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国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2.
无限的空间谓之“宇”,无限的时间谓之“宙,而这无限的空间与无限的时间便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其中的浩瀚宇宙。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是一个充满奇妙运动的我们人类至今认识还极为有限的物质系统。那么,宇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所在,有着怎样的物质形态?它是怎样衍生出了无数的生命形式?我们人类又是怎样与之相伴走过了将近四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中国互联网,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互联网上各种事件迭出,版权无法得到保障,民粹式的吆喝,既对立又合作,既冲突又亲密,就像很多批评家所指出的,中国问题太复杂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的互联网,作为媒介文化的一个聚集地,难道就如此的混沌?要回答此问题,我们必须回到文化的本质上来。本文将从民众化转向与大众媒介、网络共享的意义、网络共享的基础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民众化转向中的互联网文化。  相似文献   

4.
夏日的深情     
当夏天来临时,我知道我的生命将会以 一朵花的形式而盛开。这是一个明亮的夏 日,远处建筑物的轮廓若隐若现,后面便是 广阔的天宇无边无际。我用一种固定不变的 姿势坐在这里,手里握着的笔在纸上飞快地 走动,时光也悄悄飞逝,消失在宇宙无垠的 虚空里。而眼前这一刻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永 恒吗?就像一朵花在百年之后散发出的古老 馨香。我看见无数的星星,它们赤着脚在天 幕上走动,亮晶晶的眼睛使我们通体透明, 而我们所渴望的思想也是自由行走的精灵, 它能在任何高处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5.
编辑忧患论     
任火 《编辑之友》2001,(1):40-41
临风伫立,独倚危楼,放眼波翻浪卷的文化河流,震撼于它的浩瀚雄浑气势磅礴,神驰于它的旖旎多姿明丽壮美.在跌宕激越中回肠荡气,在悠扬舒卷中心旷神怡.此时,你会觉得,人,居然能够创造出如此的美妙神奇,这该是怎样的神力!你会觉得,在茫茫宇宙芸芸众生中,自己能够成为人类的一员,该是多么幸运多么欣慰!因为只有人才能够领略这如诗如画的文化风景,只有人才能够体验这玄奥深邃的精神旋律.  相似文献   

6.
李立  尧润平 《新闻界》2004,(3):35-35
历史上很少有像国际互联网这样发展普及如此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如此深广的信息传播媒介。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它的威力所及差不多可用换了人间来概括形容。有人说“在这个电子世界里,正在进行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一种全然不同于以往任何方式的交流与融合。”而在以互联网为媒  相似文献   

7.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不像消息,来得突然,也相对独立,可以析出社会与人生做纯客观的审视和展现。人物通讯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千姿百态的人物生活、性格、命运的融汇化合,其信息容量、生活容量、文化容量乃至于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追求盘错交织在一起,呈现一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壮阔景观。所以,我常常觉得,写消息时,自己就像一个战士,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尽所有力量“攻占某个山头”就是胜利。而写通讯时,自己就像一个指挥员,要考虑全盘,要在庞杂的原始材料中筛选、裁剪,提炼感人的事迹,要谋篇布局,埋伏笔,造气势,刻画形象,展示性格等等。要打好战役,指挥员临战前不上阵地勘察战场、了解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是不行的。同样的道理,要写好一篇人物通讯,不作案头准备工作,不提前了解人物成长大略的历程、特点、业绩、环境,往往使采访茫无头绪,零乱肤浅。  相似文献   

