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读书指导法 (一)读书指导法的意义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亦称阅读和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法。我们知道,读书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所著《给教师的建议》(下)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总之,读书、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2.
唐伟伟 《成才之路》2010,(1):I0020-I0020
一个人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们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网上看新闻和学知识,而淡化了传统的读书看报,使得阅读被遗忘了。可是,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变得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执著的追求。所以,在小学生时期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给学生带来灵动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杨洪芳 《山东教育》2004,(26):58-59
闲暇之际总要翻开一本本读书笔记,寻找往日读书的踪迹。封面早已磨损,字迹或浓或淡,或大或小,或幼稚或成熟,一切都是那样遥远而亲切。我钟爱读书,更喜欢做读书笔记,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几近雷打不动。每晚临睡之前,总要翻翻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时的我,自由而坦荡,释然而超脱,于是一天的劳累或忧愁,甚至喜悦,便在阅读中抒发,一个香甜美满的梦又为我所拥有。  相似文献   

8.
郑宏 《安徽教育》2010,(11):14-14
<正>本刊讯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深入推进中小学学生读书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10月23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全省中小学学生读书演讲比赛在合肥开赛。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据说,一个人一生中拥有的三分之二的知识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50年前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首先要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有:(1)爱读书、多读书;(2)一边读一边想;(3)认真做读书笔记;(4)经常使用工具书。  相似文献   

10.
刘秀斌 《广西教育》2008,(31):10-12
从小培养学生爱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驾鹤路小学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发挥书籍的德育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亲近阅读亲近图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明理"探究性学习活动试图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或传记类、励志类等书籍,开展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素养和能力,明晓事理,进而抒写个人阅读体会和小组读书报告,达到相互交流借鉴、成果共享的活动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国家总督学柳斌强调:“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课外读书活动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论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还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都离不开大量课外阅读,而阅读是需要动力的。开展读书活动就可提供动力。我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使学生掌握深刻小而牢的知识,就必须使学生有一个巩固知识的大后方,这个大后方就是课外阅读。”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学校图书资源较丰富,但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尤其是我们开展的读书活动方式太少、形式单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怎样才能使读书活动丰富多彩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14.
自能读书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灵活而有效地选择各种阅读方法 ,从而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能力、目标、任务等以及对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自能读书的关键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四环节教学方法是 :一、传授必要阅读方法的知识。二、进行自我诊断、制订阅读治疗方案。三、交流认知体验 ,发挥“范型”作用。四、广泛阅读、大量实践、扩大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15.
晓桦 《初中生》2006,(11):47-49
很多同学感觉语比其他课程难学,即使努力记下教材里的所有内容都不能考取高分——因为语考试检验的往往是一个人平时的积累。所以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完成知识积累是语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拿起书本的时候却昏昏欲睡?或当你认真读上N遍的时候,还没有一点收获?要想读书效果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任何事都应该按照这个程序去做,这些,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是多方面的,有时增加了知识,有时陶冶了性情,有时获取片言只语作为谈论的材料或令人莞尔的笑语。无论究竟是为何,都会使读者心有所感,乐而忘忧。古人把读书者分为三类:苦读、痴读和闲读。比起点墨成冰而心目如磬的苦读,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痴读,我更多的时候是在闲读———茶余饭后,书摊站前,随手展卷,目走如行。“知于天地外,意在有无中”,不求甚解,只求一得。当然,精读一些书也是有必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而思,才可免于迷惘和危殆。做些摘抄,或是开动脑筋细细回味一番,从先哲的著作中汲取智慧,事后思来,都…  相似文献   

17.
高琳 《内蒙古教育》2007,(11S):44-45
知识的获得与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多彩的阅读世界,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呢?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可以从几方面入手:1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举办各类读书座谈会;经常向学生介绍好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具体来说,应该讲究读书的方法,学会智慧地阅读。  相似文献   

20.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通过读书我们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认识到外面的世界,对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阅读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读书理解的能力,还能帮助自己在写作上更好地发挥,能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帮助我们在学习读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本篇文章主要对读书的方法等情况进行研究和学习,探索出更多的读书的好方法,能在将来的读书过程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