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附言: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吹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2.
汉口时期的《中央日报》提起《中央日报》,人们都知道它是国民党的宣传工具。它的创刊期,一般人都认为是“1928年2月1日”,地点在“上海”。现在仍在台北出版的《中央日报》就是以“2月1日:为“创刊纪念日”、“社庆日”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南京清凉山公园扫叶楼上,迎来了十几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员工。聚会的主持人是解放前打入《中央日报》的地下党员李廉同志(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回忆当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中央日报》开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5.
《民生报》1927年10月21日在南京创刊,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最早创办的民营报纸,也是当时南京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发行量比《中央日报》还要多。社长成舍我看其营业情况比北平的《世界日报》还要好,曾计划以南京为中心,组织中国报业公司,颇有点乐不思蜀。  相似文献   

6.
今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南京清凉山公园扫叶楼上,迎来了十几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员工。聚会的主持人是解放前打入《中央日报》的地下党员李廉同志(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回忆当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中央日报》开展斗争的往事。 1948年底,国民党统治土崩瓦解,《中央日报》迁往台湾,南京只留一下一个应付门面的摊子。李廉遵照地下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南京,团结职工,保护器材,迎接解放。 1949年初,台湾《中央日报》突然派来要员,演出了一场“西瓜席”的丑剧。这位要员带来一筐台湾西瓜,说是请大家品尝台湾风味,以示“慰劳”。大家心里明白,此时此刻,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在“西瓜席”上,“要员”吐露真情,说他奉命而来,要“借用”汽车、轮  相似文献   

7.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最高级报纸。本文介绍的是从1927年国民革命军底定武汉,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历时22年的《中央日报》的情况。这22年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武汉时期,上海时期,南京时期,重庆时期,还都复刊时期。由于本身条件与客观形势的变化,各个时期情况不同,但其历史进程则与人民利益日益背离,终至完全成为封建法西斯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成都《新民报》创刊于1943年6月18日,它是南京《新民报》迁重庆出版后的继续发展。至此,《新民报》开始在两地同时出版。成都《新民报》初出晚刊,为四开一张。1945年2月1日增出日刊,初为四开一张;1947年5月9日起改为对开一张。日、晚两刊同时发行到1949年7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武装劫持。  相似文献   

9.
陈德徵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上海滩最炙手可热的国民党党棍.有关他的生平,张功臣《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出版)介绍颇详,有兴趣者自可参考.陈德徵曾一身而兼《民国日报》总编、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长、上海市政府教育局长三大要职,却在1930年10月14日突然被蒋介石关押在南京宪兵团,直到一年多后才获释;不但如此,陈在1940年代前期短暂任职于《中央日报》时,又不幸被蒋介石查出而开革,并挨上了"着各机关永不叙用"的禁令.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应该追溯到一九三七年秋和一九四六年夏,那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定,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曾先后两次在南京筹备出版《新华日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未能实现,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南京解放七天以后,《新华日报》才得以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对于这一段历史,我  相似文献   

11.
知道《出版广角》,我还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任上。那时,《出版广角》经常在全国分片举行论坛。论坛邀请全国出版界的部分人士聚集一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纵论出版大势。这种论坛,我参加了两次,一次在南昌,一次在南京。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使华被看作是二战后美国巩固国民党政权的地位,以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举措。《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在马歇尔使华一年中的报道宣传,折射出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歇尔使华的报道,可以透视国民党对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13.
创刊79年的《中央日报》,2006年6月1日正式暂时停刊,只余下网络电子报继续运作。《中央日报》经营管理分三个阶段:叶楚伦主持时期是传统型体制、程沧波主持时期到抗战胜利的社长负责制、抗战胜利后社长马星野提出实施股份制企业化体制,自动停领津贴。1947年5月底“,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选举了董事长,成立了董事会和监察会。党报企业化经营是大胆尝试和改革《,中央日报》开了先例。企业化经营成为改革动力,淡化党报色彩,增加了社会公众接受程度。可是,背负着为党宣传的使命而无法以市场为导向去善尽媒体之职,令《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14.
一、1948—1987年间的报业 在1949年国民党总部正式迁台之前,《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国民党报系统的新闻机构就有计划地迁至台湾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转接,又创办了不少新的报刊,从而在台湾形成了以三个“中央”为中心的、沿用国民党在大陆实行一整套体制的“党报”体系,牢牢紧跟国民党的思想路线与战略,实行“舆论一律”,并对原有报刊等新闻单位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与整肃,严格控制新闻舆论和与言论自由,在台湾实行了长达36年的“报禁”方略。 《中央日报》1948年11月迁至台湾,并于]949年3月12日在台北续刊。该报一直是国民党中央之喉舌和工具。《中央日报》系统的报纸均属“党报”体系,都为国民党党、政、军部门的机关报。这类报纸主要有:《中央日报》、《台湾新生报》(台湾省政府机关报)、《中华日报》(台北版)、《青年日报》、《忠诚报》、《建国日报》、《金门日报》、《马祖日报》(后5种报均为“军营”报纸),还有台北的《大华晚报》(1950年2月1日创刊)、《中华日报》(台南版)和《新闻晚报》等。  相似文献   

15.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1938年9月由长沙迁来重庆时,正值抗战初期,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尚能合作。随着抗战的深入开展,国民党一味制造摩擦,《中央日报》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发行的机关报《新华口报》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从1939年到1943年的四年期间,《中  相似文献   

16.
《东南日报》脱胎于作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喉舌的《民国日报》。其更名之目的,是要打破报纸的地理界限,以推进业务发展,扩大宣传影响。1934年6月15日,南京《中央日报》刊载一幅较大的广告,内容为:“杭州民国日报为浙江唯一大报,自备最新式卷筒机,每日销行达二万份。现应时势之需要,自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十六日起改名为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筹备于南京,创刊于武汉,武汉沦陷后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直至1947年2月28日,因内战全面爆发而被迫停刊,历时九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日报,这是1937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蒋介石在庐山协商两党联合抗日的内容之一。国民党当局虽然同意《新华日报》公开出版发行,但同时又设置许多障碍加以阻扰破坏,以致原定1937年10月在南京创刊的《新华日报》,不得不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审批手续上故意延宕而推迟于1938年元月11日在汉口出版。报纸出版以后,国民党又指派特务流氓捣毁报馆,殴打报童,查封报社派驻各地的办事处、分销处;邮电部门无理扣留没收新华日报社发往各地的报纸,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  相似文献   

18.
孟娜 《东南传播》2011,(1):90-92
1928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主流媒体之一,曾经被称为"党国"第一大报。由于意识形态和内容的片面性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学者们重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媒体,在历史上的抗战宣传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传播史学研究价值。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重庆版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战期间的宣传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沿革《中央日报》从创刊到今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述如下;1.南京出报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一俟定都,即有设立机关报的筹议。当时正值上海《商报》停刊,于是《中央日报》接其一切设备,于1928年2月1日在上海创刊。至同年11月1日为止,该报由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兼任总经理,彭学沛压总编辑。创刊时,国民党元老吴敬恒曾前往祝词,说:“于右任先生敢说世界最优良之主义为孙文主义,愿贵报主张而实行之,为总理吐气。”在此期间,国民党中央颁  相似文献   

20.
(一)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它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南京开始筹备,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创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它又迁到重厌继续出版。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封闭时为止,存在了九年零四十九天。国民党反动派允许《新华日报》在它的统治区出版发行,也和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一样,是完全出于被迫的。《新华日报》从筹备出版起,就一直遭受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