9.
我在地方高校就读时就偶尔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入伍到部队后,我寄出的很多稿子都像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所以心里很闷。我带着郁结去找我们宣传科的陈干事,请他来找找症结所在。陈干事对我说:“你写的稿子我也看过一些,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肤浅,很多事情你都没有用心去感悟,没有把事件的本质提炼出来,没有把新闻的价值体现出来。”我仔细品味陈干事的一番话,又想想以前上的稿子和最近上的稿子做了一下比较,以前虽然写得少但都用心了,来部队后写得多了,但都像应付差事。想到这里,我终于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觉得要写好新闻最主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诞生的半个世纪里发生了三次传播革命:用户生产、推荐算法和元宇宙.互联网传播革命的影响在于人类将迎来社会构建、空间重构以及学科重建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传播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类将面对更多技术伦理、传播伦理、思维方式、人性本质等方面的考验,需要在哲学层面、社会构建与人类发展方面有更多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误区和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企业家》杂志 7月号刊登了 500名最富有的美国人名单。其中透露,比尔·盖茨仍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个人身家值 980亿美元;沃克是互联网商业公司 Priceline.com的创办人,他以 41亿美元排名第 43位,同样是在短期内成为亿万富豪;奥米达亚是互联网上著名的拍卖站点 eBay.com的创办人,现在却以 49亿美元跃上第 35名的位置。在今年第一次上榜的 60名富翁中,有 35人是亿万富翁,其中有 19人是以互联网致富。就像韦尔奇所讲的那样,本世纪几乎没有其他什么事情像互联网那样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也没有什么工具能产生如此深刻的财富聚集…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的爆发让图书馆人兴奋不已,但普遍面临诸多困惑,包括: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与图书馆有什么关系?元宇宙是否与过去的许多新技术概念一样,只能给图书馆带来专业刊物上的文字狂欢,而并不能真正对事业有所助益?为此,文章介绍元宇宙概念,厘清元宇宙的内在逻辑和技术基础,阐释元宇宙的由来、定义、本质和困境;从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本我与环境的关系两个维度探讨增强共生、镜像孪生、虚拟原生和异宇再生4种元宇宙类型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分析图书馆如何建设元宇宙,有哪些可能的元宇宙应用;介绍上海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红色骑行”“家族迁徙”“NFT读者证”“古籍区块链”等元宇宙项目。文章认为,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有天然联系;作为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元宇宙使人类古老的梦想得以具象化和易于实现;Web3.0正在为元宇宙提供技术基础,将影响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所有行业;要全面认识元宇宙,需要具有“元宇宙思维”;未来的图书馆有望成为崭新的元宇宙平台,图书馆界需要全面了解元宇宙,抓住智慧图书馆建设契机,布局元宇宙建设蓝图。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是技术群聚效应催生的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生活空间,它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维度和感官维度,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虚实融生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人类感官的补偿性满足。元宇宙提供了人关联社会的新尺度、体验外部世界的新通道,具有虚拟补偿性、全息化沉浸、具身交互性等特征。元宇宙的勃兴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建构产业应用新场景、互联网平台呼唤资本增值新动力、用户期待具身交互新体验等方面。元宇宙带来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无限可能,但我们在接受新媒介增强人类感知和社会实践自由度的同时,应对其所衍生的社会风险抱有警觉和审视。  相似文献   

14.
8年前,我和我的同事完成了OCLC第一篇会员报告《审视发展环境认清前景趋势》,当时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正在增长的网络信息消费者的态度和习惯。报告中我们探寻在早期互联网信息环境下的三个主题:自助服务、用户满意度和无缝连接。该报告的研究还是非常肤浅的,但是它引发了大量的讨论,OCLC也出现了对信息消费者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5.
12月里,哥本哈根吸引了全世界的记者.也牵动着"地球村"村民的心. 新闻记者是船头上的瞭望哨.这艘船就是养育我们的地球.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像一艘船.这船上承载着所有物种里最富有灵性和生机的人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地球这艘船已经穿云破雾开行了亿万年,船上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明媚的阳光,朦胧的月华.香甜的食品,富丽的广厦.正如一艘豪华的游轮,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6.
阿尔·罗迪承认他对互联网了解不多.但是这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电动器材供应商,却知道人们是如何发现其网上店铺的--顾客发现他的网店并不是靠在谷歌(google)上输入"罗迪动力服务",然后点击"我觉得很幸运"按钮.地方报纸网站的本地商业链接是架起"罗迪动力"与谷歌搜索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芦璐 《河北广播》2006,(C00):50-51
梦想对于我来说是想起来就激动的事儿,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被命运如此眷顾。有人说实现了的梦想就不能叫做梦想了,我倒觉得,梦想的实现不是本质上的改变.而是需要我们终其一生让梦想在现实中发亮发光。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2,(8):82-83
<正>本书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带领青少年读者看中国航天员们如何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航天梦。而每个美好梦想实现的背后,都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定不移的决心!在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蔚蓝之中,寂静笼罩了一切。一位航天员正缓缓地走出舱门,他谨慎地把航天服上的保护绳索固定在飞船外壳上。这可不是因为他胆小,在茫茫太空中,飞船就像唯一能够停靠的小岛,航天员一旦离开,就会迷失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  相似文献   

19.
老哥刘益善     
将一个打从内心尊敬的人称为老哥,并不是我的创意. 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这种称呼后,我就毫不犹豫地觉得这样非常好,不仅符合自己的身份,对被尊称者也再合适不过.随后,我就这样叫了.老哥听到我换了一种叫法,过了好久才问我:"我真的老了吗?"不知道早先那些如此称老哥的人是不是也接受过如此疑问,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瞬间里老哥神情的变化,不像是伤感,也不像是忧郁,在当时的感觉里倒有几分责备,毕竟此前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直将他称作老师.  相似文献   

20.
电大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这样,比起中小学生来,他们在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就会有较大的困难,有更大的焦虑。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焦虑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电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往往觉得困难,有的学生书面作业成绩很好,但是口语却很糟糕。这类学生往往表示“我知道要,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