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勇气”这个词是在童话书《绿野仙踪》里。小姑娘多诺茜在去往翡翠城的路上.遇上了前去寻找“勇气”的狮子.他们一行四人结伴同行。最终都得偿所愿。狮子也找回了失去的勇气。那时,为了验证勇气.我和几个小伙伴踩着单车在人行道上与汽车赛跑,一边拼命蹬着单车,一边快乐地吹着口哨。很多人看到后都微笑着摇头.说我们年少轻狂,无所畏惧到不知天高地厚,两轮的单车怎么可能追上四个轮的汽车。  相似文献   

2.
孟媛 《辽宁教育》2007,(9):30-30
一位化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讲台上打开瓶子。把一种无味的溶液倒在棉花球上,并作出难闻的厌恶表情,然后离开讲台。靠近讲台的前排学生很快报告嗅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后排的学生也说闻到了。本来无味的溶液,可学生为什么却说有味呢?原来.这是由于教授权威的动作暗示引起了学生的嗅幻觉.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是用一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试卷青春     
正"天哪!××语文144!""切,我听说××英语147!"算什么?人家理科班的××数学满分!"……我单手托着腮,悠悠地转着笔,有一截没一截地听着前排谈论霸们的逆天成绩,声音此起彼伏。可再好的成绩关我这种学弱什么呢?木然地望着课桌上躺着的数学试卷——64,我仿佛失去了当初考痛哭的勇气,也没有了揉碎试卷的愤怒与冲动。恨恨的咒骂,乙同学悔恨的他平静  相似文献   

4.
马培中 《今日教育》2007,(7S):34-35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无论是随堂课、公开课。还是优质竞赛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目前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有三种缺陷:一是多数讨论仅仅停昭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刚提出问题宣布小组讨论.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前排学生立即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在4—6人的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教师一喊停.学生马上停下来.站起来发言.  相似文献   

5.
爱吗?释手!     
方卿 《父母必读》2010,(11):154-154
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爸爸妈妈常会喃喃自语:“小宝宝。你快快长大吧!”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嚷嚷着“我自己来”的时候,是不是父母的眼中又多了那么几许紧张和担心?紧紧握着孩子小手的时候.不曾想到.放手也是一种爱,而这种爱需要父母更大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文题]12年前,一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在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2年后,教授公布他的调查结果:爱坐在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凡事不是说一定要做得最好、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有勇气,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相似文献   

7.
勇气     
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一个人勇敢地面对恐惧,就是做必须做的事,哪怕这件事真的很难或者令你害怕.勇气就是当你想要停止、想要放弃的时候继续向前有时候、勇气意味着认识到危险仍一如既往当然j气并不等于冒不必要的风险来显示勇敢.尝试新事物需要勇气,面对困难的局面需要勇气,从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尝试需要勇气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哪怕别人嘲笑和辱骂,你也必须坚持勇气是C灵的品质.勇气来自内,C的感觉而非脑中的思想勇气来自对自身的了解,来自你对自己应该并且能够这样做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勇气来自你对命运的认识,你坚信,命运之…  相似文献   

8.
转眼间.我和我的孩子们(我已经习惯于这样称呼我的学生)相处已经一学年了。他们像一只只离家的雏鸟.习惯了和父母相依相偎的生活.却突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看着这群住宿班的孩子。我时刻有一种牵挂。也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他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是一页页忧伤而美丽的记忆,更是一颗颗对美好未来无限向往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杨伯明 《政治课教学》2015,(Z1):116-119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个"永远要坐前排"的典故,"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现实生活当中,呈现较多的确是"后排现象":开会、讲座人们习惯于坐后排;教师习惯于将学习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后排现象":在身体练习中,许多学生喜欢排在队伍后面,自觉或不自觉地"甘为"人后,默默充当看客。"前排"和"后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像一粒石子投进了我的心湖,击碎、涌动、恢复,我知道有一种叫做勇气的东西永远留在了心田。正如那颗石子的运动轨迹一样,从内心→共同体→内心,作者用荡漾的文字.向我们层层剥离出勇气的真意。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坐位的安排、桌椅的配置、噪音空间、规模等五个角度阐述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1.坐位的安排。一般来说,爱学习的学生喜欢坐在教师的附近(教室的前排靠中间的位置)。有关研究表明,坐在前排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交换坐位时,被换到前排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交换前要多一些。他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的接近增加了视线交错与非言语交流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也相应提高。2.桌椅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一生的价值是无法准确说明的.这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要求是高是低,对一种事物的解决态度怎样.总的来说,也就是你是否让自己永远坐前排.  相似文献   

