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郭沫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文化巨人。这种矛盾和悖论表现在他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创作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及为人处世上。必须把郭沫若的矛盾和悖论放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与钟嵘在文学起源论、本体论、创作论等方面均有非常相近的论述,这种相近相通之处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郭沫若借鉴钟嵘理论观点的明证,也是郭沫若深受传统文论影响的具体表现.而二人在创作主体人格修养问题上的差异则可看出这种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说:“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这句很平常的话却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一个总原则。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态度、动机的表白,说明他高度重视历史剧的社会作用和剧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它规定或制约着史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这一史剧创作的总原则贯穿于郭沫若史剧创作的全过程,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深切体验和创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并获得重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郭沫若的这一概括也是我们学习、理解、研究郭沫若史剧的一把钥匙,对我们今天的史剧创作仍有着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六部抗战历史剧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情境之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从内容层面上来分析,"斗争"是它们共同的叙事母题.郭沫若把"斗争"作为抗战历史剧的叙事母题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气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创作心理的深层动因.郭沫若是一个革命的有机知识分子,复杂的身份归属和角色认同使得他有意识地去维护革命的意识形态,从而与当时的以国民党为首的反革命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而他创作抗战历史剧的深层心理机制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写作小说前后达三十年,写出作品四十篇.在郭沫若一生的著作中,小说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但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创作,同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并立于世,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先驱,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郭沫若的历史悲剧中探求其历史悲剧的矛盾冲突的特点和手法,以便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代中的悲剧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郭沫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就是郭沫若与泛神论的关系。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受过泛神论的影响,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可是,当深入分析具体问题时,分歧和争议就产生了。例如,郭沫若的泛神论的思想来源、泛神论在郭沫若世界观中的地位、它的特点和作用、它对郭沫若创作发生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至今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就此谈些看法,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9.
在郭沫若研究中,尽管郭沫若思想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对于伦理思想却很少涉及,至于郭沫若的人生观更少有人问津。阐明郭沫若的人生观,我以为对于了解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尤有重要意义。一让我们首先对郭沫若人生观的发展作一鸟瞰。少年时代,郭沫若已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时的认识是不确定的、有矛盾的。他时而说:“我已久存厌世心”(《澡堂狂吟》)“人生到处须行乐”(《三月十四日暮同友人游园作》),时而说: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诗集《女神》和抗战六部历史剧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两个高峰,而解放后所写的作品却无人喝彩。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其“为艺术”与“为政治”矛盾主张在郭沫若身上的具体体现。探讨此矛盾现象,有利于客观分析郭沫若的作品和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郭小川生活与创作的新时代.他的思想、斗志、诗情及其本色,都在奋进与挫折、欢欣与惆怅、求索与困惑的复杂交织中得到了悲壮的升华.一个革命者的激情和理想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所遇到的否定条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郭小川人生道路的悲剧性结局.战士--诗人--战士的辨证发展构成了郭小川生命与创作的全过程.他的诗永远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不朽回声.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塑造了复杂的女性形象,其女性观集赞美与批判于一体。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心理有关。这种矛盾性不仅导致其女性观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其小说美学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沈从文以城乡互为视角来结构小说,矛盾的女性观使他对乡村的赞美是矛盾的,作品的张力使他在批评都市时的态度是犹豫的,这也造成了他小说叙事维度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是一名以矛盾思想而著名的美国自然主义及现实主义作家,其矛盾思想散见于其各个小说,本文试从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论来探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对“超人”理想产生的矛盾心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低调和俭省的小说家,郭平以小说小“说”的方式,书写日常生活世界。其中,人的天性和日常世界的对立是小说的基本母题。郭平的小说是非戏剧性的,他把小说的叙述处理成“探案”似的发现,这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一种内敛、节制的语调和节奏。  相似文献   

15.
泰戈尔是个丰富的存在,其哲学思想和他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坛上的影响都是复杂的。本仅选取“第一个”向泰戈尔学习的郭沫若与“最善学”泰戈尔的冰心作一比较分析,试图论述他们接受泰戈尔思想的不同向度:前主要是“泛神论”,而后主要是“爱”的哲学,并试图从他们的童年、性格、气质以及相应的心理定势方面找出内在的原由,以求触及这种种复杂性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6.
文学即人学,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助于深化对文人的认识。透过王廷相的词,可窥见其矛盾人生:他怀着济世之心上下求索,却不得不在四方漂泊中承受孤独与寂寞;他在屡屡受挫后试图寻求继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却不得不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颤抖和妥协;他坚信可以通过归隐田园求得内心的宁静,却在真正退隐后感到了巨大的恐慌与失落。他的这种矛盾人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士人面对理想与现实错位时的艰难选择,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谦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19-121
杰克·伦敦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多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作。在这些作品中,蕴含着诸多的矛盾现象,包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激情的憧憬与失落的感伤之间的反差、矛盾的生命伦理与生存哲学以及“双性同体”视域下人物性别的矛盾等。正是在对这些矛盾问题的探索与总结中,杰克·伦敦的人生与创作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最终达到了其写作生涯的巅峰。  相似文献   

18.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郭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浩群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27-29,33
郭靖是大巧若拙的,尽管他有点木讷,可他很有智慧。经过苦苦思索,郭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郭靖把侠的精神提升到为国为民层面上来了,他悲天悯人,心怀天下苍生,这是他成为一代大侠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