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浩文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位美国学者,他以肖红的研究于1974年获得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肖红评传》就是他的博士论文。该书于1976年由美国杜尼公司出版,1979年由郑继宗译成中文由香港文艺书屋印行。此后有台湾和哈尔滨等版本,1989年作者又补充增订改名为《肖红新传》,由香港三联书店再版。作者认为这第五种版本是他“最后”的一个版本。这最后的涵意,一则有向肖红研究暂时“告辞”的意义,因为按作者香港的再版序中所说,他此后便开始了与肖红无关的研究工作;二则,新传的出版也标志着作者研究的一个里程。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光辉名字,不仅在祖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已是家喻户晓,在东南亚以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他的高尚品德和不朽诗篇,为世界人民广为传颂。屈原于公元前340年诞生于湖北秭归县,自幼勤奋好学,知识丰富,胸怀大志,21岁到京城郢都谋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  相似文献   

4.
一说来也怪,现在在众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论及郑板桥时,大都谈其诗,谈其文,而对于他的《道情》却不置一词。翻检有关郑板桥的学术论文也是如此。其实,在郑板桥的众多文学作品中,他对道情付出的创作时间最长,付出的劳动也最大。按《郑板桥集·小唱》后面的跋:"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前后经过了14年,若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墨迹,"雍正三年,岁在乙  相似文献   

5.
郑振铎(西谛),福建长乐人,生前曾任文化部付部长,他是我国著名作家,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藏书家,被公认为“博学宏见”,他于一九五八年逝世后,家属遵照他的遗愿,将全部藏书七二二四部,九四四四一册(份)全部捐赠国家,这种精神确实令人钦佩。郑振铎的著作中,文学作品以外,在藏书方面曾著有《劫中得书记》,记载抗日战争时期自己收藏的一百四十九种珍善图书,记叙了这些古籍的价值、版本源流。这部著名作品,是现代重要的版本学专著,一向受到重视。另外郑振铎还写过一本《蛰居散记》,似为人们重视不够,其实这本书也记载了他有关图书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范长江的政治态度,在采访完两安事变后发生重大变化,自动“投共”去了;  相似文献   

7.
去年第9期本刊的《新书谈片》栏中,我曾为蓝英年的《寻墓者说》一书作过点鼓吹,这回又来谈谈他的新作《苦味酒》(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版)。近年来,有两位作家的劳动很令人刮目。两位的努力都集中于探索前苏联(也扩及东欧)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谜团;不说是讽喻吧,作为观照也大可启发人们对贴身的现实的思考。一位是严秀,他侧重于政治,政权操作和那个荒唐的统治秩序的瓦解的因由;其社会文化批判的意义,被邵燕祥称之为“国际题材杂文”。已经结集在  相似文献   

8.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9.
繁钦,字休伯,汉末颍川人。他曾与王粲一样避乱荆州,"世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因而,繁钦也非等闲之辈。在荆州时,他与避乱的同乡颖川名士杜袭、赵俨等相善:"通财同计,合为一家"。他是有名的文学家,名仅次于建安七子。《典略》云:"以文才机辩,少得名于汝、颍。钦既长于书、记,又善为诗、赋。  相似文献   