13.
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该市政协委员安建军被网友评为最给力的政协委员。安委员在其微博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让老百姓看明白,今年的报告有些让老百姓看不明白。他还列举了好几个自己看不懂的内容。安委员的给力在于在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能开门见山地说出口,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勇气,而这种胸怀和勇气在许多人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4.
座位研究     
你研究过自己班上的座位吗 ?我是研究过的 ,其中的学问可大啦 !先说前排 ,坐前排的不是尖子生就是老师的“监控”对象。在老师的眼皮底下 ,小嘀咕、小动作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即使睡意袭来 ,最多也只能坐着“钓鱼”“敬礼” ,稍有不慎就会被老师“宰一刀”。碰到难题时 ,往往前排的同学会先“接受考验”。对他们这种“造福后人”的精神 ,后排的同学总是感激涕零 ,真是后排绝好的保护伞。唯独中间的座位才算是“风水宝地” ,这里坐的是混合型 ,成绩好的、差的、中等的 ,统统混为一体。所以 ,也就有了三种待遇 :青睐、冷眼和不冷不热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侃座位     
我敢夸口,提起班里的座位,我可是研究数月之久,也是有点成绩的,不信听我慢慢道来。先侃侃前排座位。坐前排的同学,真可谓是撞上“灾星”了。你想,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无遮无掩的,一声嘀咕、一个小动作,老师在讲台上可都一览无遗啊,哪一个不原形毕露?老师检查背诵时,总喜欢从前排开始,所以他们常常会受到“优待”,  相似文献   

16.
一、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几种心理障碍1.自卑感。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首要异常心理障碍。某些后进生由于基础知识打得不牢,或某门功课、某一章节学习遇到困难,考试成绩不好,便对学习、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因而产生自卑感,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也因此被遮盖了。...  相似文献   

17.
阳光     
我们每个人都成长在阳光下,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给了我们追求理想的动力和勇气。家长、老师的关怀照顾是阳光;同学、朋友的友爱互助是阳光;一本好书、一种杂志、一篇含义隽永的章.也是阳光……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  相似文献   

18.
26.文章修改。(15分)———从揩黑板谈起①一个班级发生了这么一件事:②一天,上课铃响了。老师就要来上课了。可是,黑板还没有人揩。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敢上前去。(A)这时,一个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铤而走险地上去很快将黑板揩干净了。当时,(B)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心里不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是他,为大家做了件好事。③这个同学之所以能够做出其他同学所做不出的好事来,显然是由于勇气,是勇气在鼓厉和支持着他。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勇气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  相似文献   

19.
1.We can not admire his courage too much.误:我们不能过多赞美他的勇气。正:他的勇气我们怎样赞美也不会过分。析:cannot…too…结构是习惯用法,意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越……越好”。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making experiments.(你做实验时越仔  相似文献   

20.
考试乃同学们的大敌,为了避免挨家长们的“巴掌”,因此有了“作弊”这个名词。虽然作弊违反校规,但在学校仍然颇为盛行。所以,在此向大家透露一些作弊者的高招。仅供参考,请别乱用!先从前排的作弊者说起吧!老师一发下卷子,首先便盯住了前排的同学。虽然前排同学中有一半是“四眼田鸡”,但是他们竟也敢在老师眼皮之下钻空子。瞧!那位戴眼镜的老兄,一考试就抽出一本小册子,我本以为他是要打草稿,可凑近一看,他竟然因为老师是近视眼,在看笔记呢!经过十秒钟的“扫描”,便点点头,刷刷刷地疾笔而写。中间的同学当然自在。因为老师正死死盯着前排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