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西方大学的学位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物。早在中世纪时,近代大学的三个主要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就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各大学之中了,它们随着大学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固定化和规范化,今天人们熟悉的获取学位的一系列过程与仪式在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已经相当完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不但奠定了近代大学学位制度的基础,也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传统能够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中国太学与中世纪大学之间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征.中世纪大学被称为当代大学的母体,中国太学虽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中国太学并不被看作中国当代大学的源头.分析中国当代大学特征,可以发现中国当代大学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中国太学有着天然的继承性和同质性;但同时,中国当代大学缺失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中国太学的遗传基因在中国当代大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中国太学应视为中国当代大学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界,中世纪大学及其自治往往被视为大学的典范,这主要源于中世纪大学拥有的社团法人身份、特许状以及特权。但中世纪大学只是中世纪社会环境的产物,社团是中世纪特有的法律形式,其实质是特许法人。中世纪大学的特许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契约,而是身份的认同协议,其权利的实质是特许权。研究中世纪大学,其意义不在于回到中世纪大学,而是为了更加客观而清晰地认识中西方大学的传统,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4.
晚期中世纪大学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振海 《教育学报》2008,4(6):49-53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相似文献   

5.
莱顿大学是荷兰第一所高等学府,亦是近代大学的先驱之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当中世纪大学的"国际性"为"民族性"逐渐取代时,莱顿大学却打破高等教育民族主义的坚冰,传承着中世纪大学的"国际精神"。同时,基于国家崇尚自由、维护独立的政治驱动,院校提升实力、追求卓越的竞争驱动以及师生追求真理、捍卫自由的学术驱动,莱顿大学顺应时势,将国际化既视为目标亦作为手段,通过办学理念国际化、师生流动国际化以及教学研究国际化等举措,成为当时欧洲享有高度国际声誉的学术圣殿。莱顿大学"国际精神"的传承及与时俱进的嬗变,为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高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理念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问题层出不穷的中国大学,本文从现在大学发展背景入手,回顾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理念的发展,和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大学理念的发展。并对中国历史上大学理念的发展做了透一的剖析,从中.得出治疗现代大学病症的对策.强调了树立正确大学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应用型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类型。中世纪大学以应用学科为主,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充满实用性,毕业生主要从事非学术性、研究性工作,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训练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实行厂校一体的办学体制,目标是培养造船与驾驶人才,毕业生多成为我国船政事业的骨干,其人才培养过程符合近代高等教育分系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档案中没有专门的卷宗记录"黑死病"流行期间的历史,笔者经过对文献的爬梳,通过找到的零星史料探讨了"黑死病"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对"黑死病"的预防和治疗超出了中世纪人的能力范围,中世纪的学界对此也毫无良策,然而中世纪大学以及大学教师并未坐以待毙、怨天尤人.本文通过对部分传世史料的梳理,管窥中世纪大学在瘟疫流行期间及过后的应对与作为,期望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大学在特殊时期所呈现的大致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然与必然的追寻——论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向与实践准则。从最初的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到近代大学的承续和现代大学的发展.贯穿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理念与价值追求.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远未完成的时态。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与理性的复苏,中世纪大学作为人类最黑暗时代萌生的"智慧之花",开始闪烁"一些非常耀眼的光芒":首先,作为西方文明最具原初性的中世纪大学组织从"与上帝事业融为一体"趋于"主动依附于国家",并在课程、考试、学位与管理诸方面呈现民主化倾向;其次,随着中世纪大学自我"封闭"与贵族化进程,兼具自治、自由、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从中诞生;最后,中世纪大学是由全体教员、学院、课程、考试、毕业典礼和学位构成的完整教育体系。这表明,人类与生俱来的知识与理性精神继续顽强生长在中世纪共同的宗教范式内,并渐渐趋向中世纪大学内部统一的理性原则,从而为19世纪大学"理性共同体"的最终定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制度基础。可以说,中世纪大学是学术知识与理性复苏的产物,开始重视理性的学术研究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精神;中世纪大学通过自身理智力部分满足了教会对知识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最终获得了适合自身功能与定位的生存空间与合法地位;中世纪大学是大学理性的萌芽与逐渐制度化时期,并由此深深打下了基于学术与知识的"理性共同体"烙印。  相似文献   

11.
学业考试制度建设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大学的考试发展史上,学业考试制度不仅备受责难与非议,还一度面临被废止的厄运。对"以考促学"的学业考试理念的不懈追求和对"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的学业考试内容的反思就成为中国近代学者改革学业考试制度的根本动力。探究中国近代学者对于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质疑及改革,可以为当代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学兴起和科学革命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学界就两者之间的关系争鸣不断。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大学从组织保障和确立科学研究的正当性两方面奠定了科学革命的基础,近代早期大学更是培养了绝大多数科学家。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中世纪大学并未开展实质性的科学教育和研究,遵循权威抑制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而近代早期大学对新知识和新方法大多抱抵制态度,科学革命的重大成果也主要产生于大学以外的科学组织。准确认识大学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既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大学的贡献具体分析,也要积极借鉴哲学和观念史、学术制度史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大学与中国书院:一个政治学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世纪大学之所以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源头,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以前高等教育的学术自治制度。我国书院由于没有形成自治制度也就失去了成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条件。所以,现代大学的首要本质特征就是大学的自治。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大学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当代大学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在中世纪大学发展中,权益和权力冲突对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催化作用,女性开启了参与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宗教改革运动与中世纪大学的相互作用,这些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世纪大学产生、发展以及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历史走向,对理解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大学是一个具有浓厚基督教色彩教育机构,决定其教学活动的公益性质;同时中世纪大学又是一个自治机构,它必须自行解决其教学等经费问题。大学从其出现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保证教育公益性同时又促进自身发展的棘手问题。中世纪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分期付款"和"差异化收费"的学费政策,有效的减轻了一般学子的经济负担,同时巧妙的把绝大多学费转嫁到富人身上。中世纪大学的学费由10%的贵族承担。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诱迫富人为教育做贡献,尽可能为多数人提供了大学教育的机会。中世纪大学的学费政策是市场经济和教育公益性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大学组织生发的原点,中世纪大学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分析不同,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剖析中世纪大学产生,可以看出,大学源自学者行会业缘关系的聚合;同乡会是学者地缘关系的结合;教授会是学者学缘关系的整合;学院则是由慈善捐建的寄宿场所发展而来.所有中世纪大学都与巴黎和波隆那这两所"母大学"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大学在与宗教和世俗权力的博弈中,获得了丰厚资本.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不是依靠正式制度运作,而是在非正式制度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宗教信仰、组织精神、习俗惯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制度变迁的视角,主要从大学组织内部运作、大学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两个方面考察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转型的阶段与过程,对比分析了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的区别,并在结论部分指出了中世纪大学制度变迁的渐进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世界精神的嬗变与追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大学的国际化体现为一种以学问为所求而超越国界的世界精神;近代大学的国际化则体现为对各国优秀大学的追逐;今天大学国际化存在着过度利益追逐等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出路在于走向理解与对话.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代,中世纪大学面临的许多问题同样是今日大学所回避不了的。研究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教学及特征,比较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异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影响了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形成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伴随社会的进步,从英国大学的自由教育理念,到德国柏林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再到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大学理念在不断迎合时代的需要中进行着传承与创新。近代以来,美国"威斯康星思想"的产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斯坦福——硅谷"模式的示范以及欧洲大学转型的成功,不但丰富了大学的传统职能,而且使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休戚相关。大学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历史发展轨迹对于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