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毕淑敏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相似文献   

2.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这是蚕的悲剧。当我们说到悲剧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也许,是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我是蚕呀,我嚼食朝露我嚼食月光各课本上,作业本上,蜜一板、一钓,我是春蚕,嚼食晨曦,听食星辉。我吐蓝色的丝,我吐红色的丝我吐白巴的丝我没有为自己织舒达的眠床,也没一们为自己织华贡的锦被;我坚信自己不会长老自绛,囚为不不尽的妙︸哟,都织在汤求L刃识的心田里。 、匕‘溉矿‘我是蚕——教师手记@张扬之 ~~  相似文献   

5.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蚕的自传,蚕作茧自缚,但它又能破茧而出,飞向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学习蚕破茧而出的勇气和智慧,是不是?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  相似文献   

6.
茧的遐思     
<正>一蚕会结茧,众所周知。蚕为什么要结茧,将自己重重包裹?不是为人类提供蚕丝,而是保障自己由蛹成蝶过程中的安全。海中有一种鹦鹉鱼也会结茧。为了不在睡梦中失去生命,睡觉前鹦鹉鱼总会吐出丝来,将自己紧紧围护。大部分蚕与鹦鹉鱼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破萤而出,但也有极少数却因茧结得太厚或太薄,并没有起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萤,在保障他们安全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对它们的致命伤害。  相似文献   

7.
1、蚕是一种小小的青虫,胖胖的身体,嫩绿的腰肢,整天埋头吃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2、然而过了一个月,蚕都销声匿迹了。蚕肚里的丝在吐完之前,它们化成了一个蛹,并且吐出丝,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包绕起来,筑成了一个圆形房屋——茧,蛹则藏匿其中。3、于是古人说它  相似文献   

8.
一、解题:这是一篇说明文,是说明“蚕”和“丝”的。一般是用“蚕”和“丝”作题目,但这里却借用了一句唐诗,这便增添了文章的光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七律诗的一句。诗的颔联是这么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借物喻人,说明对爱情之忠贞的。其中“丝”和“思”谐音,说明要不相思除非自己身死,但这里却是用了本意,表明了“蚕”和“丝”的关系也表达了对“蚕”儿一生到死为人类造福的歌颂,用这句诗作题目,引人入胜,增添了诗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破茧的蛹     
两条蚕在各自吐丝纺织自己的未来。一条蚕说:“我希望在未来的房子里休息一阵子后,能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另一条蚕说:“我很累,只想有个地方睡觉。”渐渐地,它们用丝建成了自己的房子,它们变成了蛹。一段寂静之后,一只蛹开始撕咬自己编织的茧。虽然很艰难,它却一直不放弃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延续     
这几天,我们班掀起了养蚕热,我也买回了几条幼蚕。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蚕宝宝一天天长大,陆续结茧了。看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捧着蚕盒,高兴地转起圈来。谁知乐极生悲,一条蚕儿从高空坠地,不偏不倚地落在我脚下,尾部被我踩得血水飞溅。我尖叫一声,痛心地捡起这条奄奄一息的小生命,把它重新放回到蚕盒里。  相似文献   

11.
阅读训练     
李娜妮 《广西教育》2007,(9C):25-27
科学家与春蚕 1912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①(瑕、暇、遐)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的却是精美②(纤、迁、钎)亮的丝;它们极忍耐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看啊,看啊,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相似文献   

12.
    
一想到蚕,大家就会想起它的可爱和贪吃。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它娇小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勇敢地与命运抗衡的心。我也养了蚕,亲眼见过蚕生长的全过程。当蚕开始结茧时,它会先从嘴里快速地吐出丝。从头部开始,一圈圈地围成一个椭圆形,直到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为止。那几天,蚕宝宝茶不思、饭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在第3节以“春蚕”为例简介蚕的一生时说:“吐完最后一段丝”便“停止自己的奋斗”。又在第6节尾、第7节头照应这一说,强调丝尽则蚕死。配套教参(89年版P59)也说:“本文引用这诗句为题,主要是取其字  相似文献   

14.
    
人最难逃脱的是自己织的网,正所谓作茧自缚。往自己身上一层层地缠绕挣不脱、理还乱的丝,完全是戕害自我。有的人也如蚕一样,将自己装入一个套子,束缚自由、欢笑、幸福。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新解     
清代袁枚 说:“蚕食桑, 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 蜜,非花也。” 蚕吃桑叶,吐出来 的是丝,蜜蜂采的是花 粉,可是却能酿出蜜。这都是由于蚕和蜂把桑和花粉进行了分解加工,再创造,才吐出丝,酿出蜜。这句话说明读书要精思,不可不求甚解,要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6.
耳机线与耳廓缠绵,陈绮贞纯清无杂的声音缓缓流入耳内。“孤独像睡眠一样喂养我……”脚下厚积的树叶发出沙沙的细语,像耳机里的电流,一寸_寸,一丝一丝地摩擦着我的心。像母亲不光滑的手,贴在我的心口,舒服得让我可以抛去愁绪,忘却所有。脑中的愁丝被一根一根挑出头来,再一根一根地从中抽出。脑袋是空空的,却空得很安详。  相似文献   

17.
陶醉     
田聪 《高中生》2008,(23):43-43
许久没有见到那一片荒草了。离开书桌,走出房门,我悠然地走近那些摇曳的精灵。蓝天下,溪水边,它们在尽情地生长着,让生命的绿色一寸一寸地延伸。那绿茸茸的小草,那碧莹莹的小草,似乎都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它们肆无忌惮地在山野间抒写着绿意,抒写着生命的希望。这是一片自由的荒草,在它们的绿意中,没有一丝沉  相似文献   

18.
在古诗诵读中,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研究一下蚕到底是怎么吐丝的,又是怎样从嘴里吐出丝来的。于是,我找了一条正在吐丝的蚕进行了非常细微的观察,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奥秘。蚕要吐丝前先要将嘴里的丝液粘到某个物体上,然后蚕的头按照8字形左右摇摆,这个动作是干什么呢?原来蚕这样摇晃脑袋的目的是为了把嘴中的丝液拉出来,把丝液从嘴里拉出来后就拉成了丝线。这时,在丝线表面上还剩留着一些黏液,我叫他丝胶,蚕就靠这些丝胶将嘴里拉出来的丝线粘到茧的内侧,这样就慢慢地产生了茧。如果蚕的脑袋不摆动,丝线就不会吐…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只蚕。丑陋的外表让我自惭形秽。我没有凤凰涅槃的勇气,也没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更没有精卫填海的毅力。我唯一拥有的便是一颗追梦的心。我追求美丽,于是我作茧自缚,希望能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拥有美丽双翅、纤纤细腰、翩翩舞姿的蝴蝶。作茧的过程是痛苦的。洁白的丝一缕一缕地从我口中吐出,我的心一点一点地被挖空;雪亮的丝一缕  相似文献   

20.
“春蚕到死丝方尽”,于是我们赞扬蚕的伟大,蚕的无私,我们说得天花乱坠,然而蚕不会开心。因为它的茧并未背负如此沉重的意义。茧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繁衍,仅仅是为了蜕变,但为了生存而结的茧却被人类堂而皇之地扼杀……人们“抽丝剥茧”,却也把美好的赞扬送给失去了生命的幼蚕。事实上,这丝这茧是我们的掠夺品而非春蚕的祭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