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文汉 《教育文汇》2009,(1):53-53,46
我正准备与别人一起去外面吃晚饭,小弟打来电话,说:“天天(我的儿子)太不像话,为一点小事和他姐姐吵嘴,把桌子拍得碗碟都震起来了,然后,一摔门,走人了。这孩子脾气太坏了,你得管管他,不管他,以后可不得了。”我立即给儿子打了手机:“听说发脾气了。脾气是可以发的,但不能失去为人的风度和修养。”儿子说:“我懂了!”  相似文献   

2.
植结崧 《班主任》2013,(5):39-39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做习题。一向乖巧可爱的小菲突然举手,我走到她身旁,轻声问:“怎么啦,小菲?”小菲抬头看着我,委屈地说:“老师,小聪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哦。”我不动声色,继续听着。“纸务上写着‘我爱你’……”“是吗?”我瞥了一眼耷拉着头的小聪,安慰小菲说:“没关系,我也爱你,这说明你非常可爱呀!”“可……可是我不爱他啊!”她已经有点抽噎了,看起来难过极了。我只能转个方向,对小聪说:“小聪,你爱我吗?”“爱。”他小声说。“你爱爸爸妈妈吗?”他想都不想就说:“爱!”“你爱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吗?”“当然爱!”他肯定地说。“那你这个‘我爱你’到底是对谁说的呢?”  相似文献   

3.
一缕飘香 《家长》2013,(6):19-21
那天在单位,同事小刘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昨天早上老公问我吃什么早餐,我说:“和儿子说了,吃麦当劳或者喝早茶。咱们很久没喝早茶了,要不喝早茶吧?”老公点头同意,随即走进儿子的房间。不一会儿,我就听到儿子发脾气,对爸爸大喊:“我不去喝茶,出去!”我赶忙跑进去一看,他正趴在床上,我问:“你干吗对爸爸大叫?”儿子说:“我不想去喝早茶。”我说:“你不想去可以好好和爸爸说,不用发脾气的。”“如果你想去麦当劳吃早餐,盼望了一个晚上睡不着,那你会怎样?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5,(4)
老姜闲着没事,想起也要关心一下儿子们的学习,于是他问道:“什么叫火?”大儿子随口答道:“能把东西燃烧起来的叫做火。”父亲把目光移向小儿子,小儿子嗫嗫嚅嚅,半天也没答上来。老姜见了很不耐烦,大吼道:“你聋啦?我问你什么叫火!”小儿子哭丧着脸说:“您发脾气时叫火……”什么叫“火”  相似文献   

5.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非常任性,常常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围墙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发了37次脾气,于是就钉下了37根钉子。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发觉控制发脾气要比钉钉子容易些,所以他发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减少了。终于有一天,男孩能够控制情绪,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过了很多天,男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  相似文献   

6.
一日作文讲评课上,在评价一位学生的习作时,小凯这样说:“一篇这么感人的故事,让他说得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我随口对小凯说:“你可以把它变成一杯咖啡吗?”小晴接口说:“咖啡太苦了。”我又说:“如果你不喜欢苦味,还可以加点糖,如果喜欢喝奶,你还可以往里加些牛奶,那一定是香醇可口,回味无穷。是喜欢苦的,还是喜欢香的、甜的,全凭你的喜欢。”话说到这儿,学生个个眉飞色舞,跃跃欲试,低头改起自己的习作,那认真劲真让我感动。20分钟过去了,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跑到我跟前兴奋地说:“老师,你看看我的作文,是不是已经把白开水变成了加…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和廖航在一起玩打架。我用“擒拿手”,廖航就用“醉拳”;我称自己为释小龙,他称自己为李连杰。我说:“你是哪里的小混混,敢和我斗,你还差得远呢!”廖航说:“少说废话,看招!”他冲过来了,我一下打中了他的眼睛。只听见他大叫了一声“啊!”我以为伤着了他,连忙走到他身边,没料到他用“二指弹”打了我一下。于是我也向他学,装做痛苦的样子,想骗他。他说:“我才不会中你的计呢!”我火冒三丈,使出了“擒拿手”的绝招,他也使出了“醉拳”的绝招,两个人打得难分上下。突然,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只吃硬的,不吃软的…  相似文献   

8.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9.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0.
儿子十岁了,有许多坏毛病,走路喜欢跑,常摔跟头。前不久,他在外面“疯玩”,临近吃晚饭,我叫他回来。一进门,他一瘸一拐的,问他干什么了,他沮丧地说:“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火气来了:“叫你走路慢点,不要跑,你总是不听!”他不作声。吃完晚饭后,他在书房里写作业。忽然,我感觉他在玩了,走过去一看,果然,“你又在玩了!”我愤愤地说。  相似文献   

