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愤怒情绪是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教授的愤怒情绪应对方式往往只有短暂的效应,而宽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因此,有必要将宽恕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本文阐述了宽恕的含义及宽恕教育的基本历程,以期为高校宽恕教育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宽恕行为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宽恕行为与人格相关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宽恕倾向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析大学生的宽恕行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比较多;大学生的宽恕水平与艾森克量表三方面因子分的相关显著,与情绪的相关系数高。结论:大学生宽恕行为与情绪相关系数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宽恕水平状况,并研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宽恕倾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男、女大学生和文、理科大学生的宽恕行为的特点以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比较多;宽恕水平在文理科上不存在差异,在性别上也不存在差异。宽恕总分越高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宽恕水平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用<宽恕倾向量表>分析男、女大学生和文、理科大学生的宽恕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比较多;宽恕水平在文理科上不存在差异,在性别上也不存在差异;在文科生中,性别对宽恕总分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男、女大学生宽恕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通过采用《宽恕倾向量表》、《自尊量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艾克森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男、女大学生宽恕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总体上来说,男生的宽恕水平受到自尊、情绪性以及人际失败三个因素的影响;女生的宽恕水平受到自尊、情绪性、外内向以及偏执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宽恕心理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来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宽恕水平与心理症状总分及心理症状各因子间呈负相关,这说明宽恕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宽恕水平越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宽恕在中学生人际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通过归因和宽恕干预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问卷、Hearland宽恕量表中宽恕他人分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人际伤害事件做不稳定、局部的、可控的和无意的归因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生宽恕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中学生将人际伤害事件做自己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可控的、无意的归因时,倾向于宽恕他人;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归因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归因干预和宽恕干预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职生共情、特质愤怒与宽恕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问卷、特质愤怒量表与宽恕量表对两所高职院校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情、观点采择与宽恕他人、宽恕均呈正相关,与特质愤怒呈负相关;共情关注与自我宽恕呈负相关,与宽恕他人呈正相关;自我宽恕、宽恕他人与特质愤怒呈负相关;共情对于宽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特质愤怒对宽恕的自我宽恕、宽恕他人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宽恕他人的调节作用更大,而对自我宽恕调节作用较小.结论:共情与特质愤怒对宽恕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及全国大学生组,其中,女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困扰,男生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情绪。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学生恋爱受挫问题逐渐引起各方重视,利用宽恕与宽恕干预帮助缓解高校学生恋爱受挫后的负面情绪有着的理论意义,同时又能够对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挥指导作用.本研究以大学生恋爱宽恕问卷以及抑郁、焦虑和幸福感三个检测量表为研究工具,研究宽恕干预在治疗高校学生恋爱受挫中的作用.同时分析积极因素量表和消极因素量表结果可知,宽恕干预有助于缓解高校恋爱受挫群体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这一群体的报复、回避等消极倾向,提高宽恕情绪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