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3.
以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代表作Break,Break,Break与黄杲炘、孙梁的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音韵美角度来解读原诗的特征,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两首译诗中对原诗意义、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翻译处理,探讨译诗如何实现对原诗的音美再现、译诗如何借助音乐性来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庞德《送元二使安西》译诗通过音韵、节奏、意象等手段成功的传达了蕴含在原诗中的离情别绪。在译诗中再现原诗的情感,正是庞德的孜孜以求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悦 《海外英语》2015,(3):123-124,128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陈秀春 《海外英语》2014,(4):101-102
该文试从分析《夜雨寄北》原文本所存在"未定点"入手,通过对该诗多种英译文的比较分析,探讨译者在诗题翻译、再现原诗"时空视点"以及处理原诗"意象"等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译者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8.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0.
形象思维是诗歌的本质特征,如何翻译好诗中的形象是能否翻译好一首诗的关键。依据原诗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形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严格按字面义翻译,修改、简化和意译原诗形象。完全直译不切实际,完全意译可能不利于再现原诗的韵味、情趣。以翻译形象这个中心出发,只有准确传达出原意,才能有助于保存原诗形象。因此,能否准确传达原意是翻译原诗形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补偿"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结合对诗歌翻译中缺失现象的分析,尝试对翻译过程中"补偿"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做出解释,廓清诗歌翻译中缺失与"补偿"的关系。认为诗歌翻译过程中要追求音韵、结构、意向的重构,但是音、形、意的缺失在所难免,为此译者要灵活运用"补偿"策略尽可能达到原诗与译诗在这三方面的对等。  相似文献   

12.
诗歌因其"意""音""形"的独特形式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中之难。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指出诗歌翻译需要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是可以用来评价诗歌翻译优劣的重要美学标准之一,而"三美"的实现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从"三美论"出发,评析张广奎教授翻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并与另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张的译诗在意、音、形方面都比较成功地再现了原诗之美。  相似文献   

13.
功能语法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翻译中,对于探寻诗歌翻译的功能对等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诗歌翻译中必须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然而功能语法主要关注的是意义对等,所以还需运用诗学知识对诗歌进行探讨,只有这样分析才较全面。本文首先利用功能语法分析李白的《越中览古》及其译本,其次从音、形对该诗进行分析,只有在意、音、形三方面偏离最少的译文,才最能够传达原诗的韵味,才是最优秀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诗学有"炼字"法,汉诗英译也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再现原诗的意境美.<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七位英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种炼字手法,传神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运用英语构词法使译诗生动形象,文辞简约;选用诗歌用语使译诗"文白"相应,典雅优美;运用下义词使译诗辞藻丰富,描写精妙;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使译文通顺流畅;不仅注意了词语的字面意义,还考虑其情感色彩,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功能语言学者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翻译学者认为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二者的观点如出一辙,都指出了形式在体现意义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以"形式对等"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译本,从译文能否传递原诗意境、保持原诗音韵及再现原诗辞格等方面对两种英译本做了试探性分析。分析表明,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应特别讲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对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人生礼赞>这首名诗的两个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诗歌翻译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而应忠实原诗的意义和诗情,再现诗的内涵、诗的意境.要保持其韵味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7.
在古诗词翻译中如何认识意义空白并成功传译是译诗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可以在具体的语义空白、句法空白、结构空白、意境空白的翻译处理上再现原诗的无言之美。  相似文献   

18.
依据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理论,对语义传递和风格再现进行研究。翻译中风格再现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分析藏族格言诗中的《格丹格言》英译本,并对比达文波特的《萨迦格言》英译本,从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解读译文是否忠实地传递语义,从再现原作的形式之美、音韵之美和文化传递,说明译文应如何实现风格再现。  相似文献   

19.
古诗翻译的得失,取决于对原诗深意的理解,揣摩如何用诗化的目标语再现原诗的诗体、韵律、词藻、修辞、意境、词汇文化内涵和创作艺术,译诗贵在传神达意,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象美、视象美、意象美,以信、雅、达的标准保留其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诗词以其在音韵、节奏、形式及意境方面的独特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人士。虽说"译诗难",然而"口译诗歌更难"。本文基于2003-2010年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分析了中国古诗词和口译的特点,提出译者在口译时应与发言人的情感和发言内容紧密结合,灵活翻译而不必拘泥于原诗形式及韵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