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殿试的“全国第一名”,况且这种殿试要3年才举行一次,可见状元不是那么好当的,考出100个状元恐怕要300年。现今科举早已废止,“状元”一词仍然在用,虽其含义已并不那么严格,但据我所知,邪些被誉为“养猪状元”、“植棉状元”的,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劳动模范。现在  相似文献   

2.
大凡作文,总少不了拟个标题。新闻报道亦然。标题乃文章之眼。眼睛好看,脉脉含情,楚楚动人,谁个不想多瞧几回。因此,读者对新闻标题便有了鲜明、生动、新颖的要求。就为这,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和报纸  相似文献   

3.
看“第一张”报(“也称第一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最后环节,紧衔印刷。看第一张报的主要任务,是对报纸标题、图文作最后核实、订正.透过这扇窗口亦可窥视报纸文风之一斑。笔者从事这一工作,现将我所看的一些文字差错,分类简述如下. 用字要准确,尤其是地名、人名更要慎重。这是对写稿人或编辑工作起码要求,而且也不难作到,可是有些人却作不到.将人名写错的,如:“曹禺”错为“曹禹”,“岳肖峡”错为“岳肖侠”,“赵紫阳”错为“赵紫杨”,“杨析综”错为“杨析宗”,“刘小光”错为“刘晓光”,“杨光浴”错为“杨光洁”,“刘富学”“错为“刘学富”,等等。将地名写错的,如:“四川长寿县”  相似文献   

4.
北京晨报宽带网站近日宣布正式开通,成为中国第一家“宽带报纸”。“宽带报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宽带报纸”能最完整地“拷贝”纸质报纸。目前各类网站的阅读方式都是“标题链接”,读者只能根据主页上的标题点击阅读。这种自上而下的“标题队列”不能反映编辑部的意图,没有个性和特色。宽带报  相似文献   

5.
盛新华  田琳 《新闻界》2004,(6):89-90
一、引言。用疑问句来做标题的情况在报纸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其结构、语义、语用方面很有特色。为了下文叙述的方便,凡报纸标题用了疑问句的称“标题疑问句”,在文章中出现的疑问句称“通常行文中的疑问句”。我们对2003年《人民日报》和2004年7月5日的几份报纸的部分标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标题疑问句的应用仅次于陈述句。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1300余年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途径.状元是中国科举宝塔的顶尖人物,是通过殿试取得的进士科的第一名.我国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文状元有606人,但这些状元的殿试卷却由于朝代更迭、战火连绵、自然灾害等原因,均已佚失.现存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状元赵秉忠殿试卷是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张状元卷.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后认为,赵秉忠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故宫宫廷档案的空白,是目前我们国家发现的仅有的一份殿试卷真迹.  相似文献   

7.
新闻标题与报纸,正如眼睛与人一样。标题不好,会使报纸产生“斜眼”、“呆眼”、“盲眼”。对读者来说,常是“看报先看题”。标题是“导读者”。象《生产“共和国第一”的土地》、《东北新添“三大怪”》、《乡镇企业了不起工资袋一年  相似文献   

8.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9.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起始于隋朝。状元又称状头,是数以万计举子的代表。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首创殿试,把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以后逐渐得以习用。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  相似文献   

10.
就像游览长白山一样,人们最感兴趣、最心驰神往要一睹为快的是晴空淡雾下的天池;而一个高品位的标题在一张报纸上犹似“天池”再现。长白山因天池而美,报纸因标题而亮。一般地说,标题作为视觉的第一冲击点,决定读者是否继续看正文。由此,影响着报纸的发行,继而影响着广告的第二次销售。  相似文献   

11.
杜晓莉 《新闻界》2006,(4):127-127,126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 “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  相似文献   

12.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题好一半。好的标题是章成功的一半。一报在手,读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继续往下读。标题抓不住人,章再好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现在报业竞争激烈,读在选择报纸的时候,目光停留在一张报纸上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种,要想在这几秒钟内抓住读的阅读心理,好的标题无疑是吸引读眼球的第一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纯洁祖国语言的任务。因此报纸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标题,要力求鲜明、准确、生动、可读,尽可能堵住政治性差错、事实差错和文字差错。报纸的编辑应是“堵错”的主要“把关者”。报纸的编辑好比是一支足球队的守门员,施展浑身解数,扑跌腾挪,把各个环节“踢”来的差错“拒之门外”。要把报纸办成一张没有差错的报纸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有些报纸的差错实在多得离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6)
标题是报纸期刊的“眼睛”。一 条好标题,犹如一双会说话能传神的“美目”,往往引入注目,叫人眼前一亮,进而引人入胜。所以人常道:“读报读题,看书看皮”。 纵览林林总总的报纸期刊,“美目”确实不少,不仅为刊物增添了色彩和亮点,更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了读者的诸多联想,达到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  相似文献   

17.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18.
这个标题,出于办公室一位女同事的读报感叹。当善良的人们还为《“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的报道而揪心的时候,近日的报纸又登出了辟谣消息——此乃假新闻。这次被“蒙”的不仅是普通读者,连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都信以为真,在早间新闻还进行过评论。  相似文献   

19.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20.
突出其“专”力求其“新”王晓晶标题的观点看上去有些陈旧:作为报纸的专栏,不“专”,便不成其为专栏;不“新”,非报纸之所为也。但实际操作起来,真正做到“专”与“新”的和谐统一却十分不易。我们吉林江城日报围绕培育农村市场经济和引导农民闯市场的主题,设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