10.
儿子说 ,他9岁时就爱上了《正大综艺》。“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10年了 ,《正大综艺》伴着他长大 ,把一个多彩斑澜 ,如此美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他说 ,对《正大综艺》唯一的希望就是四个字 :相伴永远。丈夫说 ,他爱《正大综艺》是因为这个栏目的精美 ,形式美、内容美 ,主题歌美 ,不仅仅展现世界的奇妙 ,而且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 ,美仓美奂 ,看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 ,对《正大综艺》的希望也是四个字 :美丽永远。我说 ,《正大综艺》最让我感动的是真情。“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能够把一个栏目办得长久,办成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中从事职业编辑工作时间较短的,恐怕就是郭沫若同志。抗战后期,他在重庆主编的《中原》月刊是他从事文学活动以来所编的第一种刊物。他在该刊创刊号的《编者的话》中自己承认:“我自己并没有主编过任何杂志,往年创造社虽然也出过一些刊物,但多半是成仿吾或郁达夫主编,有时是我和他们合编,我自己来主编杂志,这回要算是第一次。”《中原》创刊于1943年6月,时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之后,因此《中原》的命运可以预卜。它只出了6期,按月刊来说,到同年11月便可出齐,可是却拖到1945年10月才出了第6本,即2卷2期,共费去2年又4个月的时间。对此,郭沫若是颇为恼火的,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标题是孟老夫子的话。他这里所说的《书》,是指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尚书》。由于《尚书》中有的记载夸张失实,孟夫子不肯全信,所以说出这一带有矫枉过正的话。具体所指是《尚书·武成》中记载武王伐纣时战斗的残酷的,说纣王率兵迎战,“前徒倒戈”,“血流漂杵”,殷纣败亡。尽管这里所说的“杵”是木质的,但如非血流成河,是不可能漂起木杵的。所以,孟老夫子不肯相信,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也?!”看出孟夫子读书之认真,他不肯单据一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这位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以"善变"而著称,他一生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曾三次宣布脱离政治,但三次都未能完全做到;他一生学术视野极其开阔,且政治观念、学术思想、性格趣味等皆复杂多变.其师康有为曾多次指责他"流质易变",他本人也自谓: "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善变"几乎成了梁启超个性的构成力量和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南日报》是一份较有影响的国民党报纸。它历时15年(1934—1949),曾经迁地三省市(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主办者为胡健中。当年新闻界有人将他与天津《大公报》的胡政之相提并论,称为“南北二胡”。胡名震欧,字健中(1902年—),原籍安徽和县,寄籍浙江杭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工诗词、娴外语,尝以“蘅子”为笔名。他曾在嘉兴任中学教师,1928年应复旦大学同学许绍棣之邀,任《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从而进入报界。由于他能编能写,善经营,所以前人说他“笔杆子既硬,算盘也精”。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16.
《守夜人》     
《新闻世界》2008,(7):113-113
剧情:汤姆·拉德洛(基努·李维斯饰)是洛杉矶资深警探,他的搭档华盛顿警官(特里·克洛斯饰)惨遭谋杀,拉德洛开始不顾一切地在洛杉矾追杀那两个小混混。拉德洛的行动令他的同事们感到不安,他们不想让拉德洛的失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于是大家开始集体陷害拉德洛。而上司杰克旺德队长(弗罗斯特·惠克特饰)也开始担心不已,他要控制拉德洛不过分暴走,  相似文献   

17.
张连莹 《档案时空》2007,(11):37-38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他出身于士族名门,是我国东晋时杰出的书法家."他是王氏家族子弟中骨鲠高标的一位才子",但随着门阀相轧,他对作官已没有兴趣.朝廷曾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嵇内史,故世人又称他为王右军.最后他还是"称病去职","誓墓"不仕.  相似文献   

18.
张志娟 《文化遗产》2013,(3):110-114
无论提及清代《山海经》学抑或古本《山海经图》,汪绂和他的《山海经存》都是绕不开的名字。其人学识宏富,解经不拘成说,常从文本细读出发,举重若轻地探讨大问题。他也曾引西学推证,并对神怪内容进行合理化解释,但态度上却不过分执著于求真究理,或者说,他所究之理非"神怪有无之理",而是"身心性命之理","神怪自不足惑"。此外汪绂工绘事,所作山海经图往往别出心裁,极具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散文类图书中,梁衡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读过他的文章之后,就像有一种思虑存在于心,一个图像盘据于脑,久久挥之不去。无论散文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同寻常。即以他的写人物的散文来说,既不满足于形似,也不停步于神合,仍要异常执著地追求文章的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谢拉(J.H.Shera 1903-1982)是美国著名图书馆学理论家,近年来也逐渐为我国图书馆研究工作者所熟悉.他于1925年在迈阿密大学获得文学士,1927年获耶鲁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后来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44年获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哲学博士学位.以后他担任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又被聘请为该大学图书馆研究生院教授,负责讲授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