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被发展和变革席卷,在这个完全不同于80年代的时代风气里,具有苦难意识的文学创作继往开来,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余华的小说创作正是在这一时期由先锋写作向现实出击,他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作出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本文将通过对余华90年代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的解读,探究余华90年代的苦难叙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创作群体的中坚力量,他擅长以零度情感叙述事件,作品风格阴郁又充满死亡和宿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在创造上进行了深度的调整,开始逐步从先锋叙事手法转向民间叙事。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个重要文本——《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它们体现了余华颠覆自己以前的创作,并建立民间叙事立场的努力。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来解读两部小说。  相似文献   

3.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人生的无助和死亡,却又为其孤苦的人生寻找精神的避难所——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余华十年一剑出版长篇小说《兄弟》,与以往小说相比有着诸多变化。他所谓“强度叙事”,其实还是“重复”和“循环”两种叙事手段充分运用。结合新作和1990年代的长篇进行分析,解读余华长篇小说的一些变化以及新作中两种叙事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被受争议的《兄弟》是余华首部长篇小说,擅长冷漠叙事和对暴力有特殊爱好的余华一如既往地运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揭露现实的残酷与黑暗。本文结合作者的代表性作品,从小说的主题和叙述手段对《兄弟》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剖析作品的艺术及余华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6.
《兄弟》是余华搁笔十年之后带给读者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它展示了余华在叙事领域的新探索。通过与余华之前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相比,可以从主题和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兄弟》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余华长篇小说作品《文城》在叙事风格上显现出其一贯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特点,"文城"作为虚构的"余华世界"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补篇"的存在是余华浪漫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余华在《文城》中对具有复杂性和难以解决的人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讨论角度和看法,这一镶嵌在传奇浪漫叙事中的人性思考也是他为读者留下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8.
《兄弟》是余华搁笔十年之后带给读者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它展示了余华在叙事领域的新探索。通过与余华之前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相比,可以从主题和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兄弟》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被受争议的《兄弟》是余华首部长篇小说,擅长冷漠叙事和对暴力有特殊爱好的余华一如既往地运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揭露现实的残酷与黑暗。本文结合作者的代表性作品,从小说的主题和叙述手段对《兄弟》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剖析作品的艺术及余华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莫付欢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19-21,3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余华的创作历经了20多年,作品产量丰富而且影响深远。作为先锋小说的主将,余华的早期作品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人与人之间严重缺乏亲情与温情,更多的是绵绵不绝的仇恨与源源不断的残杀,上演的几乎都是一幕幕人间悲剧。90年代以后开始由先锋写作向现代写实转型,笔触开始转向民间,用朴素简洁的叙述话语来呈示小人物在面对苦难时的自我救赎,用无边的悲悯和温情来融化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