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在台安县已经推广到2.5万多亩,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为了解决这一前瞻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实施"互联网+"战略,建立台安寒富苹果信息化中心,成立寒富苹果交易平台,达到果品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让台安寒富苹果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韦少凡  华璀 《大众科技》2012,14(3):106-108
以南宁市隆安县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耕地的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做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并采用DEM分析确定研究区坡度、坡向等值,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叠加分析,得出耕地适宜性等级图,进而为确定最佳耕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地区概况 辉山和东陵风景区是沈阳市风景资源的主体,其中辉山风景区以自然风景为主,东陵风景区则融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风景于一体。二者各具特色,可满足人们的多项要求。 东陵风景区在沈阳市东郊距市中心18km处,位于天柱山和沈水之间,位置优越,依山傍水,以文化古迹和森林风景为主。全区占地540ha,由清代的福陵和占地500ha多的森林构成。自明末清初建陵,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辟为公园,1982年批准为风景区。区  相似文献   

4.
定量化客观评价土壤适宜性是有效保护区域生态,合理利用土壤的重要依据。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但高寒草地土壤适宜性评价研究较少。根据2014年三江源河南县高寒草地土壤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土壤适宜性,并与综合指数、模糊数学和灰色关联三种分析方法的不同组合进行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肥力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P0.05),研究区大部分草地土壤适宜性较低,土壤速效磷是研究区土壤适宜性评价主要限制性因素,放牧时间管理对高寒草地土壤利用影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较其它方法表现为保护,在高寒草地土壤适宜性评价中具有合理性。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组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科学的体现土壤适宜性等级,可作为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高寒草地土壤适宜性评价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科协论坛》2010,(2):47-48
提起寒富苹果这个果树新品种,种植过它的果农们都会翘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加以称赞。这种苹果是由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怀玉用东光与富士杂交选育而成的,曾经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全国重点开发推广项目。它是辽宁北部寒冷地区的大型苹果新品种,其育成和推广,使优质大苹果栽培区域向北推进了200千米以上,现已经历了多次周期性冻害考验,结束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不能栽植优质大苹果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4,36(11):2291-2298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分析是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制定差别化分区管制措施的基础。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不仅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和农户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政府意愿和农户意愿五方面的12个指标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通过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的空间叠置分析,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理适宜性和整理潜力的区域分异,徐州市可划分为优先整理区、优化调整区、滚动发展区和控制改造区四类区域,从整理优先次序、空间形态调整、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等方面明确其差别化的整理管制措施。本文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潜力评价划定整理分区,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整理管制措施,可为循序渐进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和林格尔县西北平原区为主要研究区,在分析西北平原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阐明了中低产田的数量、分布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西北平原区中低产田改造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靖  廖和平  蔡进 《资源科学》2018,40(5):967-979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淑敏  张宝雷 《资源科学》2016,38(5):837-846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同时也对开发的后续适宜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国土开发适宜性时空格局变化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选取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为时间节点,在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三个准则层上,构建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评价,并以县级为单位探寻区域发展战略对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2年黄三角国土开发适宜性较低,评价值为0.363,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评价值分别为0.223、0.081和0.059。从空间分布上看,东营市开发适宜性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开发适宜性最低;②2006-2009年,虽然黄三角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受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逐渐降低,但开发利用程度减弱,发展潜力也变弱,总体上开发适宜性减弱。国家战略实施后,黄三角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有所加大,但开发需求增强,同时开发潜力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开发适宜性出现增加趋势。这也警示政府在今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的鄂西北山地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山地区开展耕地整治项目布局,提高耕地整治效率,是当前开展山地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则是耕地整治项目布局的前提。本文以鄂西北山地区房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和田块规模指数8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影响因素权重和耕地整治的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耕地整治的适宜性分布图,最后进行预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①在影响山地区耕地整治的因素中,耕地系数、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四个因素对耕地整治影响程度比田块规模指数、有效土层厚度、与城镇中心距离和土壤质地4个因素对耕地整治的影响程度大;②对2013年耕地整治项目布局与适宜性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有88.81%处于适宜性整治区,说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该文可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并为鄂西北山地区更合理科学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设计野外压水、抽水、连通和注水试验,确定厂址区水文地质参数,获得地下水与地质、岩土分布及性质的相互关系并提供有关参数,验证厂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建造的适宜性,为确定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及主要建(构)筑物的初步设计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①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②区位要素与综合适宜度空间分异明显,自然禀赋、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表现为西部平坝、北部丘陵和中部河谷地带较高,而南部及“三山”(明月山、南华山和黄草山)地带较低,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反之,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适宜性格局亦表现为西部、北部和中部较强而南部较低的态势;③建设选址结果占基本农田的28.76%,同政府实际划定结果相比多出14.48%,说明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基于生态位、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约束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新民 《知识窗》2005,(9):44-46
1928年夏,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部师长谭温江、柴荣升等率部进驻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马兰峪一带.之后,用炸药将位于昌瑞山下的清室东陵中的裕陵(乾隆帝陵)与定东陵(慈禧太后陵)炸开,将地宫殉葬珍宝搜劫一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东陵盗宝案.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24)
通过对通海县某物流园野外实地调查,室内资料分析,查明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研究区大地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已建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包括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以及综合分区评估,将该建设场地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划分为9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对拟建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适宜性差,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方适宜建设,最后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建设场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地形破碎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流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将地形图中等高线进行栅格化处理,后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Natural Neighbor插值处理,建立不规则三角网,同时对高程点文件进行操作,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对项目区地形进行模拟,并分别从开发整理适宜性评价、项目规划择优以及项目工程设计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应用GIS技术构建地形破碎区三维地形模型,可为进行该类项目适宜性评价、规划方案择优、工程设计等工程内容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以克服项目设计中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沈阳市东陵区英达乡图书室业务辅导过程的阐述,折射出了辽宁省部分乡镇图书室条件简陋、基础业务工作不完备的现状,并列举了一些对乡镇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的步骤,指出了文化下乡、推动乡镇图书室工作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准格尔旗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研究主体,经过实地考察分析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区土地破坏程度为二级,复垦土地适宜性为林业和农业用地,在此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露天矿受损矿场总体复垦规划方案。就准格尔旗现在的土地资源来说,加大土地复垦工作力度,可以有效缓和人地冲突,被破坏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对推动社会团结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丽明  陈健飞 《资源科学》2014,36(7):1347-1355
从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扩展所致生态不利影响出发,本文以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为基础,选取已有建设用地作为扩展源,构建地形、地质、生态脆弱性和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体系。在生成的MCR面上,划分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提取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城镇生态建设规划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主要结果包括:应用本文方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面、线、点综合特征,比仅进行扩展面评价分析的常规方法更为全面,且更具可操作性;划分出建设用地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禁止扩展区和生态恢复区,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用地在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内,由扩展路径引导优化开发,可避免盲目地"摊大饼式"蔓延;生态隔离带打破现有建设区"连片"扩展格局;生态关键点和高值点的识别,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保育。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今江西北部、长江南岸有一座城市名为九江,然而,你知道九江之名是如何来的吗?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于东陵"等记载。"孔殷"形容江河水势盛大,而大禹"岷山导江……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说明九江是"澧"和"东陵"之间长江的一段,至于具体位置则取决于"澧"和"东陵"在哪里。九江第一次作为地名是在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