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吊环技术动作结构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吊环技术动作结构的发展和体操规则演变的历史回顾,结合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比赛的潮流动作,展望未来吊环技术动作结构的发展趋势,为吊环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男子吊环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对近两年国内外体操大赛男子吊环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着重阐述了当前世界男子吊环项目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构成高起评分力量动作的典型连接以及我国运动员与世界吊环强手的差距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吊环这一项运动在我国体操运动项目中开展较晚。1954年全国13城市体操比赛才被列为正式项目。随着我国体操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辛勤劳动下,经过刻苦训练,吊环这一项力量性强、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要求很高的项目,技术水平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现在已成为我国男子体操六项中的强项之一。在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了吊环项目的第二和第四名。在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获得吊环第一名和第三名。在吊环项目上;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的技术现状是:力量性动作强、类型全面、有力量串、有动中有静;先进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环是男子体操比赛中最费力的一个项目,也被称之为“大力士”的竞争。它的技术状况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一名体操运动员的全能水平。如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日本运动员具志坚和白俄罗斯的体操王子谢尔博等都分别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体操比赛中获得过全能冠军,同时也都是吊环冠军获得者,所以说吊环项目是衡量一名体操运动员是否成熟的标志,本文通过对七运会体操比赛的观察统计和查阅的有关资料,分析了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为进一步探讨提高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途径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吊环向前大回环是吊环大摆类动作的典型动作,也是优秀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不可缺少的C组动作。近年来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都比较好的掌握了向后大回环,但向前大回环掌握得好的还不普遍,这是与向前大回环的技术困难程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分析和总结向前大回环的技术有一定的现实忌义。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体操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动作、新编排层出不穷。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体操比赛中,所有的项目都有转体动作,唯独吊环除了下法以外,没有转体动作。不少同志认为,由于吊环器械活动的特点所限,运动员不可能在吊环上做转体动作。这就大大限制了吊环技术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开创吊环技术发展的新途径,使我国体操运动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试验,于1981年3月18日在江门市业余体校体操队首获成功,使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悬垂后摆的新动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中外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全能成绩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为主,对近10 年间奥运会和世界体操锦标赛两大赛中,中外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全能成绩结构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双杠、鞍马、单杠对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全能成绩的偏相关度最大,其次为吊环、自由体操、跳马。6 个子项之间,自由体操与鞍马、吊环与双杠、跳马与自由体操、单杠与吊环的偏相关度最高。中国队队员的全能成绩结构与世界优秀选手的特点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吊环是体操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的一个项目。吊环的练习是在学会控制摇动的双环基础上进行。由于吊环支撑点的活动性,所以通过两手握环做旋外或旋内来完成动作。吊环的摆动技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也许更早些出现了窄环(两臂平行,与肩同宽)技术和以直臂完成的各种摆动动作,改变了以往的宽环  相似文献   

9.
弄清完成复杂力量动作的合理技术和研究其教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体操全能各项目中的力量练习,选择吊环是最适宜的。这既与器械的特点,又与完成动作的要求有联系,力量和专项力量耐力的水平对完成吊环动作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培养高级体操运动员的实践证明,体操运动员掌握的力量动作越好,他就能更快地学习新动作,比赛中的成绩也就越稳定。  相似文献   

10.
吊环手倒立是吊环运动项目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在比较高级的体操运动员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中,都是缺少不了它的。从吊环整套动作来看,它可以增加一套动作的难度及其优美性。但在目前一般的体操书籍和其他的参考资料中都很少专门读到吊环手倒立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关于吊环手倒立的练习方法,更是寥寥无几。吊环手倒立是不容易掌握的动作,而现在一般的教练员中间又没有一套完整的教练方法,同学们花了很长的时间练习还不能学会它,这对提高运动成绩,完成教学教练计划无  相似文献   

11.
世界男子吊环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第35~37届体操世锦赛和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吊环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与发展趋向:以多个高难度的静止力量性动作及其连接构成“直接”加分,并形成一套高起评分动作的主干加分,继而采用稳定性较高的空翻为下法,是当前世界优秀选手吊环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选用更难的用力性动作和改变静力性动作的完成方法,是吊环动作技术发展的总趋向。  相似文献   

12.
运用调查、统计、比较的方法,对2000年广西第九届体操比赛的整体赛事进行分析讨论,揭示了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针对吊环、单杠、高低杠等薄弱项目和难点动作稳定性差、失误较多的突出现象作简要评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Knowledge of external forces acting on an athlete is often required to study performance and injury mechanisms, but direct measurement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While transducers in the rings cables typically measure external forces experienced by gymnasts performing static balances and swinging movements on rings, this solution is not always acceptable and an accurate technique that does not hinder the gymnasts’ performances is desirable. This study evaluates a video-based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cable tension on the rings apparatus. Static loading of a rings frame coupled with a planar video analysis of the mandatory damped elastic devices (DEDs) provided a tension-deflection calibration curve. Three-dimensional video and cable tension data were obtained for two male gymnasts performing static balances and dynamic swinging movements. Cable tension was measured using a force link while a planar video analysis determined time histories of the DED deflections. Combined cable tension time histories were estimated fromrelative DED deflections coupled with the tension-deflection calibration curv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rings cables, and were compared to measured values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technique. For static balances the RMS difference between measured and estimated combined cable tension was 83 N. For dynamic swinging movements the maximum RMS difference was 189 N, equivalent to a 4% difference when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eak value. The indirect video-based techniqu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accurately estimates combined cable tension throughout movements on rings and may be considered for studies where a remote measurement is required. There is potential for the technique to be extended to other sporting situations, where indirect accurate estimates of external forces acting on an athlete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了文献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太极拳练习者消费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其消费动机、行为、环节及其影响因素,以有针对性地对太极拳产业进行调整,加快太极拳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吊环向后大回环两种技术摆荡问题的探析。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窄环与宽环技术身体重心的运动规律,以及产生摆荡的原因和寻求克服摆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规则实施以来吊环项目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现场观察统计等方法,对新规则实施以来吊环项目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规则实施以来,吊环成套动作中力量静止动作比例上升;成套动作中5种动作结构组齐全,动作完成、连接形式呈多样化。其中,环绳交叉类动作已从比赛中消失;成套动作总体难度上升,动作技术及其连接继续向高难方向发展;D组以上高难力量静止动作及其直接连接已成为吊环成套难度发展的主流;动作完成的质量、规格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速摄影机、拉力传感器、遥测肌电仪等3种仪器同步测试,探讨吊环后摆类动作的一些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后摆类动作在肌群收缩的顺序、始动点、结束点、用力程度及测力曲线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同时通过研究,论证了统编教材中的不足和缺陷,为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参量振动的性质、参量谐振的条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在体操吊环动作中如何运用和控制这一运动形式以建立合理的的竞技动作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少年体操运动员吊环项目竞技实力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分析法、现场观察法、技术指标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编制的1997周期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特定评分规则与2002-2005周期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规定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现周期我国青少年体操运动员吊环项目的竞技实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现周期青少年体操比赛规定动作的编制具有动作类型全面,难度动作要求具体,动作规格要求较高等特点,运动员要获得10分起评或取得好成绩必须应具备较高的竞技能力;目前我国青少年吊环项目竞技能力较强,但成套动作完成动作质量偏低,基本姿态与基本技术失分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