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地位独特,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认为心理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学教学的多层次要求集中在内容、教师、辅助手段、课堂氛围等方面,心理学教学对此要采取多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学课程教学环境的影响。方法:以心理系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学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育环境进行研究。结果:与单纯使用LBL教学方法相比,增加PBL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育环境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显著改善了学生对LBL教学课堂的教育环境知觉。结论:PBL与LBL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改善心理学课程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心理学"公共课为例,实践性地探索对分课堂寓于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强调,尤其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忽略,而在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数学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师范性结构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以课程结构改革为龙头的综合性教育改革。它强调教师职业课程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突出教师职业课程的层次性。 教师职业课程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思想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教师职业有基本的认识,确立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般的教育规律;第二层次是应用教育理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和素质;第三层次是数学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第四层次是活动课程,即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目的在于养成学生规范化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6.
王喆 《海外英语》2022,(13):105-106+109
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分教学法对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进行了科学的融合,是一种较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教学理念。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研究生英语阅读课程为案例研究,探索如何将对分课堂的先进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与课堂设计之中。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讨论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土建类地方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学业压力、就业焦虑、情绪压力、自我认知和家庭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对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提出建议:将积极心理学纳入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建立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价值;加强教师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并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融入课堂;在现有的心理支持网络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心理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并重以及培养专门的积极心理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8.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指师生关系在课堂情境中的具体化和现实化。针对当代大学生对课堂互动的要求,在文学类课程中采用学生讲述、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结合多媒体等有效手段进行师生互动对教学起到积极效果,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互动式教学中情感性因素尤其是非言语手段在课堂上的使用也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对分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新模式,它结合了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为了解决当前高校代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代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进行高等代数课程的对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对分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课堂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进了师生感情,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为代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许多高校在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较多,即使课堂有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讨论,但学生还未对讲授内容进行思考与拓展就进行讨论,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现行高校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上海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课堂讲授及讨论式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隔堂对分,精讲留白,使学生讨论有备而来,提高讨论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