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郑向荣 《教师》2011,(16):52-53
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将语文仅仅当作知识来教而不是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来看,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努力建设充满生机而富有活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把文章当成学生表达情感的工具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写作的工具,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然后把"三年"当作一个整体看,整体安排学生的作文学习,并把这整个时间段的学习当作一个"过程"。重视作文教学的整体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让教师把教学的目光从语文基础知识文化转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当下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但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教学方法老套,仍旧把知识文化的传输以及应试考试当作教学的中心,影响了学生语文的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总习惯于把语文的学习局限于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应当把教材看作是知识的载体而不应当作是知识本身。"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有效途径。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除了用媒体展示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雄伟景象外,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从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就是,既把语文教科书当作一种教学工具,又把它当作渗透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6.
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课堂教学的理念虽然已经发生变化,但学生的学习机制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兴味索然,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者",当作具备了一定学习力的"学习者".教师在设计、开展语文教学时,总是采取"单边行动",从自我角度出发.教师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语文课应该这样教,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也不懂,无视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技能、方法和能力,无视学生已积蓄的"先验知识",把学生当作"零起点".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处于这样一种教与学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场"。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为了让语文更富有人文气息,让语文课堂激情燃烧起来,我们要大胆改革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而不再是过去那种枯燥无味,教师滔滔不绝的说唱教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呢? 一、把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从开始就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反对那些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以我为主的学习精神.只要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算动起来了.只有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才能使他们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才是真正提高了.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点,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这项工作。一.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学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出改变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师的问题引导意识和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有效提问的核心是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看作一个发展学生主动性的积极过程,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提问.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新教材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素养课而不是过去那种纯粹的知识课,所以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程。但它同时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语文的学习局限于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高耗低效。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应当把教材看作是知识的载体而不应当作是知识本身。同样,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不应局限于考察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事实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可以最广泛地应用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而且是受用终生的。像这样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它,…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失之偏颇。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主要的是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时下,过于强化工具性,把语文课变成了知识课或文章学习课,把积累语文知识、掌握课文内容当作语文教学的惟一目标,把本来用于积累语文、锤炼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语文训练课变成了让学生“知道什么”的知识传教课。对此新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引导学生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践中必须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仅把他们当作一个知识的受体载体,每个环节,都要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日益深厚.  相似文献   

17.
赵印 《考试周刊》2010,(53):51-51
如果说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工作的唯一目的,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话,那么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说"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教师如何让"质疑"伴随着我们所有的学习过程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信息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容器”,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再采取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把知识“吞进肚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情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云 《考试周刊》2011,(56):57-57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罗曼.罗兰指出:"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语文教师要把真挚的情感传到学生身上,自己必须先有。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一首诗、一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