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爱你三毫米     
正爱是什么?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一天课间,我正看同学们下跳棋,刘涛挤进来,用他惯用的拖长音说:"我——要——玩。"望着他一脸的企盼,我便想逗逗他:"喜欢我吗?喜欢我,我就和你玩!"我满以为他会点头,谁知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撇了撇嘴巴,不回答。此时,上课铃响了,教室安静下来了。刘涛突然大声说:"我不喜欢老师……"自诩为孩子偶像的我呆住了,有的同学笑了,有的同学张大嘴巴望着我。难道就是因为课上我批评他的字"龙飞凤舞",他就把我全盘否定?不会吧?所以我接着启发道:"一点点喜欢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上课时,当讲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时,我说:"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这句话,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我的同桌学习很勤奋,上课爱回答问题,我觉得应该向他学习。这就叫见贤思齐。"还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吸烟、进网吧,我觉得他们那样做不对,我会反省自己,不  相似文献   

3.
宣志山 《考试周刊》2015,(14):120-121
<正>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相似文献   

4.
<正>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针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相似文献   

5.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在班队活动课上对学生进行勤俭致富方面的教育,有一个学生与我"唱反调"。他说:"摸彩中奖也是正常而合法的致富门道,而且政府也提倡。"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有的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都是政府发行的。"有的说:"互联网、电视上、报纸上常常  相似文献   

7.
不仅是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也会迟到,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客观情况无法避免。面对经常迟到的孩子,我们可否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别太当回事呢?不久前,我在"人教论坛"上看到一篇叫《"糊涂"艺术》的帖子,意思是说:有一个平时不曾迟到的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按惯例"批评他,而是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就这种教育方法来说,这位老师能因材施教,说明比较讲究教育艺术。但一个"按惯例"却让我有一股想为迟到  相似文献   

8.
1.土拨鼠哪去了接了一个新班,开学没几天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玩得天昏地暗;有的沉迷于小说,看得精神恍惚……忘记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思冥想,终于设计了一个教育小故事。一天早晨,我对学生说:"先不上课了,讲个故事好不  相似文献   

9.
我们学校的学生,过去对于“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明确的。有的学生说:“我就是不爱写作文,老师逼着我要交作文本,我只好写了算数。”有的学生只是认为:“作文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但为什么要提高写作水平,他就不明白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向他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听说有件好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孔子回答子路说:先得请教有经验的父兄,然后行事。但对冉术却这样回答:听到后可马上去做!后来,孔子回答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问时说:“冉求作事顾虑多,我有意鼓励他勇敢;子路勇敢但轻率,我有意叫他慎重。”孔子了解学生思想性格上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是发人深省的。拿学生性格来说:有的爽朗大方,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倔强固执,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勤俭朴实……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11.
正知识被遗忘了!课间,不知哪个学生突然问起:"明天几号?"有人自然而然地接话:"2月29日。"马上有人反驳:"不对,是3月1日。"于是,好胜心强的学生开始了争论,有的疑惑,有的不屑。这让我不安:"一群六年级的学生,怎么对一个三年级的问题争论无果呢?"这时,一个"小调皮"来了:"今年没有奥运会,开奥运会那年2月才有29天。"他没有用我教的方法:2013÷4。他的说法如果深究下去并不一定正确,可是他的确用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与学生沟通,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每个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如果用"我正在听,你慢慢说"的想法来积极聆听,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案例:"我把老师杀了!" 一堂语文课上,一位老师正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六"中的一篇短文:古时候,一个人背着大包袱骑着毛驴赶路,路边一个人问他:"你怎么不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那个人说:"我才不会那么傻呢!毛驴驮着我已经够累了,我怎么还能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这时,上课的老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那人究竟傻不傻?我真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来,教室里面就像开了锅似的,有的学生大声说那人傻,有的学生更大声的说那人不傻,简直是在比声音大小.这时,这老师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有了说话的欲望,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正好进行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14.
病症描述: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他只想着自己发言,别的同学在发言,他还在"嗯嗯嗯、我我我"地举手,结果轮到他发言时,他还在重复别人的答案;也有的人,自己发完言,就万事大吉了,再也不去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还有随大流者,举着手心却不知神游到何处了,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一概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我发了一张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问题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完成家庭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要求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认为写"小练笔"太难,有的学生不喜欢抄写生字这样的作业。针对以上情况,我进行了反思:二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但我班有一些孩子在  相似文献   

16.
正早晨,走进教室,学生都捧着语文书放声朗读,有的声情并茂,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甚至伏在桌子上朗读。我走到李敏身边,瞧了他一眼,他似乎有些紧张,将手放进抽屉里,慌忙收起了什么。我拿出来一看,是一本童话书,恨不得把他的书撕成两半。但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是忍住了,我把书还给了他。看着这个平时爱说话,爱思考,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小男孩,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下课了,我把他请到了身边。耐着性子问:"你的课文都读熟了吗?都有感情了吗?为什么不背一背?"他低头不语。我又问:"你为什么看这  相似文献   

17.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3,(21):8
毛利辉支教刚到云南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全校33个学生没有一个穿好鞋的。有的鞋开了大口子;有的鞋帮没了,是用绳子捆在脚上的;有的鞋不是一双的;有的鞋非常大,大得无法跑动;有的鞋没有后跟……他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些鞋子。当天晚上,毛利辉把这些照片发到了他常去的云南信息港上,帖子的题目叫《学生"走光"了,我哭了》。在帖子的结尾,他留下了他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他强调说:"孩子们不接受捐款,只接受捐赠的衣物、鞋袜。多少、新旧都可以,他们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我的学生对我说"我要跳楼",我除了震惊,就是立马阻止,不是我胆小,是我不敢也不能拿学生鲜活的生命做赌注。一年级学生虽然不知道"跳楼"的后果,但他们绝对知道怎样"跳楼"。所以我不赞成有的老师说的:让他去跳,他并不敢跳,他只是想吓唬我们,逼我们妥协,从而得到他所想要的。我相信学生肯定有这样的动机,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如果这个学生是冲动型的呢?冲动之下再极端的事都能发生。如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我提问某位学生时,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当一位学生回答完问题,我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时,有的学生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在集体订正时,有的学生答不对题;做作业时,我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个别学生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