11.
孟兆山  石英 《山东教育》2005,(34):16-16
下课了.大多数同学像小乌一样飞出了教室,我坐在讲桌旁批改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因为最近工作比较累.感觉背有些酸痛,不自觉地腾出左手捶打着后背,感觉舒服些,又继续批改作业。这时,我听到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老师,我给你捶捶背吧……”我抬头一看,是刘艺舟。他个子不高,坐在班里的最前排,平日不言不语的.但学习成绩不错。我微笑着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不用了,谢谢你!”他一听急忙说:“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个子小,拳头小,没劲?你可知道,我在家里经常给妈妈捶背,妈妈说我的小拳头捶背可舒服了。”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让上四年级的儿子学习,儿子不从,并顶撞了我,我大发脾气,狠狠地掮了儿子一记耳光。。儿子竟然没哭,只是捂着被打的脸蛋狠狠地说了句:“将来我要对我的儿子更厉害,我会对他说:‘你奶奶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愕然,没想到小小的儿子竟然说小这样的话来。  相似文献   

13.
袁敏 《教育文汇》2013,(13):41-41
学校举办“六一”趣味运动会,其中一项是拔河比赛,要求每班选十名男生和五名女生组队。我在班里说了这件事,学生都很兴奋,没等我说完都抢着举手,包括几个小个儿。前排的男同学A又瘦又矮,学习不怎么上心,一听说拔河却来劲了,把手举得老高,怕我看不见又站起来举手:“选我!选我!”我望着A同学,笑眯眯地说:“你别举了,举到天花板上我都不会选你的。”我不是歧视他,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让上四年级的儿子学习,儿子不从,并顶撞了我,我大发脾气,狠狠地掮了儿子一记耳光。。儿子竟然没哭,只是捂着被打的脸蛋狠狠地说了句:“将来我要对我的儿子更厉害,我会对他说:‘你奶奶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愕然,没想到小小的儿子竟然说小这样的话来。  相似文献   

15.
批改好作业,数了一下,“天天练”还是缺一本,习惯性地核对了几个速度一向比较慢的学生,果然不出所料,小斌没交。我去问他的时候,他倒是一脸无辜,只是轻轻地对我说了句:“是的,我不会做。”“不会做可以问我呀!不然你准备把本子藏到什么时候?带着‘天天练’到我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见面后,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王友犹豫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叫你不打人,你马上停止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吃惊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流着悔恨的泪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相似文献   

17.
青衫 《今日教育》2012,(12):42-42
我的小侄子今年六岁,长得很可爱,全家人都很喜欢他,我儿子比他大三岁,我常常领着他俩出去玩儿,可是每次我弟在临走时都要嘱咐我一句:“他胆子小,别让他荡秋千、打滑梯。”到了公园,我儿子玩儿得热火朝天,小侄子在一旁看。我鼓励他:“去和小哥哥一起玩儿吧,他带着你。”小侄眼里泛出胆怯的目光,小声说:“不,我害怕。”  相似文献   

18.
方友波 《学周刊C版》2011,(7):111-111
今天,我讲《小英雄于连》一课,说句心里话,自己真的是连课都觉得没备好,只是心中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而已。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小导游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依据我的设想,也就是找一个孩子当小导游,介绍一下于连铜像的来历就行了。谁知上课时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进行完其他的环节,就要进入小导游这一环节了,我让孩子们自己准备准备,我就边观察孩子们边思考,这时,我想到了教师应参与学生当中,还应让学生多数参与。于是,我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想,自己也参与到其中,再找几个同学和自己一起当游客。孩子们准备好了,我对孩子们说:“谁愿意当小游客,一起与老师去布鲁塞尔旅游?”没想到,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我选了几个小同学和我一起去游览,又选了一名小导游。表演开始了,我说了一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布鲁塞尔。”一个小游客就指着于连的铜像课件对小导游说:“喂,他是谁?”这种情况可是我没想到的,这个孩子可真没礼貌。我对他说:“孩子,说话可要有礼貌呀。”可这孩子还是说:“喂,这是谁的塑像?”我正着急,小导游说话了:“你这个人这么没礼貌,我这里不欢迎你。”又一个小游客说了:“你好,小导游,这是谁的塑像?”小导游说:“他呀,叫于连。  相似文献   

19.
《小珊迪》(“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一照顾你呢?”’这段话是珊迪对“我”说的,而这段文,“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玻床上,一看见我就话中“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是小小利比说的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话9珊迪说话的对象由“我”转向了小利比,说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话的前后缺乏一致性。应该把“你”改为“他”字。是“他”不是“你”@廖建华$四川仁寿县教研室~~  相似文献   

20.
课间,我正准备去操场,突然听到有人喊我,转身一看是浩浩。看着他激动又高兴的样子,我好奇地问:“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啊?”“老师,我们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边说边拉着我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