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日晨 《文教资料》2007,(30):187-18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问题、经济问题、就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几个方面。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校应当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扶持和帮助,使他们学会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个体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缺失问题与关怀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生问题近年来已日益凸显。在强调经济救助的同时,其思想及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引起重视。贫困生群体存在着诸多抑郁、自卑、焦虑、封闭、苦闷等心理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政策关怀和社会关怀,重视心理关怀、情境关怀和文化关怀,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龙 《广东教育》2009,(2):20-22
长期以来,广东高职院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主要体现在“奖、贷、助、补、减”等经济层面。但贫困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贫困,由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疾患、学业障碍、就业困境和环境压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突破单纯经济资助的范畴,以期建立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等救助理念的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救助体系,为促进高职贫困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贫困和成长环境的局限,又承受着新环境、就业、学习的压力,贫困生因此产生了自卑、焦虑、抑郁、孤僻等不良心理。对此,社会应完善贫困生的救助机制,学校也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其进行"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5.
高校农村贫困生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使他们出现自卑、孤僻、抑郁、焦虑、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应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使高校贫困生能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6.
肖键钊  焦守伟 《文教资料》2011,(26):215-217
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在解决贫困生问题时除了应从经济物质保障方面落实经济救助措施等关怀外,还应认真研究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加强沟通,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本文分析了贫困生目前的心理问题表现,并提出了相关教育对策:满足贫困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的精神和心理不再贫困,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兼备的高校济困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贫困生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贫困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更容易陷入精神和心理的贫困当中.在校园中他们往往很少参加聚会和文化活动,因而也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进一步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与同学相处中,贫困生容易导致过于自我保护,表现为孤僻、敏感、偏执和过激.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国家、社会各界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应多方努力,形成贫困生救助机制,使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使贫因生从精神上脱贫;应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疆籍贫困生的资助问题一直是国家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他们的资助、扶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在分析研究内地高校新疆籍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完善内地高校新疆籍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对策,保障新疆籍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新疆建设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范萍 《考试周刊》2011,(75):200-201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的一大主要群体,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的贫困生问题更是突出,为此,我国在贫困生资助方面更是偏向地方师范院校。但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不仅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有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贫困生的资助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完善的心理救助机制,从而不断推动地方师范院校贫困生学业和生活问题的科学解决。  相似文献   

10.
刘朝武 《江苏高教》2014,(2):147-148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项广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需要整合家庭、高校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救助。需要从完善高校贫困生救助的制度配置、加强高校贫困生救助的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黄汀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11-112
由于扩招、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缴费上学制度等原因,高职贫困生人数迅速增加,已日益影响贫困生生活、学业、心理甚至产生社会问题,本文分析高职贫困生产生原因,目前救助机制的缺失,提出构建和谐校园下高职贫困生救助体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选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负面的心理,例如焦躁、困惑、恐惧等,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为了使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就业,缓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贫困生心理帮扶政策,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表现,以此论述了形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研讨,从而使高校贫困生能够克服自身的心理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中思想上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教育功能、健全心理教育、深化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从而完善贫困生的教育救助,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职技高师院校贫困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学业、就业和情感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自卑与敏感并存、自弃与自强并存、沟通能力与协作意识差、恋爱心理不健康等.职技高师院校应通过建立帮扶救助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普及心理知识、做好心理疏导等手段对贫困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伦理意蕴。随着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推进,其负激励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开始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教育救助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救助对象自身的救助依赖现象,二是救助制度设计及运行机制不完善引发的道德风险。转变教育救助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法制建设以及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政策中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贫困家庭和学生的发展机会平等提供了积极帮助。但现行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还存在某些不合理的方面,有必要通过完善教育救助的制度和法律规范、拓宽贫困生教育救助经费来源的渠道、创新贫困生教育救助管理模式等途径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工作的指导,确保教育救助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丁纬  周围 《文教资料》2009,(27):149-150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贫困生日益增多,针对目前贫困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应从强化思想教育功能、健全心理教育、深化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等方面出发,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中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方面出现缺失,成立专门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机构、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贫困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开展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自助能力都应包含在心理资助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吴瑜美 《文教资料》2009,(24):191-192
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劳动力市场,进而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给高校贫困生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生解除过重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促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透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劳动力市场,进而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给高校贫困生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生解除过重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促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