所产的戈,以锋利著名。戈,武器名。”中学语文课本一直沿用这个注释。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每次讲这个词时总是心存疑惑:下文写的是“短兵接”,而戈又是一种长兵器,甲骨文中的戈是个象形字,写作“(?)”,上部为锋利的刃,下部为  相似文献   

13.
一、概说《秦泰山刻石》,又称《秦碣》、《李斯小篆碑》,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现存泰山岱庙东御座院碑亭内,为泰山也是中国书法史上记载现存最早的刻石。据宋刘跂《秦篆谱·序》记载,原刻铭文22行,满行12字,凡刻222字(其中大夫二字合为一字),字径6.1厘米。前12行为始皇刻辞,计144字;后10行为二世诏书,计78字(其中大夫二字合为一字),相传为  相似文献   

14.
新刊布的《周晋盘》、《周晋鎣》是名周晋者为其父丧所铸的两件配套之器,两器铭文相同。关于铭文的释读,尚有可以补释的余地。铭文所云"丧厥胡考,不敢视厥身",其意比较费解,分析相关材料,可以推测其意思是名周晋者不敢视其逝世的父考之身。联系《仪礼·士丧礼》的记载,可以推测《周晋盘》即礼书所提到的丧礼中承接浴尸之水和置冰寒尸的"夷盘"。这对于认识《士丧礼》中的夷盘礼制问题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战国古玉一件,上刻有关行气的铭文,共三十九字。行气分十步,即吞、畜、神、下、定、固、明、长、复、天。古人认为修身与养气同,故行气玉铭与道德修养的理论相通。古人有时将箴言书写或铭刻在日常用品上,随时可以察看,以便起警示作用。辽宁博物馆藏《鱼鼎匕》,铭文告诫世人不要贪心。宋代著录一件带钩,铭文阐述与时屈伸的道理。传世古玉一件,有铭文八字,言人随天动、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6.
盼望着,盼望着,历时五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终有成果,《夏商周年表》公布了,把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即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纪年,沿袭已久的旧说(我国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因而可以放弃了。这不仅是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而且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一件大事!我倍感欣慰,我的第一感觉是:历史老师应把这一成果立即告诉给学生!说起历史教材,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6、7、8期推出“商榷与正误”专辑后,一时间引起了大讨论。笔者拜读近期媒体讨论文章后,如鲠在喉,过多的清谈对一线老师无益,老师们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西安市西郊阿房宫遗址附近出土一枚秦代铜权。据考古学家的鉴定和对铭文的研究,认为这是秦庄襄王三年或秦始皇三年所铸,拟发给高奴郡(故城在今陕北延川县境)用的《石(音担)权》。 (秦制120市斤为石,秦1斤为现在的256.25克。)这个权在秦始皇26年统一后,检定合乎标准,仍拟  相似文献   

18.
徐振韬同志在《日历漫谈》(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一书中提出一个由公历纪年换算干支纪年的公式。现把他的公式及说明照录如下: N=X-3-60m (1) 这里的N是干支序数(见右栏所附干支表);X是所求公历纪年的年数;m是从0开始的正整数,即0,1,3,……选择适当的m值,求得不等式:  相似文献   

19.
搜集并梳理了几十年来各家对曾姬无卹壶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按照铭文顺序排列,为研究者提供更方便的资料索引。曾姬无卹壶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中,共两件,两壶壁均铸铭文五行,《集成》著录为9710、9711号。两壶自出土以来,因铭文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对这件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对其铭文的考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读这件铜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搜集并梳理了几十年来各家对曾姬无卸壶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按照铭文顺序排列,为研究者提供更方便的资料索引。曾姬无卸壶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中.共两件,两壶壁均铸铭文五行,《集成》著录为9710、9711号。两壶自出土以来,因铭文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对这件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对其铭文的考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读这件铜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