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色粉笔头从“卫道士”手中抛出,在空中优美地划出一道弧线后,精准地落在酣睡淋漓的凌少枫头上。我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卫道士”居然不仅上课能使用催眠之术,原来掷东西也是百掷百中,这可真是一个“传说”。吃惊之余,我们开始为凌少枫的命运担忧,  相似文献   

2.
我依稀记得凌少枫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坏是可恶,影响另一个人变坏是罪过,我可不想耽误你的大好学途,丫头。"白色粉笔头从老班手中抛出,在空中优美地划出一道弧线后,精准地落在酣睡的凌少枫头上。我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老班不仅上课能使用催眠术,原来掷东西也是百发百中,这可真是一个"传说"。吃惊之余,我们开始为凌少枫的命  相似文献   

3.
我年轻时,有一次曾到山那边静静的树林里拜访一位圣人,当时,我与他正在谈论着美德的本质,一位盗贼疲惫不堪、脚步趔趄地沿山路走来。走近树林时,他在圣人脚下跪倒,哀求道:“啊,圣人,我要得到您的安慰!我的罪孽已成为我的重负了!”圣人回答:“我的罪孽,也成了我的重负了。”盗贼:“可我是个贼人,是个强盗。”圣人:“我也是个贼人,是个强盗。”盗贼:“我还是个杀人犯,很多人的血在我耳边鸣冤呢。”圣人:“我也是个杀人犯,我耳边也有很多人的血在鸣冤。”盗贼:“我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圣人:“我也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唯唯诺诺儿子:“妈,什么叫唯唯诺诺的人?”妈妈:“就是那些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嘴里总说‘对,对,对’的人。孩子他爸,我说得对吗?”爸爸:“对,对,对。”乞丐和吝啬鬼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吝啬鬼家门前乞讨。乞丐:“请给一小块肥肉,乳酪或奶油。”吝啬鬼:“没有呀!”乞丐:“面包屑也行。”吝啬鬼:“也没有。”乞丐:“那你给口水喝吧!”吝啬鬼:“我们连水也没有了。”乞丐发怒了:“那你为什么还坐在家里?快跟我一起要饭去!”这就叫懒惰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什么叫懒惰?”晚上,老师在灯下批改作文。当…  相似文献   

5.
武松自从打虎后,便成了武都头,他高兴至极。一日,武都头又至景阳冈,还入原酒家。此酒家标明“一碗不过冈”,武都头在桌边高声问道:“此店一碗不过冈之招牌是何意?”只见一花容月貌的女子入内,问道:“先生点什么?”武都头大拍桌案,怒曰:“休嗦,快回答,吾再做理会。”女子答曰:“都头,此间又有一只更加凶猛的大虫……”武都头止之曰:“吾再打杀此大虫去也!”言毕,急向景阳冈去矣。那女子急喊:“先生……”话音未落,武都头已不见去向也。那女子叹曰:“又伤了一条大汉之钱财或性命矣。此都头不被虎吃,必破财也。”为何这…  相似文献   

6.
昔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日:“此何气也?”玉对日:“所谓朝云也。”王日:“何谓朝云?”玉日:“昔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日:“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  相似文献   

7.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赏读一首诗,也得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个个“枝”“叶”,比如诗歌中常常借用的景、物、事、人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现代教育》2007,(4):62-62
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  相似文献   

9.
短文的分量     
章的分量不是以字数多寡篇幅长短衡量的。‘当年梁启超向清华研究院推荐陈寅恪为导师,校长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连硕士也不是。”问:“那他总该有大吧?”答:“也没有作。”曹为难:“既不是博士,又没有作,这就难了!”对曰:“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2005,(9):54-54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日:“我也不解与诸君相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醉翁谈录》寓言)  相似文献   

11.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相似文献   

12.
宋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53-154
一、晏①、明②。阳也。①“晏”,晴朗。《说文·日部》:“晏,天清也。”《文选·杨雄<羽猪赋>》:“天清日晏”李善《文选注》:“晏,无云之处也。”②“明”,指白昼。《左传·昭公元年》:“明,阳也。”二、旰①、晏②,晚也。①“旰”(gan),晚,天色晚。《左传·襄公  相似文献   

13.
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阳光爱心卡”,我除了喜欢那上面的“小鸟爱心”图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就惊喜地说:“哟,你也发爱心卡了?”原来,他同事的孩子也发了这种卡。“这有什么用?”我说。爸爸一听,对我说:“你过年时不是得了800多元吗?为什么不存上呢?”我说:“我已经存到存折上了。”这时,爸爸从包里拿出一张宣传单,递给我说:“仔细看看吧。”我接过印刷精美的宣传画,只见上面印着“刷卡有奖”之类内容,便笑着说:“你就关心抽奖,快钻进钱眼儿里了。”爸爸不动声色,向我发难道:“你知道它…  相似文献   

14.
一背伊阙 曹植《洛神赋》:“背伊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称《作品选》):“背,背向。” 今按:背,离开。《荀子·解蔽》:“明月而宵行,俯视其影,以为伏鬼也。印(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王先谦注:“背,弃去也。”奔去者,离开也。今犹背离连文。于征途某地,言离开须先到达,故离开伊阙实即过伊阙。“背伊阙”与下“越 辕,经通谷,陵景山”四句一组,写第一天行程。伊阙乃出洛阳第一站,因列组句之首。 二延颈秀项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作品选》:“延、秀均指长。” 今按:项,颈之后部。秀…  相似文献   

15.
余静蓉 《师道》2005,(4):42-42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物理学家,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他的学生在做实验。物理学家问:“你晚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我在做实验。”又问:“白天你在于什么?”答:“我白天也在做实验。”物理学家勃然大怒:“我问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你什么时候用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写鹏之将南徙后,插入“蜩与学鸠笑之曰”一节: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而起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在“汤之问棘”之后,又有类似的关于“斥”的一节: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对这两节的理解,对这三种“小虫”的形象的分析,历来都较含混,影响最大者当数郭象。他在“蜩与学鸠”一节下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责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在“斥”下,…  相似文献   

17.
黄小雯 《甘肃教育》2005,(1):127-127
有一个古老的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有几只?”“最笨的”回答是:“打死1只,还有9只,”“最聪明的”,也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打死1只,就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它们都被吓跑了。”还有其他答案吗?  相似文献   

18.
“偏旁”与“部首”《康熙字典》曰:偏者,颇也,侧也;中之两旁曰偏。旁者,侧也,非一方也。《辞海》上说:旧称汉字合体字中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湖”宇的“氵”与“胡”,“崮”的“山”与“固”都是偏旁。“氵”和“山”表示意思称形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句号”与“问号”,张梅玲教授有一段非常经典的阐述:“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把书中的句号改为问号,又要把头脑中的问号改为句号。”“问号”与“句号”的转换过程,其实就是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提出问题一解决新问题一………过程。李政道教授对“学问”也有一段精辟的阐述,“求学问,先学问;求学答,非学问。”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