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思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本期同题擂台赛的主题是“诚信”,下面有三篇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章,哪一篇更合你的口味?说说你的理由,并把你的评语寄给我们,你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幸运小读者,还不赶快行动?下期的主题是“如果能回到过去”。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寻秦记》之类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往往会因为某种原因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朝代,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愿意到哪个时期去呢?在你的想象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相信,你写出来的一定是很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4.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5.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两次迁移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三言两语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9.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正>空气有没有重量?如果有,是多少呢?能不能用科学的数字来说明问题呢?课堂上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呢?这些对小学生而言,还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我这一课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设计的。本节课选择了一个科学故事作为切入点,故事抓住了学生们好奇的心理,并且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相似文献   

15.
[教例] 教鲁迅小说《药》。在学生基本明确了作品有两个故事、两条线索以后,我设计、提出了一组问题:一、假如我们把小说分成夏瑜牺牲、华老栓买药两个故事写,那么会形成怎样的两个主题?二、改写后的主题与作品原有的主题在反映问题的本质上和深度上,将有什么不同?三、作品为什么把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和儿子病死、华大妈上坟作为明线,把夏瑜因革命被杀的故事作为暗线,而不是相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四、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三、如何写为表现某个主题而进行的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主题,为的是使老生常谈的主题变得新鲜起来,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像《不尊重别人等于不尊重自己》、《知足者常乐》、《梅花香自苦寒来》等题目,其本身就揭示了文章要表现什么主题,如果要靠想象的内容表现这些主题,其尺度就是要有趣、有故事性,也就是说要尽量写成一个有点趣味的故事。为什么要这样呢?一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阅读故事的兴趣,二是因为用故事来说明一个问题更方便一些。下面这篇《不尊重别人等于不尊重自己》写的也是一个故事,我…  相似文献   

17.
《越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作者感于当时“好诞”、“好夸”的不良风尚 ,以“好诞者死于诞”为主题 ,讲述了一个假称自己能驱鬼治病的人 ,到处向人夸耀 ,骗人钱财 ,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 ,他却被吓得胆裂而死的故事 ,以此来警世振俗的。本文故事浅显易懂 ,但读来却耐人寻味。那么 ,这个故事在当时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对处于 2 1世纪科技发达的今天的人们 ,又会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也就是如何来理解本文的主题 ,这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另外 ,文章在写法上也有许多值得…  相似文献   

18.
二、走进《三字经》——一个故事一句话1.师结合图片讲述仲尼师项橐的故事师: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其实可以缩成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得有味道一些。如:用上手势,把第一个字的读音拉长,再读慢一点……2.师生对读,逐渐引背师: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对,《三字经》。熟悉吗?谁来背一背?三、诵读《三字经》——一个主题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黄粱美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成语故事,是一个关于梦的成语故事,梦是这一故事的主题。该故事主要是讲人生如梦这一重要思想,在这一故事中,梦是贯穿始终的文化主题,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该文主要讲了"黄粱美梦"的内在含义,再论述了"黄粱美梦"在中国梦文化中的地位,对中国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写作考场作文,越来越多的考生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避开记叙文、议论文等常用体裁,选择故事新编或续编的体裁,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那么怎样编写故事呢?首先要将故事背景交代清楚,其次要设定一个个性鲜明的中心人物,再次要设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最后要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记住这四个要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就不难编出好故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