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大欲女》中三位女主人公白大省、尹小跳、西单小六为研究对象,揭示她们在女性精神探索过程中逐步转换对男性崇拜的视角,突破女性自我缺陷的圈子,高扬女性主体意识的寻求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作家铁凝于1998年写出《永远有多远》获得很高荣誉。主人公白大省作为老北京胡同里的一个女孩,善良、仁义。这本该是她值得骄傲的资本,但就是这份善良、仁义带给她一系列的伤害与痛苦。她在呼喊:"我现在成为的这种‘好人’从来就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笔者认为造成她现状的有她自身、外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铁凝通过白大省形象的塑造也传达了她一定的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凝是一位有着“大众文化的欢迎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者”盛誉的当代著名作家,她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向人们展现了各种思想、性情、命运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的代表作品《永远有多远》《玫瑰门》《大浴女》等以对照性的方式形塑了“白天鹅”与“黑天鹅”两类道德选择截然不同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她们道德与伦理的探索,揭示了女性精神成长的内在动因,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5.
铁凝在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白大省。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她想成为的她不能成为。“永远有多远”这不确定的发问,倾注着作家对人类主体意识找寻困惑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童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3,(9):84-86,97
铁凝的《永远有多远》,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生存方式和生存意识的多样性,及她们对传统道德和现代意识的取舍与选择中彰显的不同生存价值和意义所在。而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也隐含着铁凝思想深层的女性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著名的作家中,我觉得铁凝是最优秀的,尽管她是女性,但巾帼不让须眉。我最早了解铁凝,是拜读了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后来又拜读了她的其他作品,如《永远有多远》《对面》《麦秸堆》《玫瑰门》《午后悬崖》等等。本文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午后悬崖》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春红 《教学随笔》2016,(11):27-28
在当代著名的作家中,我觉得铁凝是最优秀的,尽管她是女性,但巾帼不让须眉.我最早了解铁凝,是拜读了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后来又拜读了她的其他作品,如《永远有多远》《对面》《麦秸堆》《玫瑰门》《午后悬崖》等等.本文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午后悬崖》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原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因而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原型。在《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将母亲原型和"狐狸精"原型运用到作品中,塑造出性格上截然对立的两类女性,并将她们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比较,从而使白大省的善、西单小六的媚以及小玢的蛮都更加鲜明。铁凝从时代角度出发,对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切观照,展现女性对当下自身生存状态和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和否认"自我"的存在,作为主体"自我"的人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发展着的存在者。但作为主体"自我"的人却对自身的有限性是不满的,因此人永远不断地打破着这种有限性。但是当作为主体"自我"的人突破一种限制时,却又陷入了一种新的限制当中,所以作为主体"自我"的人永远是在途中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永远有多远》、《大浴女》、《玫瑰门》的文本分析,尝试着剖析白大省、尹小跳、苏眉的人物形象,并试图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来探究其精神成长及心路历程,以期借此引发女性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相似文献   

12.
铁凝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的主人公白大省是一个天性善良、仁义的女性,她的核心性格就是善良。如果说白大省的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铁凝在此也毫不犹豫地彰显自己对善良的推崇。铁凝把白大省放置在爱情经历、与同性交往和家人关系中,诠释彰显她本真的善良本性,以及在现在和未来的生存角逐中无所适从的悲剧,在白大省的生存悖论和困境中诠释了她丰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铁凝的短篇小说《小嘴不停》充满反讽意味。遍布全文的矛盾对立因素,叙述者有意为之的夸大陈述和克制陈述是破解文本反讽蕴意的关键。《小嘴不停》的反讽是一种铁凝式的温婉的反讽,它源于铁凝"对生活永远的体贴、理解和爱"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14.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铁凝一直以"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为底色,用敏锐、细腻的女性之笔探询着人性的幽微。作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铁凝注重女性经验的表达和女性意识的彰显。同时,她也一直试图摆脱单一的女性叙事,努力以客观的立场和"第三性"的视角"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建构女性健康人格,健全宽容、理性、和谐的人类精神世界。《玫瑰门》(1988)写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鲜血淋漓的"玫瑰战争"。铁凝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书写女性意识的觉醒,直面女性自我的解构,既不回避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又勇敢探询女性成长与解放的方式和出路。因此,丁帆认为,直到铁凝的《玫瑰门》等作品的出现,才宣告一个新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时代。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独来独往。很多人给自己的世界设置了重重障碍。既防范陌生人的打扰,也阻止自己卷入无端的是非漩涡之中。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城市孤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性助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分析《永远有多远》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女格,从女性意识、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挖掘白大省悲剧命运的根源,论证“永远有多远》女性性格决定命运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执拗的“寻找者“:铁凝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的生存体贴和情感关怀是铁凝创作的一条主线。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从对压抑着女性存在的”物质“的关注开始的。在对女性悲剧性宿命思索的同时,铁凝始终在极力地寻着着女性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情感追求,她写出了现代女性对自由情感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失落,进而指出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种种残缺,表达了她对”自然本相‘和母性的崇拜。铁凝创作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的合理的存在方式的探寻,即使这种探寻的结  相似文献   

19.
铁凝,当代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代表作有《永远有多远》、《大浴女》、《麦秸垛》、《笨花》等。2006年11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  相似文献   

20.
:对女性的生存体贴和情感关怀是铁凝创作的一条主线。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从对压抑着女性存在的“物质”的关注开始的。在对女性悲剧性宿命思索的同时 ,铁凝始终在极力地寻求着女性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情感追求 ,她写出了现代女性对自由情感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失落 ,进而指出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种种残缺 ,表达了她对“自然本相”和母性的崇拜。铁凝的创作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的合理的存在方式的探寻 ,即使这种探寻的结果也许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