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缺失礼仪教育,人们的礼仪意识不强。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友善、促进人民精神境界提升。强化礼仪教育的对策为:重视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加强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和礼仪制度建设;培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家风;构建系统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营造浓厚的礼仪教育社会风气;加强礼仪教育的人才队伍培养。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礼仪环境的相关缺失和不足,使当前的中职生在礼仪修养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建立健全礼仪教育体制机制,推进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充分运用校外礼仪教育资源,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职业高中的学生礼仪现状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且能够从自我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礼仪观念淡薄,需要加强教育。为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礼仪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礼仪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礼仪育人网络,使礼仪教育具体化,操作性强,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4.
钱金星 《文教资料》2012,(3):129-130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着眼于学生就业及就业后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将礼仪特色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项,并由此让"礼仪"成为职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十分有利于实现以上目标。全面、系统、持久的礼仪特色教育要遵循活动性、习惯性、就业性和开放性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礼仪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制定落实礼仪养成教育制度、模拟职业场景进行礼仪实训和安排学生进入社会实践锻炼。本文对如何实施以上途径及方法作了比较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目前职业高中的学生礼仪现状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且能够从自我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礼仪观念淡薄,需要加强教育。为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礼仪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礼仪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礼仪育人网络,使礼仪教育具体化,操作性强,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对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前成教脱产生在礼仪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既有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要加强对成教脱产生的礼仪教育,增设礼仪课程,营造礼仪环境,发挥教师礼仪示范作用,用制度约束违反礼仪行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更加重视文明礼仪教育,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的学生。但是当前中职礼仪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如不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传统文化教育方法落后低效等。为了有效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中职礼仪教育应当针对现有问题进行适当创新与改革。本文将简单分析中职礼仪教育在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的不足,并就相应改善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当代,传统的优秀礼仪文化却在逐渐衰退,这引起了世人特别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校围绕礼仪教育这个主题,全面推开"礼仪教育113"育人工程,把构建学校礼仪教育特色文化确定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创了学校德育的崭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其道德人格状况对整个社会文明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对高职学生道德人格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加强网络建设的教育等对策,和完善学生道德人格建设的环境育人、德育考评和全程化育人体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礼仪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实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加强传统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传统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礼仪教育遵循了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绍兴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现代礼仪教育是从1993年开始的,1994年列入学校特色教育课题,2001年被列为绍兴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现代礼仪教育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大”实施体系。包括: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并相应制定了各部分的礼仪要求,礼仪规范尽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使学生通过训练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学校每学期召开全校性的“礼仪在我心”主题班会,通过谈体会、知识抢答、小…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礼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我们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一、以礼规行"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是基于校园文化系统构建在中学的缺失和学生品德培育方法陈旧、途径老化,缺乏创新、功能弱化而提出的。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学生品德培育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在中学如何建设网络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礼仪文化、生态文化、学术文化,并以这六种文化构建出一个中学校园文化体系,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文化的乐园、精神的磁场,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意识指向,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从而更新德育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但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西方思想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中职学校出现了许多不守文明礼仪的现象,加强中职生的礼仪教育刻不容缓。而当前的中职学校在礼仪教育途径上大多从正面引导,其实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反面鞭策。  相似文献   

15.
礼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门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和风尚。礼仪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青年学生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具有较好的礼仪教育基础。在他们中普及礼仪教育,建立高雅健康、互帮互助、文明有序的人际关系,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乃至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总体目标,笔者试就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礼仪教育谈几点看法。礼仪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展示现代文…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是基于校园文化系统构建在中学的缺失和学生品德培育方法陈旧、途径老化,缺乏创新、功能弱化而提出的.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学生品德培育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在中学如何建设网络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礼仪文化、生态文化、学术文化,并以这六种文化构建出一个中学校园文化体系,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文化的乐园、精神的磁场,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意识指向,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从而更新德育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璀璨的礼仪文化,这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礼仪是每个人人生道路中的必修课,作为中职学校,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礼仪是学生走向社会、顺利找到岗位的通行证,更是他们干一番事业的软实力。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当中有利地指导,处处以礼为先,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新时期社会道德的践行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减缓违法犯罪升级。对当代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高中生礼仪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重视,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应该从课程安排、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氛围、挖掘家长资源等方面对学生加强传统礼仪教育的应对策略,对于指导高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一直是现代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然而武术礼仪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推广武术礼仪规范教育中,我们认为对学生不仅要注重武术礼仪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教育,更重要是通过教育来使他们重视这些礼仪规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尺度,以及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的社会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20.
职业本科的制度落地与实施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对高等职业院校是历史机遇更是实践挑战。探索职业本科院校礼仪文化体系新范式是首批职业本科院校引领发展的重要契机,更是后续职业本科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从礼仪文化体系的切入点,充分剖析其对职业本科发展的呼应与关键对标,从而从课程重构、文化重塑和科学研究的视角,在大处、细处和深处方向探索职业本科礼仪文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