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扫描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成计算机可以阅读使用的数字信息的过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是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其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目录及档案全文数字化。传统的纸质档案保管利用,有纸张对保存环境要求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扫描技术等现代化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电子档案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电子档案热"给传统的纸质档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因此降低了对纸质档案的重视程度.在新的情况下,就纸质档案的变化与生存作一番理智的思考,对于档案工作大有裨益. 一、高新技术给纸质档案带来的新变化 1.纸质档案的生成方式翻新.传统纸质档案的形成,是人们亲自用笔将信息记录于纸张上的,用于书写的字迹材料有墨汁、墨水等,纸质档案的内容和最初形成时的特有标记被同时固定在载体上,使之打上明显的原始性烙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细菌纤维素作为纸质档案的加固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细菌纤维素水分散液,均匀喷涂在纸张上,对纸张进行加固处理。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耐折度仪、扫描电镜、柔软度仪、光泽度仪、厚度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pH计和超景深显微镜等,表征细菌纤维素对纸质档案的加固作用;利用TG/DTG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细菌纤维素对纸质档案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3%的细菌纤维素加固纸张后,纸质档案的机械强度提高最明显,加固纸张的效果最好;细菌纤维素在加固纸张的同时增加了纸张的稳定性,且没有改变纸张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周文涛 《兰台世界》2006,(10):51-52
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档案领域来说,电子档案这个新生事物,给我们传统的档案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就目前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要了解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管及利用方式上的异同,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档案,为社会服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保管,因其载体性质的差异,决定了其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其保管条件有着特殊要求。纸质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以纸张为载体材料形成的档案。纸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是…  相似文献   

5.
酸对纸质档案寿命的危害极大,轻则纸张破损、黄脆,字迹色变等,重则档案腐朽,不能提供利用。酸导致档案损毁的事实早已为档案工作者所关注,纸质档案去酸工作刻不容缓。我馆进行了多次档案的抽样调查和纸张的测试工作,及时地掌握档案的破损程度和不同年代段纸质档案保存的现状,针对纸张的酸化程度.进行去酸工作。来延缓纸张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多以传统纸张为信息载体,记录城市发展过程,为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大量的档案利用服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功能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城建档案行业也不例外,电子档案的出现对传统纸质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顺应时代走向,推动城建档案行业健康发展,本文调研了电子档案的国内政策及行业背景,并从电子档案的"收、管、用"等方面发展提出思路及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记录开始在电子工作环境中产生,人们进行交流的手段也逐渐从纸质走向电子方式。如何让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二者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性特征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如保存备查的公文、图纸、信札、电报、户籍、帐册、契约、证书、书稿、日记、笔记、家谱的原本和原稿。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质档案最先产生在中国。东汉时已经开始用纸张书写文件,魏晋以后纸质文件逐渐增多,但官府公文仍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综合档案馆为例,对其馆藏纸质档案pH值进行了抽样测试,再从纸张种类、保存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纸质档案酸化的主要因素,提出综合档案馆应宣传使用无酸纸、改善纸质档案保存条件、降低酸化档案使用率、建立档案分级保护体系等纸质档案酸化治理与预防建议,为综合档案馆缓解或解决纸质档案酸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夏珂  谢娟  黄勇 《兰台世界》2006,(12S):13-14
档案纸质载体材料低温冷冻杀虫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杀虫方法。该方法是将档案纸质载体材料置于害虫致死的低温环境中,以达到杀灭纸质载体中害虫的目的。针对基层档案单位,考虑到成本、安全性、库房封闭性能及对纸质材料的耐久性的影响等综合因素,研究切实可行的冷冻杀虫方法对档案纸张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冷冻温度和时间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研究很少涉及定量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不同低温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处理后纸张耐折度和撕裂度数值,定量说明低温冷冻温度和时间对档案纸张耐久性的影响,为实施低温冷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以帮助档案工作人员较准确地把握冷冻杀虫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既能有效杀虫,又尽量降低冷冻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档案的存储介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以纸张为介质的传统纸质档案正逐步向以磁盘、光盘等形式为介质的电子文件过渡.  相似文献   

11.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在“电子档案”兴起的今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研究纸质档案,因为未来的档案世界,将会是电子档案的天下。那么,这究竟是不是档案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呢?对纸质档案的研究是否真的已完全失去了意义呢?为此,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一、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区别所谓纸质档案,就是以纸张为信息记录载体的档案;而电子档案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以代码形式存储于特定介质(如磁带、磁盘、光盘)上的档案。作为高新技术产物的电子档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且至今仍广泛流传着的纸质档案也始终是一个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纸质档案在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具有一定酸碱性,其酸碱度变化是影响档案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档案酸化会催化档案纸张纤维素水解,使纸张机械强度下降,酸度越大,纸张老化速度越快,纸张PH值每降低一个数值,纸张寿命相应降低2—5倍,美国科学家巴罗通过大量科学试验指出:酸是纸张破损的主要原因。我国各时期的纸质档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特别是纸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档案馆中,保存最久远的纸质档案是唐代的档案,历经近两千年流传至今。也有一些档案保存只有几十年却因纸质不好面临抢救修复的局面。由此看出纸张对档案重要性。纸张是档案的重要载体,档案用纸的好与差直接影响档案的寿命,决定着档案能否长久的保存。因此,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和文书工作人员都应对档案用纸予以关注。什么样的纸最适合作档案用纸?首先,因为档案在形成和其后的整理保管利用期间会被人们反复翻阅,所以纸张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即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抗摩擦、折、拉的能力。以纸张的耐折度为例,纸张的耐折度表示在一定的张力下,把纸…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纸张成分分析和结合实验室内常用档案纸张吸水性的观察,分析水灾对纸质档案的损害。根据水淹档案现场减湿干燥试验观察,阐述了应对水淹纸质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霞 《兰台世界》2023,(S1):75-76
<正>一、传统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分析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管理方式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纸质档案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记录和凭证的作用。1.纸质档案具有保存长久的特点。我国在汉代就出现了纸,但官府文书普遍使用纸大约是在东晋时期,辽宁省档案馆藏有五件唐代纸质档案,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留存的最早的纸质档案。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所以,纸质档案保存得当的话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档案的存储介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由纸张为介质的传统纸质档案正逐步向以磁惫、光盘等形式为介质的电子文件过渡。但是,由于当前技术力量、设备配置、法律保障等问题不能得到同步发展,因此,在从现在开始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工作将处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并存阶段。  相似文献   

17.
纸质档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历史资料 和重要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受其诸 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粉化脆断、发黄霉变、糟朽破碎、污迹斑斑等破损现象.传统的纸质档案保护虽然有较丰富的内涵,但可总结 为一个主题,即对档案载体——纸张的保护(包括修复),以期延续档案的寿命.因此,开 展对纸质档案的保护是一项十分紧迫任务. 一、纸质档案损坏的原因 通过对自身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保存环 境的分析,可以找到以下损坏原因. 1.纸质档案损坏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杨大玉 《兰台世界》2007,(5S):14-14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档案的存储介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以纸张为介质的传统纸质档案正逐步向以磁盘、光盘等形式为介磺的电了件过渡。但是由于当前技术力量、设备配置、法律保障等问题不能得到同步发展.因此,在从现在开始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工作将处于纸质档案与电子件并存的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建国后文件形成的数量很多以及纸张来源复杂 ,因而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用纸的品种也就五花八门。本文选用明胶(即动物胶 )溶液加固纸张 ,通过纸张加固前后机械性能以及加固的纸张老化前后机械性能的测定 ,研究传统的表面施胶处理工艺用于修复加固纸质档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