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度弱智学生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智学校招生对象已由轻度弱智逐步向中重度弱智儿童过渡 ,原先针对轻度弱智儿童的教材 ,已不能适应目前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需要。为此 ,本校开始了对中度弱智儿童教材编写的探索 ,通过实践对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目标、原则、方法和体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所编的教材《中度弱智学生生活(套 )》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校弱智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弱智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环境比一般儿童少年差。大多数弱智儿童少年的家庭不了解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对子女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期望和要求不够合理。弱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特教工作者的注意。学校要对如何提高弱智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进行研究,有责任帮助弱智儿童家庭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联,促进弱智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儿舞蹈教育是培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弱智儿童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能矫正和补偿弱智儿童的身心缺陷,增进体质,促进其健康发育成长。而学习一套完整的少儿舞蹈,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激发弱智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使其乐于和老师合作,是共同完成舞蹈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培智学校教师对目前课程的看法 ,本研究对培智学校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培智学校教师对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多方面不满意 ,希望课程改革 ,但又安于现状。因此 ,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中有必要让教师参与其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 ,基础教育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如火如荼。与此同时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也不甘落后 ,每个学校都力求凸显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八所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各个培智学校在校本课程研究中 ,没有充分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扩大了校本研究的范围 ,造成校本特色不明显 ,甚至违背了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同时 ,也说明我国培智教育国家课程改革的滞后性 ,误导了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家制定的适用于轻度弱智儿童的统一的课程计划已经不适应学生发展.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当前培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分析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对策,希望能给致力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度弱智儿童数学可接受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弱智学校中 ,中、重度弱智儿童所占比例日趋增多 ,而教学上却仍沿用为轻度弱智儿童所编写的教材 ,这样就产生教材不能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因此 ,我们就弱智儿童掌握全日制培智学校数学教科书第一至十八册中的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 ,并采用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中度弱智儿童与轻度弱智儿童在许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上存在差异。文章对中度弱智儿童数学可接受能力进行分析 ,并对教材改革和教学新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我的思考 创新教育能否在培智学校语文课堂中实施呢?许多培智学校的教师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说弱智儿童模仿能力都极差,怎么还能企盼他们具有创新的潜能.对此,我有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科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为了解培智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情况,本研究对南京地区培智学校教师进行了关于培智学校科学教育情况的凋查。结果表明:科学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培智学校的多门课程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弱智学生感兴趣和需要的,而教师们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问题;同时弱智学生的学习特点亦说明了普通学校科学教育课程的可借鉴性。因此,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中应重视科学教育的作用和有关理念的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相比,弱智儿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有许多更为特殊的内容,本文结合某培智学校的一堂语文课,从教学态度、专业技能知识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从事弱智儿童教育教师的要求: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耐心和信心;其次要掌握相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特殊教育学知识以及弱智儿童教育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最后教学方法要有多样性、灵活性,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