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产业革命的技术基础,也将是下一次,即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我国信息产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微电子技术水平的差距上。只有从设计、制造与应用三个方面实行策略联盟,协调发展微电子技术,才能为我国的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打下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场新的世界技术革命正在蓬篷勃勃地兴起。以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新材料、新能源、遗传工程、海洋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必须导致社会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西方学者预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正由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叫知识、智力社会,亦即大量生产知识的社会。信息化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其来势之猛、影响之深、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过了历次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价值观、产业结构、盈利模式、商务模式、企业定位、全球性技术变化、思维模式等七大方面的显在或潜在的变化趋势,建议各层次的决策者超越金融危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做好准备,加强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铭 《学会》2002,(11):62-64
一、前言 当前的一场信息革命正席卷全球,网络化浪潮汹涌而来,势不可挡,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正改变着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也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其广度和深度都是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发展模式转变中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历次生产力的变革,都为变革的适应者提供难得的跨越发展机遇。借助工业革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超越了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在化工产业革命中德国超越了英国,在机电自动化产业变革中美国超越了德国,日本则借助电子产业兴起而超越美国。近几十年内,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知识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发明蒸汽机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二十世纪原子能、电子等尖端科学技术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现在工业发达国家在生产上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特点是将由机器代替体力劳动,而且也部分地代替了人的某些脑力劳动。机器人将导致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上将会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陈岩 《科技风》2013,(17):107-108
物联网技术被认为是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分析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介绍了其在电网、交通、家居等领域的一些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进入一个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新时代,这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生产力大变革。新的产业革命将以机器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来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进展将材料科学、功能材料和传感技术推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国际上重点开发的领域。材料是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材料是近代科学技术的支柱,又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历史上人们按工具划分时代,实际上是按材料划分时代。当今世界生产技术的高度发达更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高新技术的世纪,信息、生物和新材料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在信息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米科技.处于新材料科技前沿的纳米科技,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现在已经造出只有米粒大小且能开动的汽车、只有蜜蜂大小的直升机.应用于生物医学,可以制出只有几毫米粗的人造手,帮助医生实施虚拟的现实手术.有人预言,处于21世纪高新技术前沿和核心地位的纳米科技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纳米科技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领导下一场工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纳米科技时代.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信息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秀 《情报杂志》1998,17(4):79-80
1 科技信息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已渗透到各门学科、各个领域,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图书馆、情报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传统的服务方式,亦逐渐被现代化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所代替。世界第五次产业革命即信息革命的到来,科学家数量的猛增,使得科技信息大量涌现,知识老化周期越来越短,已由19世纪的每5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